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日本楼市崩盘,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来的悄无声息。

前一夜,日本人还在狂热买房,犹如打了鸡血一般。

一夜过后,岛国楼市崩盘,房价一泻千里,成为历史上最大的房地产泡沫之一。

大量的银行、信托机构、金融投资机构、财团和地产企业倒闭。

当年倾尽一切买房的家庭,一夜梦碎,房子没了,尾款分期还在交,每年还要交着繁重的赋税。

日本经济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持续衰退。

那么楼市崩盘之前,日本人究竟在做什么?

还在“炒房”?楼市崩盘有多可怕,1991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

帝欲使其消亡,必先使其疯狂。

日本楼市狂热时,有两大“神话”不时的刺激着投资者和消费者。

第一个神话是:“土地不会贬值”。

日本一个国土面积不足38万平方公里的岛国。

本来就人多地少,加之20世纪后半叶日本人后暴涨,房地产商的鼓吹,新闻媒体狂轰滥炸的报道,使人们坚信土地永远是稀缺的。

日本全民堕入炒地买房的热潮中,土地价钱不时暴涨,“地王”每隔几个月就刷新一次。

还在“炒房”?楼市崩盘有多可怕,1991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

从1985年底到1990年初,短短四年多时间,日本城市地价增长了200%。

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钱,而美国的面积则是东京的1.5万倍。

寸土寸金,完全符合日本当时的情况。银座崛起“地王”最巅峰,无论是实体企业还是金融机构,都不计本钱将资金投入土地市场。

其实,金山银矿的底子早已亏空了。

第二个神话是“东京房价不会下跌”。

奠定这一“神话”崇拜基础的,是日本过去几十年强劲的经济增长,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在日本人看来,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似乎不远了。

为这一神话推波助澜的,还有这样一种自信心:政府永远会支持房地产,日本只需一个东京,吸收着全国乃至全球的人口流入。站在世界中心,怎会有泡沫分裂的担忧?

但是,人们忽略了,当时的日本城市化率曾经高达77.4%,而老龄化率急剧攀升。

城市化红利消逝,人口红利不再,经济失去增长动力,虚高到天际的房价也将失去支撑。

还在“炒房”?楼市崩盘有多可怕,1991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

值得警惕的是,越是大城市,在泡沫分裂和崩盘时,来得就月迅速、越猛烈。

坚信两个“神话”无坚不摧,上到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下到普通居民,没有人不在置办房产和股票,等候在持续的暴跌中大赚一笔。

整个社会,四处都在讨论房地产和股票。

企业做一年的利润,还不如一块地一天的涨幅,实体经济频繁的抽出资金大举进军房地产,落后一步就等于落后一个世纪。

用东京大学教授田村清彦的话来说:“当时东京新宿的工作室价钱在一天之内能够翻倍,今天你买,明天他买,价钱高涨,并且构成了一种连锁效应。”

构成这种狂热错觉的,契机是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随之日元不断升值,口袋里的钱一下子就多出来许多,不但日本人有钱买遍全世界,国际资本也蜂拥而入,参与土地和资本市场炒作的大军中。

当时,政府奉行货币宽松政策。央行贴现率低,贷款利率同样非常低,商业银行鼓舞居民贷款,金融机构也乐于将钱贷给土地投资者,并鼓舞投资者买到地后,再以土地作为担保,继续贷款买地……循环往复,银行最终也被拖进巨大的泡沫之中。

买房炒地蔚为大观,媒体把这种狂热视同于经济繁荣,热烈鼓吹,以致征引历史上的岩户景气、神武景气等来命名。

但是,危机还是来了。

还在“炒房”?楼市崩盘有多可怕,1991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

2011年,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在《解忧杂货店》中,经过穿越时空的来信,辅佐女主角在楼市崩盘之前躲过一劫。

但是,大多数普通日本人却没有小说里的幸运。

1990年,股票市场率先崩盘。

短短一两年间,日经指数从最高的38915点跌到14309点,跌幅高达50%以上。

接着,楼市崩盘。

由于土地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资本市场崩盘随即传到楼市。

金融机构为避免损失,恳求企业出借贷款,企业不得不变卖股票和不动产,大量地产抛到楼市,地价应声而跌。

房地产企业倒闭,银行由于不良贷款率暴增而倒闭,普通国民住房转眼之间成了负资产。

崩盘之前,难道日本政府没有做出任何努力吗?

其实,早在崩盘之前几年,政府就已看到楼市和股市的狂热,频频出手,可惜无济于事。

当时日本的楼市调控措施与往常并没有什么两样。

1987年,日本政府恳求金融机构严控房地产贷款量,“房地产贷款增长速度不能超越总体贷款增长速度”。

同时增加房地产税收,持有不到两年的土地买卖被收以重税。

但是,这些举措对房市并没有产生任何正面影响。

土地管控措施,非但没能遏制地价飞涨,反而由于对土地限制过多,从而招致供给缺乏,地价不降反升。

在货币市场上,日本开使大幅度收缩。在短短1年内,日本央行连续3次提高贴现利率,连续5次加息。

但是,过于着急的货币政策,反而成为股市崩盘的导火索。

崩盘都是在最不经意的时分来临。

还在“炒房”?楼市崩盘有多可怕,1991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

城市化红利消逝、人口红利衰退、资本过度炒作、对楼市股市过度依赖、调控政策过于刚猛……一切或隐或显的负面能量,在这一刻全面迸发。

泡沫破灭之后,崩盘的代价有多大?

20年来,日本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价钱跌幅达65%。

随着房价暴跌,国民财富严重缩水,损失高达1500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3年的GDP总和。

日本经济更是一溃千里,二十年间,日本年均GDP增速只有0.75%。

这是所有日本人都难以磨灭的记忆。

在日本有一个名词“泡沫经济”,特指八十年代那段猖獗的时光;

从1990年至今的二十多年,日本人又发明了一个名词“失去的二十年”,失意绝望蔓延整个日本。

时隔20年之后,日本经济开使复苏,但日本地价和房价远远未回到当初的水平。

以东京都市圈为例,2014年东京及周边地域一套公寓均价241万钱(63.16方),均价不到4万元,还没回到历史最高水平。

与中国对比,这一价钱只与北京深圳上海相当

但假设思索到,日本房屋面积是理论面积,不存在公摊,而且土地是永世产权,就会明白东京理论房价根本不敌北京上海深圳。

假设再思索到富有层面的差异,理论房价的差距就更为明显:

2014年日本东京人均可支配收入抵达10万元,而今天,北京上海深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5万元左右。

经济兴隆程度不如东京,理论房价却曾经超越东京。

经济下行,一线二线城市房价却不时上涨;

众多中小企业关停,投身房地产市场;“

地王”衔接不时,楼盘一天一个价;

房价不会跌的神话大行其道,人人都在谈论房市,唯恐买房晚了,以致构成离婚购房热潮……

这种场景与当初的日本是不是再相似不过?

经济危机,国家第一个要保的就是银行!

看看现在的银行,有多少死账,坏帐,只怕一曝光就是一次经济危机!

依然记得2015年-2018年的时分,很多企业连工资都发不起。

现如今,繁华的背后或许是重大的危机。

这让我想起一卷画《清明上河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