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次凉山州参加“关爱川籍在京农民工困难家庭留守儿童活动”的孩子中,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是金国民带到北京务工的,绝大多数是在建筑工地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记者全程跟踪采访108名孩子的北京之行,记录下党委政府、社会、家庭对留守儿童的爱。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ZATNy8DHIQxq\"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33\" alt=\"三个镜头定格爱与幸福\"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7月24日,川籍在京农民工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在天安门自拍。 (记者 郝飞 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ZATOKAnl5zlh\" img_width=\"800\" img_height=\"533\" alt=\"三个镜头定格爱与幸福\"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7月23日,留守儿童参观北京海洋馆。 (记者 郝飞 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关爱川籍在京农民工困难家庭留守儿童活动结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昨天已经过去,所有的伤心和烦恼已离去,你要相信,明天的天空会更蔚蓝……”7月28日下午,坐在飞驰的K117次列车上,12岁的凉山女孩沈芳玉和妹妹沈琼又低声唱起了这首《别知己》。前一天,包括她俩在内的18名凉山留守儿童,在“关爱川籍在京农民工困难家庭留守儿童活动”闭营晚会上就演唱了这首歌曲,获得满堂掌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刚刚过去的一周里,由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发起,会同省人社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共同举办的“关爱川籍在京农民工困难家庭留守儿童活动”在北京举行。108名来自遂宁、达州、广元、凉山的留守儿童,与父母欢聚北京,度过一段愉快难忘的时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记者全程跟踪采访108名孩子的北京之行,记录下党委政府、社会、家庭对留守儿童的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镜头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骑行25公里探望儿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务工地朝阳区到孩子们的住地海淀区,唐波骑上电动自行车,行走了25公里。对儿子的思念,就像脚下滚动的车轮,越来越急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23日晚上7点过,在孩子们的住地宿舍,唐波见到儿子唐俊熙,比预计见面时间晚了20多个小时。按照活动计划,唐俊熙搭乘的火车将在7月22日中午到达北京,并在北京龙爪树宾馆见到父母。但是由于暴雨影响,火车晚点10余小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来自广元市旺苍县的唐波在北京一家生鲜超市当送货员,妻子李秀明则在另一家超市做牛奶销售员,女儿和儿子留在老家上学。唐波每年春节会回到家里陪伴孩子们,但李秀明由于工作原因,已经两年没回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父亲出现在眼前,12岁的唐俊熙咧开嘴笑了。来北京后虽然没在第一时间见面,但唐俊熙每到一处,都会用手机给父母发信息和视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去了居庸关长城,还去了颐和园……”父子俩在床边并排坐下,唐俊熙两只手撑在床上,仰着身体,快乐地晃着双脚。“去了这些地方有啥子收获嘛?”唐波摸了摸儿子的脑袋问道。“收获多哦,我还在颐和园和外国人合了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看见儿子很快乐,唐波也十分开心。“你好幸福哦。我来北京这么久,还没有去过长城和颐和园呢。”他一边和儿子聊天,一边从随身背的包里拿出牛奶、毛巾、驱蚊水等物品。又拉过儿子的手臂,和自己的手臂并在一起,“你看嘛,我的手杆好黑。你要认真读书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为第二天的活动6点半就要开始,为了让儿子早点休息,唐波待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决定离开。在宿舍外的地坝里,原本与儿子并肩而行的唐波突然停下脚步。朦胧夜色里,父子俩相对而立,比起了高矮。“今年离开家的时候,他的身高还没有超过我耳朵,现在已经和我一样高了。”唐波的声音里,有高兴也有愧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镜头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就是孩子们的“爱心爸爸”\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24日,在凉山小组的孩子们队伍里,多了一位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的男子,他就是从凉山州盐源县到北京务工多年的金国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起,我就是孩子们的‘爱心爸爸’。”金国民一边说一边帮助车上的“爱心妈妈”们,给孩子们分发矿泉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金国民在河北当过兵,退伍后到北京务工,从打杂工到当保安,最后又办起了劳务公司,每年带出400多名彝族群众到北京务工。他带领的彝族农民工先后参加了奥运工程、天安门广场维修、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不但为北京的建设作了贡献,还每年为家乡带回劳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次凉山州参加“关爱川籍在京农民工困难家庭留守儿童活动”的孩子中,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是金国民带到北京务工的,绝大多数是在建筑工地工作。建筑项目分散在北京、河北、天津等地,工地上的活路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走一个人就要影响多个施工环节,因此和孩子们见了一面后,这些父母都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到工位上的父母们,仍然十分牵挂孩子。怎么办呢?金国民十分理解老乡们的心情,他主动建立了一个家长群,告诉老乡们安心工作,孩子们在北京期间,由他负责照顾。7月23日,北京的气温最高达到34摄氏度,十分炎热。来自盐源的留守儿童则福超从家里出发时,只随身穿了一条厚牛仔裤和一双运动鞋。金国民听说后,赶紧到商场买了短裤和凉鞋,给孩子送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接下来的几天里,金国民放下手头工作,每天都和凉山小组的孩子们在一起,在家长群里直播孩子们的活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我们老家,娃儿的暑假就是在家帮助大人干活,没有条件走出来,看一看外面的世界。”金国民说,党委政府花了大力气,让留守儿童在假期和父母团聚,既圆了团圆梦,又让孩子们见识了外面的世界。“政府为关爱留守儿童出了大力气,我个人出点小力气,也是应该的。”他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镜头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从来没有这么多人给我过生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7月25日晚上,孩子们住地的一间大屋子里,生日快乐的歌声响起。近60名孩子代表坐在一起,为在活动期间过生日的5名孩子庆祝生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开心的生日,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特地为孩子们订制了一个47寸的大蛋糕。当两名工作人员把蛋糕抬进屋子时,孩子们都发出了啊啊的惊叹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宁连洋、宁连海、陈家豪、曾思雨、陈欣蕊。”当听到主持生日活动的“爱心妈妈”叫到自己的名字时,5个孩子兴奋地跑到屋子前面的台子上。大家戴起了生日帽,年龄最小的陈欣蕊站在中间,烛光映衬着孩子们的笑脸,生日快乐的歌声将气氛引向高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太高兴了,从来没有这么多人给我过生日。”过10岁生日的陈欣蕊告诉记者,每年的生日都是和爷爷奶奶过。“爷爷奶奶会给我买一个小蛋糕,我们三个人吃完了蛋糕,生日就过完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过生日的时候,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来自广元的宁连洋和宁连海,是一对双胞胎兄妹。因父母都在北京务工,兄妹俩已经很久没有和父母一起过生日了。当天晚上,当兄妹俩看见妈妈唐燕走进屋子时,先是惊讶地张大了嘴,然后又呵呵笑着直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欢笑着、跳跃着,孩子们的快乐,感染了在场的父母。在北京当厨师的胡建平,为了参加生日活动,从务工的地方坐了两个小时车赶到孩子们的住地。整个晚上,他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女儿的身影:“平时给我打电话,总是叫我回去陪她耍,但是我没有办法。这次来了就想法多陪一下她,她就是我一辈子的幸福和希望。”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记者手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这个夏天最好的礼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有带礼物给爸爸妈妈吗?”“我就是送给他们的礼物!”把自己当成最好的礼物送给父母,这是11岁的魏鑫宇对记者的回答。没错,对这108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而言,亲情团聚,就是这个夏天父母和子女送给彼此最好的礼物,也是党委政府送给农民工及其子女最好的礼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鸟有巢,人有家”,对孩子而言,家的温暖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还有父母的笑脸和直达心灵的长久陪伴。假期关爱活动,让留守儿童获得了更多的亲情眷顾,更多的社会关爱,同时也让农民工感受到了家乡党委政府的真切关怀,可谓一举多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只想拥抱他们。”广元籍务工人员索琳,流着眼泪拥住了一双到京的儿女,这一个拥抱她等了快一年。“在视频电话看孩子和在身边看孩子,当然不一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在车上,爸爸在车下,我叫他走,他不走,在那儿转来转去,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邱志花向记者描述这个场景时,先是哭了,后来又笑了。这个13岁的女孩说:“能在北京见到爸爸,我非常高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非常感谢政府给了这个机会,让孩子有机会来北京团聚。”从凉山到北京务工的罗空军,言语间满是感激。参加活动的爱心妈妈李学容说,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成为常态,给更多留守儿童和父母创造更多团聚的机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资阳、宜宾、眉山、南充等地也开展了留守儿童夏日亲情团聚或夏令营活动,“夏天的礼物”将越来越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声音\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秀明(家长):我有两年没有见到孩子了。过年过节的时候,孩子都会说,妈妈你回来吧,你不回来这个家里不热闹了,没有气氛了。每次听到孩子这样说,我的心里都十分难受。我离开家的时候,孩子还没有我的肩高,这次来都超过我了,我既高兴又难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梁学荣(家长):我有两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在北京读书,女儿在老家读书。我想说,女儿非常对不起,爸爸不是不想陪你。爸爸必须努力,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我一个人做两份工作,希望你理解爸爸,也希望你认真读书,将来有出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陈盛宇驰(留守儿童):从我两岁起,我爸爸就在外面打工。这次来我爸爸也没有陪我玩,但是我不怪他,他在建筑工地工作,很辛苦。我很喜欢北京的长城、天安门,还有人民大会堂,我想长大了考到北京读大学,可以天天和爸爸在一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沈琼(留守儿童):爸爸妈妈,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和你们一起吃顿饭。我想说,你们在外面工作很辛苦,如果想我了,就给我打电话。如果特别想我,就回家来看我。希望你们在外面也要天天快乐。 (记者 刘春华)\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86822629546445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