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出头的我们,有吐不完的槽,装不完的逼,扯不完的蛋,但装完逼,我们还要还房贷。而更多人是三十岁还买不了房,连装逼当房奴的资格都没有。

三十而立,实属不易

活在青春尾巴的我们,看着自己开始发福的身体——还能换赛道吗?能不焦虑吗。

于是只能用诗人歌手李健的话安慰自己—,我觉得男人三十而立这个说法是不对的;现在社会,男人四十能立就不错了。

所以这时候我们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毕业后的这几年,我们都在忙些啥?毕业时说好的要赢取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的节奏呢?

终于意识到,有一种失败叫瞎忙。

有句话我很赞同,年轻人的特点是什么?第一是有足够多的可能性;第二是没有自知之明。早些年我们可爱的文化商人余秋雨老师早就说过,青年不值得歌颂,而是一个充满陷阱的年代。陷阱一生都会遇到,但青年时代的陷阱最多,最大,最险。

青年时代拥有最多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落实在一个具体人身上,却是宅路一条。我们的青春,只能挥霍在自己的这种可能性,对自己的未来下注,青春是唯一的筹码。

但问题是,同样的年轻人,有些人觉得青春易逝,拼命学习成长,外练能力,内练气质,几年之后,时机成熟,完成逆袭;而大多数人,严重低估了自己这几年美好青春的宝贵价值,觉着腰缠大把时间,配上一副好身板,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好像也在做事,却不善于思考和布局,最后陷入忙碌却盲目的尴尬。

真的,好些年轻人,看他现在的状态和姿态,一般能判断出未来三五年后的样子。

所以,青春的筹码太贵,别下错注,因为多半翻不了局;别犯错,因为一般回不了头;别走弯路,因为很可能走不回来。

还记得BBC的那部著名的纪录片《七年》,追踪采访英国十四位不同阶级的七岁小孩,到十四岁、二十一岁、二十八岁、三十五岁以及四十二岁。多年过去了,得到的结论是,他们似乎都没有逃出自己的阶级,上层社会的还在上层,下层社会的还是下层,除了有个小孩出生贫苦,后来当了大学教授。

阶级和圈层的流动也是符合正态分布的,我们大多数人都包在那条曲线“穹顶”之下,只留少数成为命运手掌里的漏网之鱼。

真的,我们努力都不定能逆袭,何况不努力呢。

既然焦虑是不可避免,我们能做的就是带着焦虑前行,如同医学上讲的带菌生活,一个道理。

自己这几年的摸爬滚打,走的弯路,吃过的亏,在夕阳下回眸自己的过去。我真心觉得以下两个点,希望当初自己能早点明白。

之前讲过,任何工作其实都是在重复,区别在于重复的势能不同;一类是简单机械的重复,技术含量不高,比如一些体力活,或者专业要求不高的脑力活。去年,今年和明年所做的事情都一样,眼界,能力,素质并不增长,或增长太慢。

而另一种重复含金量较高,每一次重复都在积累和获得行业经验。比如做咨询,投行。深度积累后的核心竞争力,会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得到最大化的价值体现。因为一直在蓄势,时间越长,势能越高,一旦开闸,一次的交易量,是有可能超过人家一年的血汗所得。

三十岁的我们,都有太多的焦虑与不安,我们只能把握好当前的每一步,让未来更加清晰。

三十而立,实属不易三十而立,实属不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