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有陆游这等人,南宋会提前几十年灭亡。当时南宋实际上繁荣经济和文化都是虚脱的假象,没有陆游这等人的发声,国家根本不会面对紧张的局势,还会一直腐败下去。

题记:我们拜读北宋苏轼的词时,总能感觉到苏轼给我们带来的是非常乐观豁达的澎湃之情。然而将南宋爱国主义陆游拿来和苏轼一对比,你就会发现,陆游比苏轼悲惨得多。陆游的身和心都是痛苦不堪的,即使苏轼在狱中受的苦也没有他那么大。陆游是在用自己一生苦难的经历,告诫我们:国家存亡之际,世人要忧国、忧民、有骨气。今天,我就和大家谈谈,陆游为何令自己过得如此痛苦,却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从诗人陆游的苦难经历中,浅谈陆游为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陆游

从科举考试,去看陆游到底有多苦?

我们来谈谈科举吧。陆游参加了很多次科举,也失败了很多次。总的来说,陆游生活在南宋,这是他的运气不好,而不是陆游没有中榜的能力。

要么国家突然将考试范围从诗歌改为经术,要么就是他的父亲在一个"不合适"的时间去世,他得回去守丧,使得他之前为参加科举考试准备四五年的时间都作废了。

最接近成功的是,他科举中了状元。然而不幸的是,秦桧的孙子秦埙这一年也参加了考试,并发誓要考状元。所以,状元就被秦埙夺走了。

陆游想去战场抗击金兵,报效祖国,朝廷竟然不答应,陆游应当有多苦?

在开始他的当官生涯后,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无所事事的。陆游做的官并不大,惹的事情却很多。他总是因为自己说的话而被定罪。他时常被弹劾,经常被迫辞官返乡。

有一次他想自荐去战场抗击金兵,朝廷没有答应;然后陆游就推荐了其他英勇善战的人去上战场,结果陆游却被直接免职了,理由是他妄议朝政、图谋不轨。

当一个人不走运时,平时多喝两杯酒都会出事。52岁时,他刚被重用了一小段时间,就有其他弹劾他,说他好酒,工作怠慢,说他喝酒是一种堕落的表现。结果,这次陆游又被遣回乡下了。

从诗人陆游的苦难经历中,浅谈陆游为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的梦想是做一名将军 ,或者一名抗金战士。他唯一的一次戎马生涯,是跟随四川宣抚史王炎,在南郑做王炎的幕僚。这一段时间是陆游一生中最开心快乐的时光。然而好景不长,王炎在几个月后便被调走了。陆游又被活生生逼成了一名诗人。他将这几个月的戎马生涯写成了一首诗: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过剑门。"

从慷慨的诗中可以看出,陆游最想做军人,无奈生活所迫,却成了爱国诗人。从此,生活中的那些"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军旅生涯,他只能在梦里实现了。

陆游,是一个寿命长、却运气短的人

陆游虽然一生运气不济,但是他的寿命却很长,他活到了84岁高龄。比我国现代平均寿命还要高的多。

这84年中,他一生中忍受了多少敌人,他一直在等待南宋崛起,却到死也没有等到,才有下面临死前给儿子写的一首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知道现在,还在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上,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将去感受800年前这位老人的悲伤和爱国主义情感。

从诗人陆游的苦难经历中,浅谈陆游为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陆游

那么,陆游为什么让自己那么苦呢?

有些人受苦是因为别无选择,有些人受苦是因为信仰。陆游属于后者。

他本可以通过自己的才气,去迎合当时的达官贵人,选择去过一种更舒适的生活方式,但他不愿意这么做,他觉得这样做是对自己的蔑视,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的表现。

当时南宋与金国对峙,国难危急时刻,南宋官场分为主战派和主和派,陆游是主战派。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主战派的人数多却权势小;主和派的人数少,却权势非常大。

陆游不喜欢投机取巧,要不然他的日子过得比谁都好,做的官也会很大。

例如,当时秦桧势力很大,陆游随便巴结秦桧几次,官职得到晋升的机会就会大得多。陆游有一个主和派的老同事,弹劾了主战派的20多名官员,就得到了秦桧的提拔。

这种政治和外交上的退缩,无疑是一种安逸的生活方式,但这却是陆游最鄙夷的生活方式。

从诗人陆游的苦难经历中,浅谈陆游为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秦桧夫妇

秦桧打击陆游仕途

秦桧在关键时刻打击陆游,不仅是为了给孙子秦埙赢得当年科举的状元,也是因为陆游喜欢发表"复辟中原"的主战派主张,公然与主和派的秦桧对抗。

陆游知道与秦桧对抗没有好下场,但是陆游就是这样一个真男人。即使他渴望成为一名大官去实践他的爱国抱负;或者将军去叱咤战场,驱赶金兵。不管哪一种选择,陆游的唯一要求就是:不能背叛自己的信仰。换句话说,就是出卖自己为人底线的事情,他绝对不会去做。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陆游的善良,他的人缘非常好。秦桧倒台后,秦家的后代日子过得很艰难,虽然秦埙当年抢走了陆游的状元,但是有一次,陆游还转成去南京,拜访秦埙。他对秦埙夺走他的状元之事,并没有一直怀恨在心。

然而,他总是有底线,不以原则换取权力。用现在的话来说,陆你不会做任何可耻的事情。

宋孝宗曾经问臣子们:"在今天的诗人中,还有像李太白这样的伟人吗?"左丞相周必大回答说:"有啊,陆游就是!"。

因此,宋孝宗开始欣赏起陆游的诗。他曾亲自表扬过陆游,并说他笔力干劲,其他诗人无可比拟。

从诗人陆游的苦难经历中,浅谈陆游为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陆游

苦难和官场的黑暗,给了陆游一颗坚强的心。

然而,有些人总是说,陆游这样的人太作了,受苦是他自己心甘情愿的,说他空谈误国,就知道整天在自己的诗歌中吹嘘他的爱国情怀,说他是为了沽名钓誉。

与陆游同时期的宰相汤思退,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名主和派。他每天都极力地劝皇帝要向金国妥协。汤思退曾经在一份说:

"群臣皆以利害不切于己、大言误国以邀美名,宗社之重,岂同戏剧?"。

汤思退这句话就是嘲笑陆游的。

这些人嘲笑陆游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流行的说法可以总结为:你行你上,不行就别瞎搅和。

陆游的悲剧加深了。他不想成为一个空谈误国的人,但是南宋朝廷并没有给他一个参战报国的机会,这才逼迫他成为一个在诗中发泄报国无门情绪的诗人。

从诗人陆游的苦难经历中,浅谈陆游为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陆游祠

南宋与金国常年对峙,既然国家不给陆游上战场的机会,所以陆游就用笔为自己发声!他要用他的诗句告诫人们:面对强大敌人的压力,南宋竟然是沉默的,国家还沉醉在歌舞升平、灯红酒绿之中,朝廷没有忧患意识,没有阳刚之气,南宋这个国家没有希望了。

当时南宋实际上繁荣经济和文化都是虚脱的假象,没有陆游这等人的发声,国家根本不会面对紧张的局势,还会一直腐败下去。没有陆游这等人,南宋会提前几十年灭亡。

在一个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时代,大喊大叫、战斗和杀戮是容易的,也是有利可图的。你看不出有多少人把爱国主义变成了生意。

陆游敢公开叫板那些主和派,其实他是冒着生命风险的。在南宋,向金国妥协是国家局势的主流。陆游到处宣讲主战,在大街上可能会被主和派人士殴打和杀戮的。陆游的南宋的存在,就是告诫世人:要居安思危。

陆游和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陆游不以金钱或地位衡量自己,而是用根本为人的心态。

思想水平低的人总是认为别人的水平和他一样低。说陆游沽名钓誉的人,根本就了解不到陆游的思想。陆游是好名,但是这个好名,是为了让世人具有"爱国情怀"。与屈原、文天祥一样,他具有"青史意识",陆游愿意用一生的时间来磨砺自己的声誉,坚持不懈,在历史上保持良好的声誉。

从诗人陆游的苦难经历中,浅谈陆游为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陆游

一个社会应该在世俗的成功和庸俗之外设立一个更高的标准,否则这个社会就没有希望了。陆游宁愿为历史上的名利而受尽一生的痛苦。他不是在实践更高的标准吗?。

陆游的存在,显然是反对南宋朝廷软弱的执政思想的,但他当时并没有被取缔,却遭到了当时世人们的嘲笑。这是谁的悲哀?

这不是南宋的悲哀,南宋有包容异己的能力,但坚持异己的陆游一生屡遭挫折;这也不是陆游的悲哀,陆游性格刚毅,他不需要迎合那个时代的世俗潮流,虽然坚持在边缘意味着自己会失去更多。

总结,这种悲哀,正式当时那些嘲笑陆游的世俗者的悲哀,悲伤到这些嘲笑者们只能靠踩在陆游的肩膀上宣布自己的懦弱的世俗,从而挤入哗众取宠的主流。古往今来,如果没有这些世俗的嘲笑者,历史的车轮就会像往常一样滚滚向前。但是,假如世上没有陆游的这样愿意吃苦的人,中华文明将不可避免地被摧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