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写了一篇

本田真的看不起中国市场吗?

对于本田在中国的操作做了一些分析,这个是我一家之言。

从留言区也看到一些不同的意见,我整理一下主要有这么几种。

1、国家保护,关税太高,造成大贸车价格高。

对于这个观点,我想以后都没有必要再提了。首先,你要说国家保护汽车工业我信的,但是摩托车工业,各种政策围剿往死里整,何谈保护?其次,真的不要把高价格和关税挂钩了,东盟进口零关税,算上其它的通关等费用,对于最终价格的影响远不足以导致最终的高价格,看看宝马310 的降价,看看CB500X的降价,还有摩托古兹、宝马R1200RS的大幅度降价,你还以为真是进口商顶着高关税做慈善?

我们为什么造不出本田CB400?

2、我在文章中谈到本田之所以不引进更高技术的车型在国内生产,是怕被模仿。有人留言说:要模仿,直接去买进口车拆了模仿不就是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拿摩友口中的神车,日本国宝级的街车CB400来作为例子聊聊。

我们为什么造不出本田CB400?

这个话题会比较大,扯得也比较远,耐心看。

CB400为什么会成为日本的国宝级神车?

在日本市场上,CB400的价格与CB650R差不多,但是CB400的销量却是后者的4倍以上。如果在咱们国内,两者的价格差不多,我想选择CB650R的可能会更多吧。在日本,之所以更多人选择CB400,是因为日本的驾照政策。

(和CB400价格差不多的CB650R)

我们为什么造不出本田CB400?

我们为什么造不出本田CB400?

日本的驾照分级很严格,而且考试也相当严格,400(不含)以上属于大型摩托车,要单独考驾照,关键是一次通过率极低,大概是7%左右。所以400级别就成为了一个热销的级别,也是日本摩企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级别,也造就了日本400的黄金年代,盗匪、小贱人、ZRX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字。

cb400x

我们为什么造不出本田CB400?

我们为什么造不出本田CB400?

最近在国内降价的CB500X,在日本是没有这个产品型号的,日本销售的是CB400X,也是为了应对日本的驾照政策。1992年第一代CB400面市,到现在已经快30年了,这期间经历了多次的升级换代,但是发动机缸径、行程的主要参数和主体结构并没有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电喷和VTEC技术的应用。

我们为什么造不出本田CB400?

我们为什么造不出本田CB400?

换个角度来说,摩托车发动机技术自90年代以来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摩托车的升级主要是电控系统和车架方面,不断增加安全性和提高环保要求。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要说了,你看,咱们现在连日本90年代的发动机技术都达不到,真是太垃圾了...别急,后面会说这个。

本田是世界摩托车的老大,在日本本土市场也是大哥大,而CB400经过这么多年的竞争和积累,也成为日本摩托车市场的常青树,国宝级的神车。如果不出意外的话,CB400会一直存在到燃油摩托车消失的那一天。

CB400为什么会成为国内摩友口中的神车?

有种摩友,言必称CB400,似乎除了CB400,世界上再也没有其它的摩托车了。CB400虽然从未在国内正式上市,但却是很多车友都听过、见过甚至骑过的车,因为有个神奇的地方叫做碣石。

我们为什么造不出本田CB400?

日本四大厂都有400街车,为什么CB400在国内名声最响呢?

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销量大,二是产品横跨时间长,三是CB400的四缸声音更具特色,也培养了很多四缸控,第四个就是水车价格从低到高都能覆盖。最便宜的7、8000也能收到94的CB400,当然车况都比较糟糕了。不过混弄糊弄没钱的新手,那个声音还是很有杀伤力的。真正成色好的,年代近的CB400并不便宜。

我们为什么造不出本田CB400?

有很多车友说,为什么本田不引进CB400大贸?原因也很简单,上面说到CB400和CB650F在日本本土的价格相差无几。那么如果大贸进入国内,CB400的价格一样不会低,参照香港和台湾,CB400在大陆也得8万以上。真要是卖到这个价格,除了为情怀买单的土豪外,一般的车友即便是真心喜欢也狠不下心买。

毋庸置疑的是,CB400是一款经典的,难以取代的车型,也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只可远观,让不少CB400车迷很难受,弄个水车也没法正经上路。国内有厂家看到这个痛点,用旧的CB400发动机翻新后装在跑车里,套合格证上牌,也糊弄了不少小白鼠。

国内的皮尺厂家为什么不仿制CB400呢?

非不想也,实不能也。国内的摩托车厂家何尝不想做出一款仿制的CB400,问题是做不了。黄龙这都多少年了,还是唯一的国产四缸机。据说奔达下半年会出一个700级别的四缸车,不知道真假。

有同学说,仿制有什么难的,买几台车拆开,把部件量一下,按照尺寸做就是了。如果是这样就可以做的话,咱们国家的大飞机、大推力发动机、高性能战斗机发动机老早就做出来,何至于还要买人家的?

我们为什么造不出本田CB400?

摩托车发动机虽然没有那么复杂,但也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产品。就拿拆件来说,同样的发动机放在那里,别说装,就是拆都是有工艺的,先拆哪个后拆哪个,哪个部件用哪种工具,这些都是有严格工艺文件的。至于装配,这个更是有很多门道,装配顺序、专用工具,这些都是通过多次工艺验证的。

然后说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一个发动机有很多零部件,零部件的加工是有尺寸要求的,这就涉及到一个词叫”公差“,同样的机器加工出的零件,尺寸都会有差异,只要这个差异在公差范围内都算合格产品。问题来了,你拆的零件,量出的尺寸,你能知道是在公差的哪个范围内吗?有可能是上公差,也有可能是下公差,那么你怎么来确定图纸尺寸呢?如果你按照拆件的零件复制加工出来,加工本身又会带来公差,很有可能最后装不进去,或者有间隙。

我们为什么造不出本田CB400?

再退一步说,你把尺寸图纸都整对了,装配工艺也没有问题,装上去是严丝合缝。但是,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和材料这个又是技术难题,比如发动机的曲轴,用什么样的材料,和处理工艺,直接影响曲轴的强度和寿命,还要缸体活塞,基本都要做表面处理,这些东西很难逆向。即便是做材料分析,也很难倒推出生产工艺。

再退一步说,你把零部件都跟原厂的CB400做的一模一样,这时候就涉及到电控系统了。VTEC系统咱们弄不出来,不要紧,咱们不做可变气门的,就做一般的配气结构。这时候的电喷系统又是个难点了,为啥老是有人说黄龙是假四缸,就是因为它用两个ECU,这么多年还是两个。现在国四,普及电喷了,也带动了不少国内电喷企业。国内的这些电喷企业配个小排量单缸还差不多,想要配4缸的电喷,至少也得德尔福这样的企业。

上面关于发动机仿制的难点,我只是笼统描述,不是很严谨,实际上难度比我说的大得多。比方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设计思路,你看着是这个的结构和设计,但是你不知道人家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个设计有哪些好处和弊端,你也不敢去改动,一改说不定弊端更大。所以我们现在的逆向研发基本都是1:1模仿,这样比较稳妥。

我们为什么造不出本田CB400?

所以,那些认为只要拆零件用皮尺量就能模仿的想法真是简单幼稚,外观很容易模仿,里面的东西复杂的很。就像你学压弯,你的动作可能比马奎斯还帅还标准,人家降档补油,你也是降档补油,但是效果完全两样,这个就是技术。

既然仿制那么难,本田为什么还怕中国企业模仿呢?

从作坊到工厂,到社会化大生产,到工业文明的大发展,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分工协作,且不说摩托车,你就是造个电动车都不可能是一个公司完成的。电动车的结构相对简单的多,电机、电池、轮胎、减震、刹车、车架、灯具、仪表、外观件,基本就这多,像雅迪这样年产500万台的巨头,电池还是我原来的公司供应的,电机有自制也有外购,自制的也是买部件来组装,你看这都是分工协作,通常说是配套。就连碣石这样的水车工厂,烤漆、刻号、钣金、机加工都是有专人来做的。

我们为什么造不出本田CB400?

所以,如果本田CB400在中国生产,除非所有的零部件都是日本发过来,国内只做总装,这样没法抄,但是对于本田来说没有意义,成本下降的空间并不大。如果要在中国生产,一定要进行本土化,即在本土生产或者采购。合资汽车的本土化率已经基本都在95%以上,这才保证了他们的竞争力。假如CB400,主要是发动机在中国生产,不可能所有部件都自制,肯定有一部分要外协加工,找中国配套商。而自制的那一部分,材料要从中国采购,有些金属处理工序可能也要拿到配套厂去做。一旦铺散开来,相关的技术文件、工艺资料、检验标准等等都会流出来,更重要的是会让一些配套商得到提升。

我最早在汽车行业工作,从事过生产管理,当时是跟德尔福、电装等做配套,有些东西我们没有技术实力和设备能力,他们会帮助我们提升,因为像这样的企业不会随便就确定和更改供应商,成本和风险太大,有合适的或者有潜力的供应商,他们会培育,看上去很傻,其实长远看,是很有利于企业的。

为什么我们看到一些国产品牌在某些技术上得到了提升,就是因为像本田、铃木这样企业对于配套供应商的培养,让供应商的技术实力提升了,国内的摩托车企业只要买过来就好了。这里面往往设计到技术保密和专供的协议,对于善于变通的中国企业来说,都不是事儿。

那这么多合资企业,为什么没有学到东西呢?

国家当初实行合资战略,目的是用市场换技术。但是,并没有换来什么技术,我觉得不是换不了,而是不愿去做这个事情。因为合资的都是几乎都是国企,而且合资是中方控股51%,只要企业挣钱,中方就能一大部分,国企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哪个领导在任的时候都只盯着眼前,有谁会往远处想,明明躺着就能挣钱了,何必穿上衣服去干活?看看合资的这些国企,还有几个有自己品牌的?

在合资的企业里,也有例外,比如豪爵铃木的合作,豪爵是实打实学了不少东西,咱们总关注大排量,其实像生产管理、供应链管控、品质控制这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这是豪爵为什么连续十几年销量第一的原因。

(我刚买的USR125)

我们为什么造不出本田CB400?

不少自主品牌,虽然没有跟国外品牌合作,也学了不少东西。举个例子,力帆有一款挺不错的发动机NBF200,就是KPM200用的那一款,这个发动机就学了不少本田的技术,力帆的消化吸收也做不相当不错。至于力帆怎么学的,这个就回到我上面提到的生产本土化了。

假如本田CB400引进到中国生产,你猜会有多少个厂家逐渐拥有四缸技术?

当初国家实行中外合资,一个重要的想法就是市场换技术,这是个战略。但是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离初衷很远。以工业中的工业,汽车行业来说,这么多年的合资,我们技术上几乎没有什么积累。真正促进汽车工业发展的,还是自主品牌自身的努力,吉利、长城、奇瑞、江淮、长安、比亚迪,这些企业在与国外品牌的竞争中也能守得一方。虽然他们经常被嘲笑,但回头想想,如果不是这些企业,老普桑估计还得卖15万。

我们为什么造不出本田CB400?

中国的摩托车行业水平真的很差吗?

中国是个焦虑感特别重的国家,焦虑很大程度源于对比,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孩子的学习要和最好的比,咱们的事业要和混的最好的同学比,咱们国家的各个行业都要和全世界最好的比,结果哪里都是差距。

如果咱们在东南亚,肯定不会为”为什么我们没有好摩托车“而焦虑,因为他们就没有自己的本土摩企。中国不一样,中国人什么都想做到世界最好。这样就带来两个结果,一个是奋起直追,一个就是妄自菲薄,甚至嘲讽谩骂。想想中国人也是真累。

我们为什么造不出本田CB400?

咱们的摩托行业水平真的很差吗?我不这么认为。把全世界还存活的还能盈利的摩托车品牌集中在一起,近十年,近二十年成立的企业中,几乎都是中国企业。我们的个性化市场才多少年,如果没有记错,第一款算得上大排量的现代摩托车应该是春风650,这才多少年?你看国内250、300、400、500、600、650、750都有了,今年公升也会有,这里面有逆向研发,也有正向研发。这是什么样的速度,国内又是什么样的环境?不简单了!

我们为什么造不出本田CB400?

肯定有人要说,人家日本80年代的技术都比我们先进。这个是事实,就摩托车发动机技术来说,80年代是快速发展,90年代到达顶峰,到现在发动机技术都没有质的提升。回到80、90年代,那时候的世界摩托车市场是怎样的繁荣昌盛,日本处于经济最好的时候,欧美也一偏欣欣向荣,高端摩托车需求量巨大,厂家之家的竞争非常激烈,技术革新天翻地覆。

假如,现在国家全面放开摩托车,在巨大的需求面前,中国大排量摩托车技术的增长会非常惊人。有些技术买也会买回来,如果是那样的环境,我想中国造出CB400来,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现实却很残酷,摩托车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禁摩这个东西,几乎没有改变的一夜改变的可能,有可能会逐渐变好,也有可能越来越差,抱怨大环境没有。

按照现在的技术趋势看,燃油动力迟早要被淘汰,或许到那一天,我们跟日本摩托车还有差距,但至少我们一直都在进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