中国农业该向何处去?
中国农业该向何处去?

中国农民丰收节

这个题目很大,涉及面很广,也触及一些敏感的话题,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东西,行文我们更多摆一些事实、聚焦一些具体的领域。

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国际存在力在走弱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大家熟悉,从1983年至今已跑过了36个年头,不论中国民众如何批判,看或不看,但在今天,它已然成为将中国元素传递的重要窗口,不断的将中国符号转化为中国存在力。无独有偶,比央视春晚早一年问世的“中央一号文件”(1982年1月1日),也跑过了38个年头(年头年尾多两年),但不论国内影响力还是国际影响力都在走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些年来中国综合国力与经济发展飞速;另一方面,从国内看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走了一个抛物线,从国际看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国际存在力没有太多突破。

可能很多人会很强势的抛出来,一个国家富强的表现就是一二产业下沉,第三产业腾飞。但其实农业工业包括含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之间没有太明细的界限,就像本文开头将“春晚”拉进来一样,是一种表达技巧或是一种“赋能”。譬如“老干妈”,譬如“褚橙”,譬如这几年日子不太好过的“汇源”,譬如近期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三全水饺”,把它们划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或更为科学。

中央一号文件,为何一直聚焦于农业农村农民?

中国农业该向何处去?

再来看中央一号文件,为何一直聚焦于农业农村农民?因为它是我们划定的第一产业,人口多根子深;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关系国之命脉,一方面是国家稳定的基石,一方面为国家经济发展包括为我们所划定的二三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苏联解体”很深层次的内部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的失误与将农民边缘化

人口多根子深,不用细述;国家稳定的基石,可以类比“苏联解体”,前苏联的工业、军事产业、科技(前沿科技)绝不落后相反都处于“世界第一集团前列”,解体很深层次的内部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的失误与将农民边缘化,农业成为其他产业的牺牲品。感兴趣的,可以搜索“苏联解体的农业启示”这方面的文献阅读,本文不再详析。

回归农业农村农民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城市是谁建设的?中国农民工!房价是谁推高的?中国农民?前些年大批量的顶级手机、电脑、汽车、服饰等制造厂商落户中国市场,还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的……中国农民以最最微薄的收入,最辛勤的付出推动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我们剖开来说,中国农业农村农民之中国经济

中国农业该向何处去?

1996-2017中国GDP数据

中国农业该向何处去?

全面废除农业税,使当时的中国经济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

2000年中国开始粮食直补,2004年开始逐步取消农业税,2006年1月1日起,中国已全面废除农业税。通俗的说,就是从2004年开始,中国农民口袋子里的钱多了,可能一个四口之家综合下来也就多了五六百不到一千块(是当时人均GDP的10%左右),但这是实质性收入,也够当时一个高中生学费。其实,细心的朋友也可以发现,中国的房价也是从2003年左右开始走上快车道的,2005年“老国8条”国家开始重视房价上涨过快这一现象,2006、2007年国家严厉调控房地产市场,政策的时滞效应我们所看到的是越调控房价长的越凶猛。

中国农业该向何处去?

中国农民工

取消农业税后,国家虽然少收了四百多亿,但这一行为使当时的中国经济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因为这些钱没有睡觉,全部投入到了中国经济的运转当中,很多投入到了农业生产,部分走进了教育、医疗或家庭生活改善。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必然促进相关工业产品的价格上涨,工业产品薅取的利润自然比农业产品多的多,这份巨大的新动能带动的工业产值自然是很多个400亿;农村家庭生活条件改善,孩子受教育能力增强了,高中生多了,大学生也多了,很显然在为社会、经济发展补足人才的同时,大学生读书、上网、入社会工作也自然带动交通、饮食、互联网、楼市等众多领域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是好多个400亿;这些相应产业的发展,需要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可靠、低廉,自然成了城市建设的最优质资源,相应的在当时也诞生了一个新的词汇“中国农民工”(说是农民却很少从事农业生产或专注于农业生产,说是工人有缺乏城市归属感),他们啃着咸菜就着馒头干着城市建设最苦最累的活,就这也比在家务农收入高,城市建设好了,他们虽然不舍,也结队离开或转至下一城。

中国农业该向何处去?

中国房价是中国农民推高的?

怎么理解房价是中国农民推高的?伴随“中国农民工”,还诞生了一个新词汇“啃老族”。这个啃,最狠的还是在买房子上,一些农村走出的大学生或是留在城市的农民工,大几十万的房子首付款,大多是父母或亲友拼凑的,庞大的人口基数,难怪当时房价调控不住。这里,大批量的顶级手机、电脑、汽车、服饰等制造厂商落户中国市场,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的,不再展开。

2006、2007年房价进入国家调控视野,正是农业税取消后产生边际效用的峰值期,伴随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GDP增速降至7.8%,2015年GDP增速降至6.9%,2016年是6.7%,2017年是6.8%,GDP增速放缓,缓下来的最根本的是农业农村农民的实质收入。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根结在中国农民

如果说中国经济出问题了,那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出问题了,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根结在中国农民。从前面的内容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农业农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所获得的实质性收入每增长一个点,对其他产业的推动是三四个点甚至更多。

看国内: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不再专注农业生产,大量农村资金流向了房市,导致的实质性农业投入包括智慧、劳动力、资金类比其它产业大幅缩水。

中国农业该向何处去?

工业剪刀差:对农业投入太少,获取太多

看国际: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英语: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简称WTO)以来,总体关税水平不断下降,当前已降至7.5%,美国为3.4%。中美关税水平差额持续缩小,但中国部分商品的关税税率明显高于美国,如汽车关税下调后仍高达15%,美国为2.5%。中国免税商品种类占比约为美国的1/7,明显低于美国。在进口配额方面,中美关税配额均集中在农业领域,但美国对农产品的关税保护比中国更严重,中国关税配额类别占农产品商品总类别的4.5%,而美国为5.9%。中国加入WTO后,我们有占便宜的地方,自然有吃亏的地方,从关税就可以看出相较美国,我们的农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其它的因素不考虑,单将关税与美国持平,17年的沉淀,中国也能多一批大型的涉农性经营联合体,汽车产业就是关税保护很好的例子,中国企业能够并购一些海外国际知名的汽车制造企业不是因为技术和钱,而是关税保护和中国的消费市场。

美欧日这些发达国家傻么?

2018年以来,美欧日贸易会谈频繁,美欧贸易谈判在农业市场准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美日谈判因农产品等敏感领域的分歧而导致谈判进程难以一蹴而就。像美欧日这些发达国家傻么?不傻,那为什么在移动互联化的今天,贸易谈判的最大分歧还在农业呢?答案不言而喻,一个国家农业每进步一小步,它的实体经济就能迈出很大一步;它的农业停滞或发展缓慢,它的实体经济根动能将明显不足,社会、经济发展自然放缓。

中国农业该向何处去?

中国农民不是负担;将中国农民视为负担,这个国家是负担不起的

由此,解决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最有效的途径是提升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实质收入,真正将资金、人力、物力等投入到农业农产品的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流通当中去。除了在“精准扶贫”的部分我们用“帮扶”这个字眼外,在其他的农业领域我们要真正的学会“重农”,包括国家政策的制定,农民不是负担,从建国初期到70周年,从改革开放到改革开放40周年,从“小米加步枪”到加入“WTO”,也包括城市化的进程与互联网时代发展,中国农民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甚至是巨大牺牲。当然,反过来说,将中国农民视为负担,这个国家是负担不起的。

那么,如何来增加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的实质收入

完成常规动作

那么,如何来增加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的实质收入呢?中央一号文件给出了一些具体操作,关键是执行到位,文件的大部分内容能真正的付诸于实施,每项具体工作能对应真实场景进行成绩评估,而不是流于形式变成简单的发言稿或是文件起草的模板。

不过,真将一号文件所涉及工作内容保质保量完成也只是完成了常规动作,要带动经济发展还需要完成一些创新的自选动作。

中国农业该向何处去?

完成创新的自选动作

第一个自选动作:设计创新性政策。譬如粮食直补、农业税废除等的边际效用消失,如何来对冲加入WTO给农业造成的真实损失?发掘类似第二个像废除农业税一样增加农民真实收入的创新性政策。

第二个自选动作: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等赋能在中国落后的地区、贫困县,设计类似深圳一样的开放政策,真正打造一大批中国特色乡村。

第三个自选动作: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成为涉农性经营主体的所有者,而不是把农民变成农民工,让真正有二三十年从事农业生产经验的农民出县、出省、出国考察,前些年“汇源”的成功也就是“一个农民去了趟德国”,大家津津乐道的“褚橙”是“75岁的老头包山种的”…今天很多成功的创业者文化水平也都一般,关键是在自己从事的领域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产生了化学反应。

第四个自选动作:农村+移动互联网。这不是简单的帮农民进行“手机使用脱盲”,而是让中国的农产品插上翅膀流通到全球各地,真正提升农村劳动力价值,带动劳动力财富创造。

最后,我们可以先富带动后富,但中国农业农村农民不是老是“吃剩饭的”,在政策创新上,在资源倾斜上,在人力物力真实投入中,我们要做符合中国农村发展的事。“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守土有责,守土有功,只要有智慧,真付出,我们就能守护好我们脚下的水土,这一方水土也自然能让我们及子孙后代幸福。

来源:学者视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