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线这种小吃,风靡全国,最为人所知的怕是云南的过桥米线和桂林米线,其实有不少地区也有米线,而且味道很特别,徐州的米线便是其中一味。

徐州的米线,有别于桂林米粉、云南过桥米线。徐州人把吃米线称为喝米线,这是深植入骨子里的豪爽。一碗米线,一日三餐都可以。寒冬腊月的时候,清晨,路边的米线摊已经开始了一天的生意,热气腾腾的大锅,忍不住你就想停下来喝上一碗。

徐州的米线,米粉之外又加了淀粉,口感更软滑。一般用骨头汤做汤底,加上一勺肉酱,当地特有的萝卜榨菜,再来点蒜苗、香菜之类的,就是最经典的徐州米线。熬制的辣酱,放一旁,随用随取。喜欢吃辣的徐州人,会和老板说:大乎的肉酱大乎的辣。大乎,是徐州方言,意思是多放。这个词成为徐州人的标签。无论哪里的餐馆,如果有食客用这个词,他定是徐州人无疑。

肉酱好不好,决定了一碗米线好不好吃,可以说是徐州米线的灵魂。取肥瘦相间的猪肉,剁成肉馅,手工剁最好。放油小火炒制油脂析出,加葱姜末,继续熬上四十分钟,直到油脂完全淹没了肉,放入豆瓣酱、甜面酱、老抽之类,翻炒几分钟加适量的水炖40分钟,才算基本完成。炒好的肉酱,冷却后凝固,淡黄色的油脂块包裹着肉粒,呈半透明状,舀一勺放入米线的热汤,遇热溶化,肉酱散开,汤面漂着一层油花,看着就很有食欲。好的肉酱,散开后一粒粒的,不打结,被汤汁浸泡,依然肥肉入口即化,瘦肉香而不柴。有了这样的肉酱,饭量小的人即使米线吃不完,也会把肉酱汤汁喝得干净,心满意足地打几个饱嗝。

二楼米线很有名,还在学生的时候,专门从学校骑车到第二中学附近去吃他家的米线。二楼米线的名字简单直接,店铺在二楼,连字号都省了。在楼下就闻着一股浓浓的肉汤味,混合着辣椒,肚子就开始叽里咕噜。店堂略显油腻,里面挤满了人,服务员麻利的端出盛满米线的大海碗,舀几勺辣酱放里面,顿时汤汁通红一片。没位置的直接弯着腰,头也不抬,吃得满头大汗,喝完最后一口汤,嘴一抹,走人,尽显豪爽。

米线,无论从做法还是吃法,都充分体现了徐州人的个性,也是当地饮食文化不可忽视的因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