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赶忙说:“总理工作那么忙,国家有许多大事要等着您去处理,我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医生怎么好意思给您增添麻烦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料,还未等林巧稚完全说出口,周恩来就料事如神,一语道破:“是不是入党的问题。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本文摘自:《党史纵览》2010年第12期,作者:姚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核心提示:在听完了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汇报他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宫外孕的情况之后,周恩来便问大家:“林巧椎大夫来了没有?是我请她来参加这个会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激动地站起身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恩来看着她的满头银发,颇为感慨地说:“呵,我也该叫你林老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稍微停顿一下,周恩来又问:“你们都是怎样治疗宫外孕的?都要开刀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回答说:“开刀的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恩来听了,用商量的口吻说:“多吸收一些老中医的长处,可以不可以呀?可不可以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爽快地回答说:“可以!”\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47c20de4a554f99bacf191ca66f2254\" img_width=\"500\" img_height=\"490\" alt=\"周恩来关心宫外孕治疗方法 嘱托林巧稚中西医结合\"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也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学部委员。她终身未婚,却拥有最丰富的爱;她没有子女,却是最富有的母亲。她是东西方文化交融陶冶出的杰出女性,是母亲和婴儿的守护神,被人尊称为“东方圣母”。作为开国总理的周恩来,对这位“东方圣母”十分关心,也十分敬重,多次称赞林巧稚为我国妇女儿童事业所做的杰出贡献。而林巧稚也难以忘怀周恩来对自己的关爱,她曾动情地对朋友们说:“是他崇高的精神影响着我,使我由信上帝变成信共产党。要说真有上帝,那么,他就是我心中的上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相识与尊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是一位出生在旧社会的妇产科专家。她一直找不到拯救众生的根本良方,苦闷的她只有把自己的精神寄托给了上帝,成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信徒,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天地里。“一个人关起门躲在房间里,闭紧了窗子,把大好的阳光锁在外面,为自己造成一个人工的黑夜……”这句《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台词,也正是她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共产党人的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高尚言行,使林巧稚透过窗子的缝隙,看到了外面阳光普照的世界。是周恩来以他那宽广的胸怀、高尚的情操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她逐渐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从而真正找到了生活的动力和源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世纪50年代的一天,林巧稚的诊室来了两位候诊的女人。前面的一位剪着齐耳的短发,圆圆的脸,脸色有些苍白,带着和气的笑容。后面跟着一位年轻的女子,显然是陪同的人。她们都穿着朴素的灰布列宁服,挂的却是特等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是你们挂的号吗?”林巧稚指着桌上的病历,问这两个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是的,是我挂的号。”年纪大些的那位答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后再来看病,别挂这种号了。这要多花许多钱。我也看普通门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多等一会儿。”林巧稚对她们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妇产科门诊的特等号要比普通号贵十倍,这些钱对一般人家来说,是很贵的花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听了林巧稚的话,那位中年女人很客气地点头应道:“好的,好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时,林巧稚开始问诊:“你今年多大年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6岁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生过孩子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生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孩子多大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是活着的话,该有22岁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怎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面对林巧稚关切的目光,那位中年妇女很平和地告诉她:“那已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1927年正是到处抓捕共产党的时候,孩子生下来了,是个9磅多重的男孩,十分招人喜爱。可是由于医疗条件太差,又怕暴露了行踪,孩子生了病,不能到大医院去治,结果没过多久孩子就病死了。林巧稚用同情的目光看着这位和蔼的中年妇女:“哦,孩子得了什么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也不是什么大病,主要是医院太差……”中年妇女停了停,说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放下了手中的笔,望着面前依然微笑着的面庞,轻声地问道:“后来又有过孩子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没有。以后的环境更差,行军、打仗,身体又落下了病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仔细听着,不由得停下了正在写病历的笔,心里对眼前这位衣着朴素的女人升起敬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深知,作为一个女人,最痛心的事情,莫过于失去做母亲的权利,而面前的这位女性,却为了理想,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和孩子。一时间,林巧稚说不清自己心中是感慨还是感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仔细地为她做了检查,希望自己能够解除她的病痛。送走了这位病人后,有人问林巧稚:“您知道刚才找您看病的是谁吗?”林巧稚不在意地摇了摇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是周恩来总理的夫人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是吗?周总理夫人?!”林巧稚赶紧去看病历,邓颖超的名字映入了眼帘。她读着这个名字,眼前立刻浮现出了那张朴素、谦和的面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天,林巧稚在办公室接到一个电话:“是林巧稚大夫吗?我是邓颖超,谢谢您给我看病,谢谢您的关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过了不久,林巧稚接到一个会议通知,请她到中南海怀仁堂参加一个报告会,报告人就是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听到周恩来这个名字,林巧稚既亲切又好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这次会上,林巧稚被主席台上的周恩来吸引住了:他风度潇洒,神采飘逸,炯炯有神的目光扫向每一个人,仿佛在同每一个人交谈。他的讲话条理清楚,富有说服力,句句打动着每一位听众,也包括曾经对共产党有过偏见的林巧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关爱与指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中国崭新的一切使林巧稚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她凭着对人民的热爱,凭着自己精湛的医术,凭着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信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与教育下,尤其是周恩来的感召下,林巧稚在政治上进步很快。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处于暂时困难时期,她不仅毫无怨言,还为党分忧。林巧稚说:中国不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大家不要为暂时困难而愁眉苦脸,熬过困难,光明就在前头。她的心与党更贴近了,并逐渐萌发了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林巧稚的这个良好愿望,很快就被周恩来知道了,于是在1960年特意邀约林巧稚到庐山叙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坐车来到了庐山,刚下车,就见身穿银灰色中山装的周恩来健步走来,向她伸出一只宽大有力的手,满脸含笑地说:“林大夫,一路辛苦了!还没有到过庐山吧?我没有时间回北京去,只好把你请到这里来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于突然见到周恩来,林巧稚心里难免有点紧张,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为消除她的紧张情绪,周恩来先轻松平淡地向她问起来到庐山后的感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进了会客厅,周恩来给林巧稚斟上一杯清茶,这时,邓颖超在护士的搀扶下走了进来。林巧稚连忙站起来,扶邓颖超坐下。邓颖超脸上挂着慈善的微笑,表示歉意地说:“你一路辛苦了!我没有到门口去接你,请原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和邓颖超早就认识,但像这样亲近的、家庭式的交谈,还是头一次。林巧稚心里感到十分温暖,她关切地询问起邓颖超的病情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邓颖超说:“在你们这些医生、护士们的精心治疗下,恢复得很快。你们医生护士,都非常辛苦!一个手术下来,全身是汗,所以恩来说,你们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周恩来接上话茬,语气十分诚恳地对林巧稚说:“我们见面的次数倒不少,只是没有细谈过,我们对你关心得很不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赶忙说:“总理工作那么忙,国家有许多大事要等着您去处理,我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医生怎么好意思给您增添麻烦呀?党和人民给我的荣誉够多的了,只是自己年纪大了,希望再为我们妇女和孩子们多做点事,不要辜负了你们的希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恩来听了她的一番话,点头赞扬道:“你为新中国做了许多工作,你为妇女儿童事业已经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壮年,现在又在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晚年,大家都要感谢你的。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国家还有困难,希望知识分子都能够像你这样,与我们党同舟共济!”周恩来停顿了一下,再次似有歉意地对林巧稚说:“我和小超对你关心得不够哇,不过,你自己也得关心关心自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心里非常明白,自从周恩来认识了自己以后,一直像兄长一样处处事事关心着自己。林巧稚望着邓颖超,含蓄地一笑,说:“谁让你们对我解放得这么晚呢?要是再早解放几年不就好了嘛!”话音未落,三人都一起哈哈大笑了起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谈话在轻松的气氛下进行着,林巧稚原先那种拘束、紧张的感觉完全消除了。她放开了胆子向周恩来提出了问题:“我心里还有个问题,一直想对总理说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料,还未等林巧稚完全说出口,周恩来就料事如神,一语道破:“是不是入党的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惊奇地几乎要从藤椅上弹了起来,说:“总理,您的心可真细,明察秋毫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恩来笑了,邓颖超也笑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紧接着,林巧稚说道:“过去,我是信基督教的,从小就受到教会的影响,思想中陈旧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而且我自己也觉得,昨天还是个基督教徒,今天又来参加中国共产党,这样做对党的影响不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恩来听后,耐心地对林巧稚做了解释。他特别强调地说:“你信基督教,也不会影响你与党的关系,党是一直信任你的,一定相信你的!入党不入党都不会改变党对你的看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略作停顿,周恩来又进一步表示:“而且,你留在党外,还能起到在党内起不到的作用,党相信你是一直坚信共产党的!”林巧稚听了这一番话,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如释重负,她高兴地说:“我的思想包袱算是彻底地放下了!今后剩下的问题,就是怎样做好我自己的工作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着话儿,天色已近黄昏,周恩来夫妇执意留林巧稚吃顿便饭。席间,他们边吃边谈,谈笑风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又告诉周恩来说:“您赠送给我的咖啡,我非常喜欢,可是现在我不能自己喝,因为大家都需要热量,我就把它分给科里的医生护士了!同志们还嘱咐我代他们谢谢您呢。”周恩来满意地点了点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回头对邓颖超说:“不过,您托人送给我的那些鲜花,我可没有舍得再分给别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顿便餐吃得很开心。饭后,林巧稚觉得时间不早了,便起身告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恩来亲自把林巧稚送到大门口,临分手时,他再三鼓励林巧稚要注意向中医学习:“中西医结合是我们的方向,应当创造出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从庐山回来后,又像往常那样从早到晚不停地忙碌着,奔走着。每当她忙碌了一天觉得疲劳的时候,周恩来的形象就会出现在她的眼前,她就禁不住思忖:总理比我岁数大,还日理万机,忙于国事,我不过看几个病人,还谈得上累吗?想到这,她觉得自己仿佛年轻了许多,身上充满了活力。林巧稚曾经向很多人说过,她最爱听总理的话,因为总理讲每句话,好像都摸透了你的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61年初夏的一天,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俩请林巧稚和妇产科的两位主治医生一起吃饭。原来,邓颖超在协和医院住院手术时,得到妇产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很快得到了康复。这是一次私人性质的便宴,地点在北京西四缸瓦市附近的一家饭店,由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清作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席间,周恩来关切地对林巧稚说:“听说林大夫主动降低了自己的口粮,每月从28斤降到16斤。医生的工作任务很重,林大夫要注意身体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说:自己还好,本来饭量就小,家里又没有什么负担。可是,医院里确实有很多人因为营养不良得了浮肿。特别是年轻的医生和护士,他们本来工资就不高,定量供应的食品要让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吃。不过,大家都没什么怨言,照常坚持工作。还有很多人在家里养鸡种菜,自己也在院子里种上了黄瓜和西红柿,还养了两只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恩来不时地点头,赞许地说:“生产自救好,人人与国家一起同甘共苦渡难关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65年11月1日,林巧稚刚刚从湖南巡回医疗回来,就主持召开了我国第一届妇产科学术讨论会。周恩来亲自出席了这次会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次会上,周恩来充分肯定了林巧稚提出的“把计划生育的科研与临床密切结合的整体规划方案”,并对出席会议的代表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思念与顿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76年1月9日早晨,收音机里播出了悲怆揪心的哀乐,随之传来周恩来病逝的消息……林巧稚顿时感到天旋地转,像跌进了悲痛的冰川里。似乎一夜间,她增添了许多白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两天后,林巧稚佩戴白花,颤颤巍巍地走上了十里长街,汇入成千上万悼念周总理的人群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到家里后,林巧稚独自呆在房间里,翻箱倒柜,把自己所收藏的所有周恩来的照片都找了出来。她一边整理,一边思索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年来,林巧稚总觉得有一股很强的力量在支配着她。她找来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对他说:“我总觉得心里有一股很强的精神力量,却说不清究竟是什么。今天我明白了,我找到了那股精神力量的所在。我心中的上帝就是他!”林巧稚说着,指向桌面上的周恩来照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刘士廉凝望着照片上周恩来慈祥的面容,立刻明白了林巧稚的意思,连连向她点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解放到现在,我是总理一点点带起来的。他对我始终像兄长一样,是那样信任我,那样器重我、了解我。记得解放初,至少有三次,总理在和我谈话时,突然间问我:‘你还信上帝吗?’他第一次问我时,我确实愣住了。我想,我不能说假话,应该诚实地回答。可是,我刚要答话,总理却把话题岔开了。我心里明白,他是怕我难堪。他呀,对人的了解真是深透!我的思想脉络、我的心底变化,他总是看得那样准,点得那样透。我做了几十年大夫,可我要说,就思想而言,他是最高明的医学家!”林巧稚靠在沙发上,眼噙泪水,深情地回忆着往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继续说:“多少年来,总理当面交给我不少任务。他让我向中医学习,把中西医结合的事搞起来;他让我带徒弟,培养青年人;他让我总结经验,写成书留给后代……每一次,我都像学生接受老师的作业一样去完成,也为任务的沉重而忐忑不安。可是,一想到周总理的信任和嘱托,我心里就感到无比充实,有了勇气和力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似有感触地说:“信上帝是可笑的。现在连孩子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我确实深信不疑过。回想起来,自己也觉得很好笑。其实,我信上帝不过是追求一种精神寄托,追求一种高尚的做人准则。上帝是什么样的?我没见过,谁也没有见过。可是,我从周总理身上看到了一种真正高尚无私的人格。他实在称得上是世上的表率和楷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着,林巧稚站起身来,一边收拾桌上的照片,一边又说:“我真后悔,自己没有单独和总理照过一次相,留作永久的纪念。也许,我是该入党的。这20年,我经历了许多事。共产党做事让我佩服。现在,我明白了周总理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是我一直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的那种支配人一切的精神。多少年来,就是他这种崇高的精神,一直在影响着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的心路历程是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中的典型。她的信仰转变让我们看到了周恩来巨大的人格力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链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东方圣母”式的女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1901-1983),福建厦门人。1929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历任协和医院、友谊医院妇产科主任兼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市妇产科医院名誉院长,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一生亲自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做出了贡献,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率先对妇产科学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著有《乙酰胆碱在正常分娩机制中的作用》、《24例良性葡萄胎及恶性葡萄胎转移的研究》,主编《妇科肿瘤》、《农村妇幼卫生常识问答》、《家庭育儿百科大全》等著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巧稚不仅医术高明,她的医德、医风和奉献精神更是有口皆碑。自她走上工作岗位到临终前夕,心中装着的只有妇女、儿童的安危。在生活和事业两者不可兼得的条件下,她选择了事业,为事业终身未婚。她去世后,在她的追悼会上,遗像两旁垂下4.5米高的挽幛,上面写着:“创妇产事业,拓道、奠基、宏图、奋斗、奉献九窍丹心,春蚕丝吐尽,静悄悄长眠去;谋母儿健康,救死、扶伤、党业、民生,笑染千万白发,蜡炬泪成灰,光熠熠照人间”。这60个字充分反映了她60余年的工作和业绩。\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24395847388416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