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都应该关注

聚焦丨国内首曝一起致命车祸 特斯拉Autopilot如何被误读?

9月14日,特斯拉汽车的又一起致命交通事故被央视曝出。这次,悲剧现场改在了中国。

根据报道,今年1月,23岁的高某驾驶一辆白色特斯拉Model S轿车行驶在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郸段时与一辆停在内侧车道的道路清扫车相撞,导致他当场死亡。而蹊跷的是,Model S配装的行车记录仪显示高某在事故发生时处于清醒状态,但他没有采取任何避险措施,这对高某这样一位拥有上万公里安全驾驶记录的退伍汽车兵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包括高某家属在内的不少人推断,当时事故车辆的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处于启用状态,正是这项尚不完善的技术导致了他的意外身亡。

这是Autopilot功能自去年10月开放以来,特斯拉车辆被曝光的第二起致命交通事故。加上之前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车祸,特斯拉驶向自动驾驶的发展之路似乎被罩上了一层血色的阴霾。

事故原因众说纷纭

聚焦丨国内首曝一起致命车祸 特斯拉Autopilot如何被误读?

特斯拉Model S

因质疑Autopilot功能导致事故发生,高某家属近日对特斯拉中国和一家当地经销商提起诉讼,指控其误导买家并索赔一万元。特斯拉方面在庭审后发表声明称,“没有证据表明Autopilot在事故发生时处于运行状态”,并表示无论如何Autopilot不是这一事故的原因,因为“该功能只是一种协助驾车者的‘驾驶辅助系统’” 。换言之,特斯拉方面认为死者高某应当为这次追尾事故负全责。

然而,一些业内人士高度怀疑,车祸原因很可能是Autopilot功能尚不完善所致。在特斯拉体验中心(北京华贸中心店),一位工作人员与《中国汽车报》记者就此进行交流时表示:“即使军用雷达,也没法显示静止的物体。”他的说法准确与否值得商榷,但其言下之意似乎是, 车祸中的Model S即使开启Autopilot功能,雷达也会“无视”前方静止的道路清扫车。记者注意到,这家特斯拉体验中心墙上的大幅宣传画以Autopilot为主题,虽然这项功能依旧是产品重要卖点,但其中文译名已经变为“自动辅助驾驶”。这是该公司在今年8月特斯拉车辆在北京发生一次严重剐蹭事故后进行的修改。在此之前,Autopilot功能的中文被翻译为“自动驾驶”,舆论因此指责特斯拉“有意混淆视听”。

奇虎360公司天行者汽车安全实验室负责人刘健皓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车祸的原因很可能是今年1月Autopilot固件程序尚不完善。“当时该功能只能识别道路当中的一辆车,且识别精确度不够高。”据他介绍,其团队对特斯拉Model S轿车已进行一年多的安全监测和破解,经历了Autopilot的每一次重大升级。“经过最近一次程序升级后,特斯拉提升了雷达在环境感知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HMI(人机交互界面)看到车辆附近的5辆车,甚至连车型都可以识别。如果高某的车辆安装了这次升级的固件,事故很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被误导的“自动驾驶”?

聚焦丨国内首曝一起致命车祸 特斯拉Autopilot如何被误读?

一方面,作为一家汽车企业,特斯拉一直都试图提醒车主Autopilot只是一款驾驶辅助系统,真正对车辆操控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车主本人。不论在车辆说明书,还是Autopilot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特斯拉都对车主进行了提醒。在最近一次升级后,该系统能够在驾驶员的手离开方向盘后随时间推移依次采取灯光、震动、蜂鸣乃至强制车辆停止等警告方式,提醒人为操控车辆,足见其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

另一方面,特斯拉的灵魂人物、CEO马斯克却有误导消费者之嫌。他公开表示,第一代Autopilot也比人类驾车安全2倍。此外,马斯克还在个人的社交网站页面转发一些特斯拉车主使用Autopilot的视频,为公司产品做推广。在其中的一些视频里,驾车者在开启Autopilot功能后甚至爬到后座上乘车,而马斯克和特斯拉方面并没有对这种危险行为采取警告和规劝。

由于特斯拉公司及马斯克对待自动驾驶技术的态度激进,相关供应商已经选择与其“分手”。今年7月,为Autopilot和车辆驾驶辅助系统提供芯片的零部件供应商Mobileye表示,将终止与特斯拉的进一步合作。在日前曝光的一份文件中,Mobileye方面指出,特斯拉突破了安全驾驶的底线,“允许车主双手离开方向盘长达三分钟”,这在他们看来是无法接受的。特斯拉方面则强硬回应称,将独立研究与自动驾驶技术相关的硬件和软件,不再依靠Mobileye方面的协助。

用户的信任与非理性

聚焦丨国内首曝一起致命车祸 特斯拉Autopilot如何被误读?

在与行业相关人士的交流过程中,《中国汽车报》记者发现,除Autopilot功能有待完善、公司宣传策略需要改进外,特斯拉车主的“过度”信任及非理性情绪也是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

小鹏汽车的一位资深研发工程师表示,他与一位Autopilot功能的深度使用者进行过交流,对方在刚开始使用Autopilot功能时,也很紧张害怕。但这项功能一次又一次带给他在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以及自动泊车方面的良好体验,让其对系统的信任度有了巨大的提升。现在,这位Autopilot功能的深度使用者,在每周往返深圳和广州的高速公路上通过该系统操控车辆,觉得这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种非理性的经验主义埋藏着安全隐患。”小鹏汽车的这位工程师不无感慨地说道,“在正常情况下的成功经历,不代表遇到了异常情况,系统依然能成功应对。”

“要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汽车企业与科技公司还需要在软硬件开发以及数据融合上经历更多漫长的岁月。”刘健皓对《中国汽车报》记者说,“在此之前,保证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与此同时,在汽车技术飞速发展与应用的新形势下,政府部门看来也有必要对车辆安全开展新的监管,对安全驾驶进行新的宣传与教育。

版权声明

原创文章,欢迎读者分享,同行转载,请联系hb-423(微信号);商务合作,请联系18611849225(微信号)。

对本文有何看法和建议,欢迎下拉最底部,点击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