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年的时间,王甲民在河口区和新户镇的支持下,流转了24个行政村的21000亩土地,用来种植生态林,发展林下经济,建设旅游项目,解决了周边村民,特别是55岁以上老年劳动力的就业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fGsbXEAinO3d\"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50\" alt=\"东营市河口区:河口“绿”结出扶贫“果”\"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fGscKI5YcupC\"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50\" alt=\"东营市河口区:河口“绿”结出扶贫“果”\"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fGvUlD75AInc\"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50\" alt=\"东营市河口区:河口“绿”结出扶贫“果”\"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近三年来,依托日渐改善的生态环境,河口区立足于黄河湿地、槐林果园等资源,主动借力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重点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着力塑造了“水韵湿地·逍遥河口”旅游品牌,打造了具有“新、奇、旷、野、美、趣”原生态特色的黄河三角洲生态休闲旅游胜地。

"\u003Cp\u003E这里,位于黄河入海口北侧,大部分为退海之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曾经,这里是白茫茫的盐碱地,寸草不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这里绿树环绕,城区林荫道宽阔整齐,绿化带色彩斑斓,间或开着各式各样的小花,小区里的花草树木迎着阳光,闪闪发亮,是高楼大厦最好的注脚;这里生机勃勃,乡村田野生态林成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多点开花,行业扶贫硕果累累,乡村振兴的巨幅画卷正在缓缓展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里是东营市河口区,自“三年增绿”计划启动实施以来,全区林木资源总量大幅增加,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城市森林环抱、乡村绿树掩映、路河浓荫庇护、农田林茂粮丰、厂矿鸟语花香、沿海林水相依”的独特黄河入海口绿色生态风貌在这里充分展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几代人的努力,终将这片盐碱地涂满了绿色,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了扎扎实实的行动!\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fGsZK7esFdr6\"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50\" alt=\"东营市河口区:河口“绿”结出扶贫“果”\"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俺们脱贫全靠它!”\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入伏以后,天气又潮又热,河口区义和镇寿光村的张洪杰却惬意地坐在自家院门内感受着穿堂风的凉爽。虽然几年前得了脑血栓,说话不利索,但他的生活依然一年好过一年,这两年更是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俺们脱贫全靠它!”张洪杰的老伴朱秀玉有些激动地告诉记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它”是什么?种植生态林!“我们16多亩地全部种上了生态林,去年政府给我们补贴了9900多元呢。”朱秀玉笑呵呵地拿出了存折,指着“三年增绿”补贴款说道。和朱秀玉一样,新户镇丁家集村的张培河一家也是受益者。这两年,他们靠着种植生态林的补贴,脱贫致富,把对未来的希望写进了一片片的树林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这,只不过是河口区林业扶贫无数生动镜头中的几个。自2016年实行“三年增绿”计划以来,河口区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林业扶持政策:村级生态林种植面积达到500亩,贫困村达到100亩以上的,第一年奖补1000元/亩,2至10年奖补600元/亩;经济林第一年奖补800元/亩,2至3年奖补400元/亩;用材林一次性补贴600元/亩。三年的时间,全区累计新增造林12.62万亩,完成投资4.25亿元,政府发放造林补贴1.91亿元,惠及全区120个村、3000余户。其中,2018年享受造林补贴政策的建档立卡省、市定贫困户218户、496人,种植面积3006亩,享受政策性补贴资金192.8494万元。\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fGsa484hGpHa\"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50\" alt=\"东营市河口区:河口“绿”结出扶贫“果”\"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脱贫不是目的,致富才是关键。怎么能让贫困户脱贫不返贫?既授“鱼”又授“渔”,河口区在实践中给出了答案。“鱼”是买苗木种生态林,“渔”是发展林业产业,壮大林下经济,培植苗木市场,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从而拓宽致富门路。这样的发展模式,遍布河口区各个村镇,丁家集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不是旁边的村民提醒,恐怕所有人都会觉得这是来到了颇有现代化气息的小城。宽阔整洁的马路,整齐有序的公交站牌,颇有风格的旅游设施,丁家集村在三年内完成了从市定贫困村到省级美丽乡村、市级森林村居的完美蝶变。“这都得益于‘三年增绿’,我们种起了生态林,解放了村里的青壮劳动力,引进了企业,建设了拾香坊、花千谷等旅游景点,解决了50岁以上村民的就近就业问题,发展了林下经济,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村里的环境也变好了。你看,我们还建起了全市第一家镇委党校呢!”丁家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克法一边指着不远处别致的建筑一边说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顺着李克法手指的方向,“新户镇委党校”六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走近细看,党校创新性地和拾香坊合二为一,有培训时办培训,没有培训时又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宿。“我刚在这儿上过课。”“我们上课的时候还去附近的林地里参加劳动。”“这样的方式,更能增加培训的效果,我们在劳动中感受到了老百姓的不容易,更在与老百姓的接触中真正明白他们想要的是什么。”言语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被完美诠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被生动践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村里的村民也因此摆脱了贫困,走上了一天更比一天好的小康之路。“我在这里干了三年了,拿着种树补贴,还在这里打着工,我都这个岁数了,一年还能挣四五万元钱,这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啊,干着有劲!”在花千谷旅游基地打工的新户镇建设村村民王爱众很是知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黄河口高效生态农业产业观光带、“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快速发展的林下经济、林业育苗和森林旅游,“三年增绿”让河口区找到了带领贫困户脱贫的路子,带领百姓们致富奔小康的路子。拿林下经济发展来说,截至目前,全区林下种植业面积达到1597公顷,产值1916万元,林下经济总产值4382万元,涌现了“军垦绿洲”、“天河湾”、“丰旺”、“志鹏”、“金河口”等品牌,年创产值过亿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白天不见村,晚上不见亮”\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河口区义和镇,有一个省级森林村居———博兴村。这里绿树村边合,“一人十亩地,人均十亩树”。“我们村大概种了3200多亩树,整个村子都被绿树围绕,大家都形容是‘白天不见村,晚上不见亮’。”一说起种树,博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袁学刚就打开了话匣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树多了,环境自然就好了。“我们村环境特别好,别说周围那些成片的树林了,就看看这村里的绿化吧,满眼都是绿色,看着就舒服。尤其是夏天,晚上出来溜达溜达,可凉快了。”“用时髦的话说,就是负氧离子多!”村民们说起村里的环境,一个个都笑得合不拢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原来这里却不是这样。原来的博兴村,树少,环境差,村民们主要以种植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收入少且不稳定。“区里推行‘三年增绿’,我们一合计,觉得还是种树好,一方面可以改善环境改良土质,另一方面还能享受补贴政策,村民们能有份稳定的收入。同时,我们村青壮年还能去蓝色经济产业园打工,再多一份收入。于是,一片片的树林就起来了。”袁学刚介绍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人民福祉、关系一个地区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只有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深谙此理的河口区,一直以来都极其重视环境打造,尤其是“三年增绿”计划实施以来,更是下足功夫,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笃定前行,成效明显,森林村居、森林小镇……一个又一个的关键词构成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坐标系。\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fGsal643H8DC\"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50\" alt=\"东营市河口区:河口“绿”结出扶贫“果”\"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森林村居日渐增多。自开展森林村居创建工作以来,河口区结合实际,挖掘亮点,积极打造并推荐上报了一批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环境优美、村貌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的乡镇、村居,带动了全区林业生态的发展。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区已有9个村居被评为“山东省森林村居”;6个村居被评为“市级森林村居”。2018年,义和镇被评为“市级森林乡镇”。2019年,创森工作已全面展开,全区有7个村庄申报创建省级森林村居,28个村庄申报创建市级森林村居,相关创建工作正在有序进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森林小镇魅力凸显。近年来,在大力实施“三网”绿化、生态林场建设、“三年增绿”等绿化工程的基础上,河口区结合实际,统筹城镇的村庄生态建设,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打造了特色鲜明的生态景观,一个个森林小镇凸显生态魅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6月,河口区义和镇被山东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及山东省林业厅授予“山东省森林小镇”荣誉称号,是全省仅有的20个之一,更是东营市唯一的一个。这不仅为山东省乡村绿化提供了样板,更为河口区绿化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项项扎实的举措,让河口区生态环境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据统计,2018年,全区空气环境质量四项主要污染物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达到15微克/立方米、28微克/立方米、88微克/立方米、49微克/立方米,分别同比改善42.3%、20.0%、11.1%、12.5%。全年优良天数217天,较2017年增加7天;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气33天,较2017年减少26天;全年优良率达到59.6%,较2017年提高2.0个百分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数字记录下河口区为提升生态环境作出的努力,更为建设美丽幸福新河口、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就是为了这几个贫困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见到东营正一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甲民的时候,他正在流转的土地里忙活着。一会儿看看林下栽种的中国柽柳,一会儿看看在“花千谷”项目基地内除草机工作的情况,不断地嘱咐着在地里干活的员工们注意防暑。“从2016年开始,区里很重视‘三年增绿’,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也很明白多种树的好处。原来都说电线杆子比树多,你看看现在,还能看见电线杆子吗?”王甲民的一席话,道出了河口的种树难、绿化难,更道出了“三年增绿”带给河口的改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份改变不仅仅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更多的是社会效益的提升。用王甲民的话来说,他投资建设的花千谷项目“就是为了这几个贫困村”。“这个项目在新户镇这四个市定贫困村的中央,当初的考虑就是给那些55岁以上不方便出去打工的村民解决就业问题。修理树枝啊,侍弄侍弄地里种的菜、瓜果,他们也能办得了。”王甲民介绍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年的时间,王甲民在河口区和新户镇的支持下,流转了24个行政村的21000亩土地,用来种植生态林,发展林下经济,建设旅游项目,解决了周边村民,特别是55岁以上老年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村里来了企业,有了项目,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项目周边的四个村子,在项目的带动下,打造了乡村振兴的河口样板。“出门就是景点,大家吃了晚饭都喜欢出来溜达。环境好、景色美、舒坦。”“尤其是夏天,更热闹了,大家出来的时间多了,聊得多了,更亲了。”“没事去广场健健身,再去林子那边走走,出门就能坐上公交车,跟在城市生活也没啥两样。”一问起村子里这几年的变化,村民们掩饰不住地兴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村民们乐了,这背后是河口区“三年增绿”的扎实践行,是根本也是动力。因为绿化好了,环境好了,旅游也就如火如荼地发展了起来。作为黄河三角洲的前沿城市,河口区位于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的北环线,境内拥有原生态湿地135万亩、华北最大的人工刺槐林5万亩、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芦苇基地40万亩,具有湿地生态景观和滨海城市风貌,是典型的田园城市。\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fGsbXEAinO3d\"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50\" alt=\"东营市河口区:河口“绿”结出扶贫“果”\"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fGscKI5YcupC\"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50\" alt=\"东营市河口区:河口“绿”结出扶贫“果”\"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fGvUlD75AInc\"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50\" alt=\"东营市河口区:河口“绿”结出扶贫“果”\"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近三年来,依托日渐改善的生态环境,河口区立足于黄河湿地、槐林果园等资源,主动借力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重点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着力塑造了“水韵湿地·逍遥河口”旅游品牌,打造了具有“新、奇、旷、野、美、趣”原生态特色的黄河三角洲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孤岛槐树林温泉旅游区、百年黄河古道庄园休闲区和鸣翠湖湿地风景区等都成为休闲观光的理想去处;冬枣采摘节、苹果王大赛、湿地槐花节等连续多年举办,声名在外。现在,河口区正在全力打造东部神仙沟、黄河故道两条林业精品观光旅游线,充分发挥林业在繁荣生态文化中的基础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林业的多样化需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老百姓的口碑就是我们的奖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河口区总面积2267.4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14.21公里,区属范围内生态环境脆弱,历史因素导致地下水位高,土地盐碱化程度重,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造林成本高,这片盐碱地也被称为“绿化禁区”。“之前这里几乎没有树,自然生长的就只有几棵柳树,最多的植物就是芦苇。”孤岛采油厂文联副主席刘庆堂回忆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为多是盐碱地,树木的根扎下去之后,触及盐碱水就会枯死,这让这里种树变得比任何地方都艰难。“那时候,真的是年年种树年年死,成活的没几棵。”说起往事,刘庆堂历历在目,“树木种类也少,一只手就数得过来,就柳树、杨树、槐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虽然所下的力气要比一般城市多上好几倍,但河口一直没有停下植树造绿的脚步,尤其是“三年增绿”计划开展以来,河口区更是卯足了劲儿,真正实现了从“一棵树”到满城绿的华丽转变。“老百姓肯定都希望自己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不管多难,我们都得担起这份责任,老百姓的口碑就是我们的奖杯!”说起这么难的情况下还坚持投巨资种树,河口区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党组书记张振华介绍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事儿干好了,老百姓的口碑自然就上来了。连续多年,河口区都在全市满意度调查中排名第一。“老百姓的评价为什么好呀?因为我们真的让他们看到了实惠,更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张振华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确保实效,河口区把实施“三年增绿”计划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生态工程、民生工程,科学规划、周密部署,攻坚克难、全力推进。一方面加强规划引领,统筹林业生态布局,聘请专业机构编制了《河口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三年增绿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了“三年增绿”总体规划和分年度实施方案,以“一廊一带三环”为主体建设内容,有效保障了“三年增绿”计划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实施政策拉动,在总结完善“三网”绿化补贴政策和2015年城北环城林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按工程类别制定详细的补贴方案,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绿化,极大地调动了造林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对贫困村造林补贴政策给予了一定倾斜,调动了贫困村的造林积极性,助推脱贫攻坚战略实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时,落实资金保障,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用好用活国家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使用国家和省沿海防护林、生态造林补助等项目资金1504万元,统筹推进全区“三年增绿”计划实施,出台了《河口区“三年增绿”计划造林工程技术规程》,制定了《关于加强全区林木管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提升了林木管护水平,确保造一片、成一片。\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fGy2JGuxRQ64\"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50\" alt=\"东营市河口区:河口“绿”结出扶贫“果”\"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成绩诠释了付出,更为未来发展奠基。新的时代,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已经擘画,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新的开始,河口区将继续描绘“绿”画卷,以“绿”扶贫、扶智,计划引进建设以泓森槐、新美柳为主的优质用材林基地1.7万亩,在义和镇、新户镇建设2万亩的现代林果科技示范基地,在锦绣河口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示范区、“绿野仙踪”乡村振兴示范片核心区打造田园综合体,将“绿”意进行到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棵树”是起点,满城绿绝非终点。于河口而言,绿化没有休止符,唯有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吴文召 李敏 侯宝顺)\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25565905489153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