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治中 通讯员 艾旭\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陈猛,南召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因在部队表现突出,2002年陈猛退伍后,怀着一颗对党无比感恩之情到南召县公安局工作。17年来,他出色的工作被县公安局领导和广大群众认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退伍不褪色 把军人的品质融入到新的工作岗位中\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2年,从部队退伍后,回到了家乡南召县,并成为了公安战线上的一名新兵。他的新岗位是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从事一线巡逻防控工作。起初,角色和岗位的转变让他一时间有很大的压力,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工作,生怕自己干不好。然而,他在部队三年的成长中所磨练出来的坚强意志和高尚的品格,很快让他适应了公安工作,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带队民警。在基层从事巡逻工作的3年中,他带领3名队员,走遍了城区的大街小巷,机关单位、企业商铺、居民楼院。“当时县城是4纵3横18巷83拐,城区很小。”至今,他还能如数珍展。解决纠纷,协助抓逃、破案更是不胜枚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转岗不转志 在安保维稳一线显担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基层派出所3年的磨砺和成长,让他成为一名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和业务尖兵。因工作表现突出,他被调整到后勤保障、资源管理等业务部门工作,他都出色的完成了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安保期间,他身先士卒,加班加点,单位-家-单位三点一线24小时投入到工作中去,和战友们一道圆满完成了十九大安保工作。期间,他多次与责任民警深入上门走访群众,了解其家庭生活,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积极引导信访人员依法、有序、逐级反映问题,做到是把诉求解决在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心系贫困村 用自身“智”帮助群众走向致富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县公安局动员民警职工积极投入到扶贫大军中去,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贡献公安民警应尽的义务,而陈猛就是其中的一员。2017年7月,他主动申请将岁数大的民警从帮扶岗位上换下,自已承担起脱贫的重担。他说:“我还年轻,去村里帮扶老同志身体吃不消,还是让我去吧。我也出生在农村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我也不差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所帮扶的石门乡山根村,距县城35公里,是一个典型的深山村,道路崎岖,林密路陡,群众收入来源单一。他分包的4户贫困户中,有两户为单身,两户为缺乏劳动力,收入低,致富能力不强。两年来,他通过上门走访和贫困户搭起了友谊的桥梁,让他们认同和接纳了他。陈猛通过学习国家相关脱贫政策,他按照程序为两户单身户办理了兜底脱贫措施于2018年9月份顺利脱贫。另外两户因家里的学生或病人的原因,主要劳动力不能外出务工,陈猛就鼓励这两户贫困户充分利用所承包的山林,发展特色农产品“柞蚕”。利用帮扶日他积极的帮助贫困户采摘蚕茧,还帮忙联系收购方,两年中贫困户净收入达26000元。今年,这两户贫困户的蚕茧马上丰收,收入预计比前两年更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各有志,但做为一名党员一名公安民警,我们的志向应该是不忘初心,为民服务”,快到了“40不惑”之际的陈猛给身边的同事和朋友这样说到。\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38716480045108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