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古代造假竟到这种地步?

■ 首席裁音师丨梁宏达

都说咱们中国人勤劳、善良、聪明,那要说点负面的东西呢?

恐怕有一点谁也不会否认,就是中国人的造假能力是超一流的,而且不是我们今天才有的,我们老祖宗造假就厉害。

我今天就来说说就这字画造假,有时候我听到这些造假的事都觉得匪夷所思,你想都不敢想的事,咱们老祖宗都能琢磨出来。

老梁:古代造假竟到这种地步?

比方说有一种书画造假方式叫“一揭成双”,在北京故宫博物馆和沈阳博物馆里边都留下了当初赵之谦的一幅牡丹画。

两边都找专家鉴定,有人说那肯定有真有假呀,结果鉴定出来两幅都是真品,怎么可能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真品呢?

这就是过去人造假的高明之处——一揭成双,什么是“一揭成双”呢?

我给大伙儿解释解释,最开始的时候中国古人是在绢帛上写字画画,但绢帛一来太贵,二来放时间长了容易变脆。

所以后来就发明了宣纸,但是宣纸的制作工艺比较特殊,我去过南方几个做宣纸的地方,还到车间里跟着操作了一回。

老梁:古代造假竟到这种地步?

很有意思,宣纸不能一次成形,一次成形的薄厚不均,就不好用、不光滑。

必须先做薄薄的一层,然后再做薄薄的一层,一层一层往上加,普通的宣纸大概有个两三层,好的宣纸得有四五层。

这就给造假提供了方便,因为宣纸吸墨吸得特别好,所以拿到真品之后造假的人就把宣纸一层一层揭开。

有多少层就能揭多少层,第一层不用说,那就是原作嘛。

第二层跟原作基本上是一样的,因为宣纸吸墨非常好。

如果揭到四五层那墨就淡了,怎么办呢?

在揭出来的四五层上再补墨,新墨跟旧墨不一样怎么办?再用烟熏的方式做旧。

当然这工艺你得小心,万一揭破那就鸡飞蛋打了。

在中国历史上采用一揭成双、一揭成三、一揭成四方法的书画作品屡见不鲜,一下子使原来的真迹一分为二、一气化三清、一分为四,那造假的人就赚大发了。

你说它是假的吗?还不是假,都是当初的真迹,但你说它是真的好像也不太合适。

你说咱老祖宗聪明不聪明?,所以在造假上咱们中国人可谓独步天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