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在反驳父母,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大都会被一口回绝,怎么央求都没用,久而久之,孩子表达的热情就会被浇灭,也会逐渐变得没有主见,老是听到别人说什么,就做什么,或者什么事都要等爸爸妈妈说了才会去做。而孩子一旦接受了父母标签的暗示,就会将自己归类,他们真的觉得自己是父母口中责骂的样子:真的什么都做不好。

这4种垃圾教育方法,孩子正深受其害这4种垃圾教育方法,孩子正深受其害

爸爸修炼册

这4种垃圾教育方法,孩子正深受其害

-第55篇好文-

孩子是父母的珍宝,希望别让垃圾教育荼毒他的成长。

所长

作者 | Jenny

这4种垃圾教育方法,孩子正深受其害

要说最近最受大家关注的热点,绝对少不了垃圾分类,而率先进行垃圾分类的示范城市——上海。

可谓是压力山大,每天都要接受直击灵魂深处的拷问:“侬zi撒喇希(你是什么垃圾)?”

这4种垃圾教育方法,孩子正深受其害

话说垃圾分类错了可以重新再分一次,但是如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用错了方法,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却是不可逆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用这4种垃圾教育方法对待孩子。

1

情绪不稳定

前不久,看到这样一条新闻,一位爸爸因为孩子没完成作业导致当天没能领到书,回家之后就踢了孩子的胸部,扬言不要这个孩子了。

奶奶见状忙上来护着,爸爸气得去厨房拿了菜刀,失控之下砍伤了孩子的脚,孩子腿上的伤口有多严重呢?

据医生所说:小孩腿部的伤口大概有10多公分左右,已经是伤到了骨头,外部的血管和神经全部都断掉了。

这4种垃圾教育方法,孩子正深受其害

事情在网上曝光后,网友纷纷对这位父亲表示谴责:

“教孩子不是这样教的,该反省了!”

“血管神经都断了,这是多大仇?”

“下手也太狠了,是亲爹吗?”

仅仅只是因为孩子作业没完成,就失控拿刀砍孩子,这是在教育孩子吗?这简直就是在暴虐孩子。

情绪不稳定的父母,就是孩子的一场灾难!

他们不仅要为父母的坏情绪买单,更要时刻处在一种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状态中,生怕惹到父母。

知乎有个问题:父母情绪不稳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大吗?

最高赞的回答不禁让人心尖儿疼:

小时候父母争吵的画面现在还记得,导致现如今的缺乏信任感、安全感,心智不成熟时期甚至想过以自杀结束。过于敏感多疑,习惯性猜测人的内心,且把自己的性格习惯向对方希望的方面贴近,十分害怕被讨厌及忽视,易产生孤独感,经常压抑自己,甚至扭曲。

所以面对情绪失控的父母,他们大多会比较敏感,而这样的敏感会一直藏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伴随他们成长,影响着他们的性格和人生。

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要做一个情绪很差的父母,你需要行动,用身体的行动,整理掉思想的无序,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滋养。

这4种垃圾教育方法,孩子正深受其害

2

不允许孩子反驳

在生活中,我常常听到这样的对话:

“妈妈,我不喜欢吃苹果,我要吃葡萄。”

“不行,今天只有苹果吃......”

“我不喜欢这个玩具,我要其他的。”

“不行,没有其他的了......”

孩子在反驳父母,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大都会被一口回绝,怎么央求都没用,久而久之,孩子表达的热情就会被浇灭,也会逐渐变得没有主见,老是听到别人说什么,就做什么,或者什么事都要等爸爸妈妈说了才会去做。

也许有的家长会觉得,孩子还小又不懂事,做父母的当然要从小给孩子立规矩啊,绝不能让孩子胡来。

“你还小,你不懂”,可以说是我们育儿时常用的金科玉律了,但是人生是孩子自己的,终究要靠孩子自己走。

古典在一次演讲里,说过一段话:未来世界,不再是有标准答案和统一风格的世界,我们可以给孩子留下的,最重要的,也不是房和车,而是“给自己幸福的能力。”

而“给自己幸福的能力”究竟是一种什么能力呢?

其实就是一种“为自己做选择”的能力。

一个孩子能对自己认知很清晰,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很明确,对自己认同的幸福很笃定,有自己的主见和独立思考,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有“为自己做选择”的能力的孩子。

但这种能力不是一毕业,一长大,一进入社会就有的,是从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试错里来到的。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的孩子,那就把“反驳”的权利交给孩子,让他自己做选择吧。

这4种垃圾教育方法,孩子正深受其害

3

控制孩子的一切

每年高考,都会出现一些奇葩新闻,今年也不例外。

四川南充考生小王,在高考前一天中午因找不到自己的身份证和户口本,便向派出所民警求助,这一求助才知道,“弄丢”身份证的不是别人,正是她的亲妈……

原来,亲妈舍不得小王离家读书,于是高考前夕,她就将小王的身份证和户口簿藏了起来。

后来,民警将临时身份证和户口本送到小王楼下,交到她手中,才让小王得以顺利参加高考。

这4种垃圾教育方法,孩子正深受其害

现实生活中像小王妈妈这样的父母并不少,他们从来不把孩子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物,以自己过去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为依仗,死死握住孩子的未来。

他们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

我养你这么大,你就得听我的。

我活了四五十年,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

咱家就你一个孩子,你走远了谁管我和你爸(妈)?

我是你爸(妈),我不管你谁管你?

父母也会有错的时候 你怎么就不体谅父母呢?

我们操劳了大半辈子,都为了你啊。

想要毁掉一个孩子,就控制他的一切吧。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里写过这样两段话:

安德烈:你昨天的话是这么说的:“mm,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 。

你给我足够的自由 ,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对,这就是你的心态啊。

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即便如龙应台这般开明的高知母亲,偶尔也会流露出:“你是我的儿子,就应该按照我的意思来”的意味,可见,多少父母在孩子面前都难以克制自己的控制欲。

孩子不是实现你愿望的媒介,不是你人生规划的客体,更不是关在笼子里的鸟儿,他们的羽毛,闪耀着的应该是自主自由的光芒。

孩子终究会长大,会离我们渐行渐远,我们要做的是精心呵护,静待花开。

这4种垃圾教育方法,孩子正深受其害

4

给孩子乱贴标签

“你有没有脑子,考这种成绩,还有脸回家!”

“你除了会打游戏,还会做什么? 就是个废物!”

“你就只知道天天给我惹麻烦,没救了!”

“你这个自私的人,谁会喜欢你!”

.......

几乎每个父母都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尽管有时候是一时的气话,但也在无形中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会让孩子对自己也形成负面的评价,影响孩子的自我发展。

自我不是天生,而是从学习而来,所以,孩子的自我是在与父母、重要他人以及社会的沟通中慢慢建立的。

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利用多种不同的沟通方式,透过明确的言行和附加的形式,如贴标签、设定身份脚本和反射评价以及社会比较的方式,传递孩子是“谁”的看法,以及他应该遵从哪些行为模式和价值观。

虽然这些先入为主的判断其实并不正确,但父母往往却在缺乏自觉意识的情况下,影响孩子的自我发展:

告诉孩子他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做哪些事? 说哪些话?

让他的一生都受困在父母为他建构的“自我”框架中。

尤其是幼小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自我判断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很容易把父母口中的那些对自己的“贴标签”的行为自动吸收到身上。

而孩子一旦接受了父母标签的暗示,就会将自己归类,他们真的觉得自己是父母口中责骂的样子:真的什么都做不好。

父母不经意地在孩子童年时贴上的标签,往往会伴随孩子的一生,这就是所谓的“贴标签容易,撕下难”!

父母们请记得,你怎么看待你的孩子,孩子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 End ●

这4种垃圾教育方法,孩子正深受其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