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月,大将军曹爽陪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魏明帝之墓进行拜谒,太傅司马懿趁机起兵政变并控制了洛阳城原属于曹爽兄弟的军队。此时,桓范向曹爽献计,带着魏帝曹芳前往许昌,效仿魏武帝曹操故事,挟天子令诸侯,再与司马懿对抗。

公元249年,一场影响三国走势的政变在曹魏都城洛阳爆发了——史称“高平陵事变”。

正月,大将军曹爽陪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魏明帝之墓进行拜谒,太傅司马懿趁机起兵政变并控制了洛阳城原属于曹爽兄弟的军队。

当时,曹爽的亲信大司农桓范见到洛阳城内出现变故,便独自出城,前往告知曹爽。

桓范出走后,司马懿感叹道:

“(曹爽的)智囊往矣!”

但太尉蒋济对司马懿说:

“(桓)范智则智矣,驽马恋栈豆,(曹)爽必不能用也。”

果然不出蒋济所料,曹爽兄弟得知洛阳被司马懿控制后,大惊失色,不知所措。

此时,桓范向曹爽献计,带着魏帝曹芳前往许昌,效仿魏武帝曹操故事,挟天子令诸侯,再与司马懿对抗。

他还强调,许昌城有足够的军队和武器装备,自己还有大司农印信,可保粮食无忧。

然而,曹爽兄弟最终没有采纳桓范的计策,而向司马懿投降。

桓范见此,只能痛斥曹爽兄弟是蠢猪,并称“你们就坐等灭族吧”!

据《资治通鉴》记载:

“自甲夜至五鼓,(曹)爽乃投刀于地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桓)范哭曰:‘曹子丹(曹真)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

果然,曹爽投降后,被司马懿以谋反之罪,夷灭三族,而桓范也以“诬告司马懿谋反”的罪名,被夷灭三族。

高平陵事变,使曹魏军政大权归于司马懿之手,为晋朝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础。

然而,桓范的一位族人在事变后,侥幸逃脱,却导致了晋朝的覆亡。

桓氏刑门之余

《晋书》曾记载处决曹爽和其党羽三族的血雨腥风,史称“嘉平之狱”:

“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出阁者,皆杀之。”

桓范出身于沛国龙亢桓氏,是东汉名儒桓荣的六世孙。

由于桓范被夷灭三族,沛国龙亢桓氏则成为刑家。

龙亢桓氏在逃子孙不得不改换尽力隐藏家世,不能暴露与桓范有亲族关系。

在龙亢桓氏世系表中,可一看到,唯独缺少第六世孙的记载,而第六世孙便是桓范。

桓范的族子桓楷在“嘉平之狱”中逃过一劫,最终官至济北相,但桓氏一脉就此没落,在晋朝并非高门望族。

桓氏复仇司马氏,以楚代晋

晋朝在平定八王之乱后,元气大伤,此前内迁关中的游牧民族趁机作乱,史称“五胡乱华”;这使得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渡过长江,来到南方,史称“衣冠南渡”。

公元317年,长安被匈奴军队攻破,西晋灭亡,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延续国祚,建立东晋。

桓楷的孙子桓彝忠于晋朝,南渡后在东晋官至宣城内史。

他经常交结名士,跻身“江左八达”之列,并与晋明帝密谋平定王敦之乱,使桓氏的世家地位有所上升。

桓彝之子桓温则是龙亢桓氏的杰出代表,他为人豪爽,姿貌伟岸,风度不凡,后娶南康长公主为妻,加拜驸马都尉,自此开始进入了仕途。

桓温先后升任徐州刺史、荆州刺史,并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成为手握重兵的一方诸侯。

桓温桓温出镇荆州后,溯江而上进入蜀地,灭亡了成汉政权,后来又三次出兵北伐前秦、姚襄和前燕三国,战功累累。

此后,桓温在朝廷中名声一时无两,成为了东晋权臣,独揽朝政十余年,并操纵废立,废黜皇帝司马奕,立司马昱为帝,是为东晋简文帝。

桓温在东晋朝廷掌权二十余年,最终官至大司马。其声势已远超曹魏时代的司马懿。

桓温死后,其子桓玄更甚,他继承了桓温的手段,成功除掉了辅政的司马道子父子后,开始把持朝政。

桓玄历任历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领徐州刺史,相国、大将军,并最终晋封楚王,成为了桓温之后的一代权臣。

公元403年,桓玄更进一步,威逼东晋安帝禅位后,在建康称帝,立国号“楚”,史称“桓楚”,东晋王朝第一次灭亡。

虽然,后来刘裕起兵攻灭了桓楚,并复立了晋安帝,但20年后,权臣刘裕取代东晋称帝,建立宋朝,史称“刘宋”或“南朝宋”。

至此,司马氏晋朝正是灭亡,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南北朝时代。

所谓因果轮回,报应不爽,东晋两次灭亡竟与晋朝取代曹魏的历史轨迹完全一致。

不知如果司马懿能够看到桓范族人的后裔灭亡了晋朝,会作何感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