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最近,“自闭式社交”这个词冲上了微博热搜,各路网友们分享着自己的社交“绝望”瞬间:“当只剩我一个人没敬酒”、“刚好和认识的人顺路”、“打10086人工客服客服都慌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当你一个人吃饭,一个人K歌时,是不是患上了自闭式社交?\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XxAboIR0dnlv\" img_width=\"960\" img_height=\"640\" alt=\"一个人吃饭,一个人K歌:你已经患上自闭式社交?\"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在日本福冈,一名男子在一家餐馆的单人隔间吃饭。 (IC photo\u002F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3\u003E一个人的空间\u003C\u002Fh3\u003E\u003Cp\u003E最近,一家日本餐厅推出“完全一人席”的空间设置,每个顾客都可以拥有一个半封闭的小隔间,只有身侧的一面没有挡板,可供进出。“一人席”还贴心地配备了充电插头和wi-fi,甚至没有时间限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闻风到店打卡的网友表示,走进不太宽裕的就餐空间里,一落座就感受到一种奇妙的安全感——整个隔间为自己所有,可以一个人放松享受美食,充实又满足。同时,这样的设置还避免了跟其他人碰面交流的尴尬,不必进行无谓的社交,简直太理想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这样的“一人文化”已经在日本流行很久了。从2012年开始,日本的大东文化大学就在学生食堂设置单人座位,把一块半透明塑料板设立在大餐桌中间。这样一来,学生就看不见坐在对面的人,避免了同时抬头面面相觑的尴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今天,“一人”的趋势不仅仅是体现在吃饭这件事上,无人货架、迷你K歌房……我们身边悄悄出现了很多单人的消费场景。在2019年的UCAN阿里巴巴设计大会上,日本建筑师青山周平描述了实体空间设计的变化趋势,分享了探索未来商业空间的五个关键词,其中之一就是从大众兴奋的空间到容纳孤独的空间。由 “一人文化”衍生出的 “孤独经济”悄然流行,已经成为逐渐普及的新产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3\u003E自闭式社交的孤独\u003C\u002Fh3\u003E\u003Cp\u003E独立的商业场景不断增多,实质上反映了人们孤独的状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近,“自闭式社交”这个词冲上了微博热搜,各路网友们分享着自己的社交“绝望”瞬间:“当只剩我一个人没敬酒”、“刚好和认识的人顺路”、“打10086人工客服客服都慌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不擅长社交,孤独就自然成为常态。这些在网络上积极吐槽着的网友们,回到现实生活中,很有可能就开始“自闭”,沉默寡言。他们不太喜欢与人交往,对社交、应酬避之不及,宁愿自己独处,也不想在人多的地方多呆一秒钟。越多越多的年轻人成为“独行侠”,并自嘲称自己自带“自闭式社交”属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孤独,也不只是独自一人时的状态。“我们为了连接而牺牲了对话。大家都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雪莉·特克尔在书中将这种现象称为“群体性孤独”。身处集体当中,很多人也只是沉迷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专注地看着自己的手机。当“众乐乐”不如“独乐乐”,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单人消费,孤独经济便应运而生。\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XxAcCEjSErUt\" img_width=\"960\" img_height=\"640\" alt=\"一个人吃饭,一个人K歌:你已经患上自闭式社交?\"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身处集体当中,很多人也只是沉迷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专注地看着自己的手机。 (IC photo\u002F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3\u003E拯救社恐还是将其推向深渊\u003C\u002Fh3\u003E\u003Cp\u003E尽管孤独经济兴起已经不是一两天了,很多人会对各种“一人设置”表示怀疑:这样的空间更加阻隔了原本就不多的交流,难道不会让人越来越自闭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独立空间的出现,未尝不是一种进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宅在家里。网购平台让人们足不出户得到生活所需,外卖平台兴起完美解决了在家吃饭的问题,科技的进步满足了人们窝在家的条件。很多年轻人习惯久坐不出门,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少。一不小心,就容易走进“科技越发达,人类越孤独”的怪圈。而独立消费空间的兴起,给予了人们走进公共区域的勇气和跟外界接触的契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外,一人空间适应了年轻群体个性化的消费心理。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曾指出:“21世纪有三大趋势, 高龄化、少子化、网络化, 三者默默联动, 组结成若干一个人的经济体。”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求个性和自由,更加喜欢一个人舒适地活动,享受不受外界干扰的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样的孤独,并不代表与世隔绝。公共场所为人们提供了集体活动的空间,大爷大妈热衷于在公园广场跳广场舞,年轻人在特殊时刻倒数狂欢……可是当离开了特定节日的氛围,没有热闹的派对聚会,在人来人往的喧闹环境里,有时候,人们也需要一个避难所整理自己的情绪。公共场所自带狂欢气氛,单人的空间则营造了无社交压力的舒适氛围。在一人空间的片刻逃避,给了人们冷静反思,继续面对问题的勇气。对消费空间的自由选择和支配,适应了人们喜欢自在独行的心态,也在不惧孤独的年轻群体中形成默契,让他们愿意为这种内涵而消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也有人会以此来逃避社交,也有可能造成越来越“自闭”的情况。其实最终来说,一人空间的利弊,就看人们自身如何理解使用,是合理享受还是一味逃避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周知道\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79114934085274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