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根管治疗及后期修复的三大误区

对于根管治疗和后期的修复,很多患者都存在三大误区,这篇文章里,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的小董医生就这三大误区来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解释。

01

误区一

根管治疗后的牙就是“死牙”,没有咀嚼功能了。

当很多患者听到自己的牙要做“杀神经”治疗时,内心都是拒绝的。因为他们觉得牙一旦被“杀”了神经,牙就是“死牙”了,就没有用了。

「科普」根管治疗及后期修复的三大误区

其实不然,老百姓经常挂在嘴边的“杀神经”治疗是指的我们医学术语中的“根管治疗”。根管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清除感染的牙髓(牙神经),并且彻底清理根管(牙髓所在部位)里的细菌,然后完全封闭根管系统,防止细菌的再感染。而牙髓里主要包含的是给牙齿提供血液支持的毛细血管以及对温度的感受器,所以去除牙髓后牙齿只是没有了血液供应同时不能感受冷热,但要行使正常的咀嚼功能还是可以的——前提条件是要选择合适的后期修复方式。因此,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并不是老百姓所说的“死牙”,在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后仍然可以当做一颗正常的牙来用。

02

误区二

根管治疗应该一次就能完成,无需分次治疗。

大部分患者认为看牙比较简单:拍个片子,查个血,开开药就结束了,半天就能完事。但是,殊不知口腔治疗是实打实的操作,说得浅显一些,每个病人都是一台“小手术”。而根管治疗是所有口腔治疗方法中操作步骤最繁琐的,难度也是较高的。当然,根管治疗并不是不能一次完成,如果病人的配合度较好,炎症较轻,并且牙齿不太靠里(牙齿越靠里操作难度越大),根管治疗可以考虑一次完成,但是符合以上条件的病人非常少(因为中国人一般都是牙疼后才就诊的,这时牙齿的炎症一般都比较重了),而且一次性根管治疗后患者的术后反应会较重。如果操作难度较大的牙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疗,那患者治疗过程大概为1.5-2个小时。大家可以试试,2个小时的时间一直处于大张口的状态,等治疗完后,基本每个人都会出现耳前区的压痛不适,这就是我们的颞下颌关节因为长时间大张口而受到了损伤的表现。而分次操作,可以将每次操作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内,有效地避免了因张口时间过长而导致的颞下颌关节的损伤。另外,分次操作还可以在两次就诊之间进行根管内封药,这样可以部分“杀死”根管内的细菌,而且减小根管治疗后的术后反应。

「科普」根管治疗及后期修复的三大误区

03

误区三

根管治疗后直接补上就行,不需进行后期修复。

刚才小董医生已经提到,根管治疗后要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才能让牙行使正常的咀嚼功能,那怎样才算合适的修复方式呢?

「科普」根管治疗及后期修复的三大误区

首先是要给大家介绍一下牙齿的抗折力。牙齿抗折力指的是牙在行使正常功能时抗折断的能力。我们把一颗完整牙齿的抗折力设定为100%,那么小董医生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供大家参考:

1、如果您做完根管治疗后的牙只有咬合面中间有个洞,那么此时牙齿的抗折力是69%;

2、如果不仅咬合面中间有一个洞,而且牙齿另一个面也缺损了,那么牙齿的抗折力是56.7%;

3、如果咬合面中间有一个洞加上两个面缺损,牙齿的抗折力只有30.2%;

4、如果咬合面有一个洞加上三个面都缺损,这时候需要口腔修复的专科医生来判断这颗牙是否可以保留。

那么从以上数据中就可以看出,牙齿一旦有缺损,抗折力大大减小,当抗折力减小后,受到同样大小的咀嚼力时,折断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因此,小董医生认为,根管治疗后不能进行单纯的“补牙”,而是要进行牙冠或者嵌体修复。具体进行哪种修复方式应该听从口腔修复的专科大夫意见。

「科普」根管治疗及后期修复的三大误区

小董医生在临床接诊中遇到很多的患者,因为根管治疗后没有及时进行合适的修复而导致牙齿折断、劈裂,这些患者大多都因为劈裂牙的拔除而悔不当初。所以小董医生建议所有进行过根管治疗的患者,请在完成根管治疗后及时进行合适的修复治疗!

作者

介绍:董静

董静,北京大学口腔医学博士,口腔全科医师,口腔修复专科医师。自毕业后在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工作至今,主要从事种植修复、前牙美学修复、各类牙冠修复及现代根管治疗等临床工作。已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国际SCI论著1篇,主持和参与数项科研基金课题。多年来承担北京大学口腔八年制口腔综合临床实习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一阶段口腔综合及二阶段口腔修复实习等教学工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

图片引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