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点 | 代表委员热议生态环境保护今日热点 | 代表委员热议生态环境保护今日热点 | 代表委员热议生态环境保护

全国两会动态

代表委员热议生态环境保护

3月6日-7日,《人民日报》等媒体对代表委员们热议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话题关注报道。报道称,“个别地方怕担责,不分青红皂白,不管是违法还是合法,一律关停企业,这是简单粗暴的环境管理行为。”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刘同德委员说,环境执法发现问题,要坚持分类整改,有合法手续且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企业,不能集中停产整治;有合法手续但没达到生态环保要求的企业,应根据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没有合法手续,且达不到生态环保要求的企业,依法依规查处。河北省邯郸市市长王立彤代表说,“激活企业治污主动性,至关重要。”王立彤建议,要对不同守法水平企业进行差别化管理,对超标企业加大查处力度,对长期稳定达标排放的合法企业减少监管频次,让污染治理积极的企业更有积极性。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代表说,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压力叠加、资源日益匮乏、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等因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传统粗放增长向新型绿色增长转变已刻不容缓。“国家应出台相关鼓励和支持政策,从资源效率、环境效益、社会责任等三个维度出发,构建绿色增长价值评价体系,引领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激发我国绿色增长的强大动能。”针对如何更好的监管排污企业,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徐恒秋代表建议,应修订《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试行)》,将所有具有事实排放废水、废气的排污单位纳入管理规定,避免出现监管盲区。“建议推广环境智慧监管新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监管’和第三方力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环境智慧监管、精准监管新模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郭军代表一直关注“河长制”的推行。“全面推行河长制,改变了以往部门、区域之间‘九龙治水’、各管一段的管理割裂局面。”郭军说,“但在推行过程中,一定要完善长效机制,确保河长制真正实现‘河长治’。”“用法律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力量保卫蓝天。”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会长吕忠梅委员则更强调“法”的力量,她表示,“要保持污染防治攻坚力度和势头,坚持最严格的法律实施,对污染环境违法犯罪产生强大震慑”。全国人大代表、蓝光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杨铿指出,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是近些年雾霾频发的主要“元凶”之一。要进一步出台政策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首先,加快推进符合国六标准燃油的使用,大力推动符合国六标准燃油的供应,逐渐停售低于该标准的燃油;其次,尽快推进符合国六标准各型号发动机的强制使用;同时,杨铿认为要总结已试行国六排放标准城市的经验,在全国加速推进落地执行;杨铿认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的同时,应加大力度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杨铿同时建议,要持续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此更好地落实绿色出行,减少汽车的使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介绍,我国是人口大国、能源消费大国,也是人均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迫切需要发展农林生物质能源。因此,他建议,请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有关部门参与,在全面摸清资源底数和项目建设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开展规划研究,编制农林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明确规划目标、发展思路、重点领域和建设任务等内容,并将主要指标和重大任务等,列入国家生物质能发展规划和国家能源发展规划,指导农林生物质能源产业科学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张金英说,大清河流域下游存在着水量逐年下降,水质污染严重;坑塘污染严重,土壤存在潜在安全风险;工业园区众多,水土污染情况不明等问题。张金英建议,大清河流域下游城市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京津冀大清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首先要给予扶持政策,加快该流域的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三地应共建先进的共享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提出相应对策,不断完善大清河流域污染综合防治体系。针对京津冀三地的生态保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建议,探索实行京津冀三地跨行政区域的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利用,细化相关规划和法规政策,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全国人大代表、廊坊市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方金华表示,生态建设,林业是基础;美丽中国,绿色是底色。方金华建议,发展林业产业,要增加优质林产品供给,加强科技创新,走绿色发展之路。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对环境治理采取“一刀切”的行为,全国政协常委、政协人资环委主任、国研中心主任李伟建议,应着力营造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合规排放、大众绿色消费,各尽其责、良性共进的外部环境。“政府要强化法治理念,尤其在体制机制上要加强法规建设,以提高政府监督的能力和效果,要通过依法、透明、专业、可问责的政府监管来促进企业遵守环保法规。”

媒体动态

生态环境部:今年全国未达标城市PM2.5要同比下降2%

3月6日,界面新闻以《生态环境部:今年全国未达标城市PM2.5要同比下降2%》为题报道,生态环境部日前印发《2019年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点》提出,2019年,全国未达标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要同比下降2%,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9.4%;全国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排放总量同比削减3%。

为此,生态环境部要求今年将组织开展《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考核评估。将《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考核。秋冬季期间,每月通报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情况,对完不成任务的严肃问责。对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进度缓慢或恶化的地区,每季度开展预警。

具体工作方面,今年要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加快农药、家具制造、人造板、印刷、日用玻璃、铸造等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并加强与相应配套监测方法标准的衔接。同时,生态环境部鼓励各地制定实施更加严格的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今年还要稳步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按照以气定改、以供定需、先立后破的原则,加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散煤治理力度,统筹兼顾温暖过冬与清洁取暖,配合有关部门加强重点区域气源电源供应保障。在重点区域方面,《工作要点》表示要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起草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研究制定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机动车大气污染监管办法等配套规章制度。生态环境部还提出要切实提高区域预测预报能力。其次是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指导各地统一预警分级标准。指导重点区域80个城市完成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新一轮修订工作,夯实应急减排措施。

编辑:刘霞

今日热点 | 代表委员热议生态环境保护

往期文章精彩回顾

专家解读:目前已基本弄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的成因

市民对话一把手 |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添谈2018年“打好蓝天保卫战”(全文实录)

回望蓝天 | 227个“蓝天”伴你走过2018,这是北京的空气成绩单

京津冀小伙伴是如何联手改善环境质量的?

一图解读北京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

谁是保卫蓝天的超级英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