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达人第42期

王舒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团委艺术指导

小编和王舒老师认识已经是第五个年头,在我的印象中一如既往的铁娘子,见过她为了晚会排练录音到深夜,也见过下班时才想起来没吃饭。似乎从来没见她打过折扣,当然这也才是她的性格。

相约在咖啡厅采访,刚进门手里拎着两个袋子,说是刚选好去广州比赛的演出道具和服装。一年多没见了,看得出来她依旧是喜欢把时间叠起来用,提高自己的效率。

有人习惯把一个人身上优秀的东西称之为与生俱来的,但是其实狠早的培养了一个不错的习惯而已,但是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时间的早晚真的很能影响一个人。

2003年,以专业成绩第一考进武汉音乐学院音教声乐专业。带着光环进的学校其实是有压力的,道理很简单,因为你需要不断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巩固自己心里的名次而不是实际的名次。

2004年她开始跟随中国著名指挥家作曲家陈国权学习合唱指挥,2005年的暑假开始跟着我国第一个赴海外学习音乐治疗的专家,中央音乐学院高天教授学习音乐治疗。学海无涯,王舒老师说:“趁年轻,能走能跑的时候,多学学,都看看,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呀。”

和大家一样,大学的时光是过的最快的那段日子,但是在聊天之中看得出来,那段日子也是王舒最怀念的日子。

2007年大学毕业的她,在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找到一份团委艺术指导的工作。

“记得那是2007年的年底,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毕业后带的第一次演出,居然是去部队。还记得,第一次带妆彩排是在十二月的一个晚上,演出服一上身,站在舞台上,就着四面的凉风,那酸爽~这还不算,没有更衣室,没有女厕所,没有化妆室等等,都需要克服,那一次演出,使她和孩子们都快速成长起来。”王舒老师这样形容自己的第一次带队演出

大家都是觉得教师是一个没有什么激情的职业,需要的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去循环工作,享受普通人不可企及的寒暑假罢了。

可似乎王舒老师的情形有点不太一样,除了管理自己的班级,更多的还要去组织学院、学校的活动,每天都在不停的奔波中。

“那是三峡大学科技学院作为一个独立学院,第一次登上宜昌春晚的舞台,和宜昌各个专业团队一同演出,对于学院和自己来说都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进步。”王舒老师说。

这说的是王舒老师带队参加宜昌市2016年春晚的事情,从接到通知到正式登台表演时间短短两周。不像专业的团队有固定班底,换句话说,从接到通知的那一刻起王舒老师所面对的是从零开始。

“记得那会是寒假前的日子,接到通知后的第二天就马上开始排练,中午排完练还要去办公室处理班上的事情,晚上还有选修课,每天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就连吃饭的时间,都要靠抢,常常是几口面包就算一顿饭,能吃上一口米,那就是很奢侈了,更别提其它的了。”王舒老师如此形容当时的情形。

好在虽然过程磕磕碰碰,最后呈现的演出结果很不错,辛苦也值得。

经历过一次次的摸爬滚打,有的人磨去了棱角,有的人却还有理想。

希望自己可以再多唱两年,把喜欢的事情做久一点,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王舒老师的理想

一份稳定的工作就像每天要睡觉吃饭,可能掀不起什么风浪,但是你睡觉要是可以做个美梦,吃饭做个好吃的菜,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致那些在平凡工作岗位的人,你们也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很有趣。

作者:李关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