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月的某个凌晨,一个仅有几百K字节的软件正整装待发。

它的名字是OICQ 99a,字母的读音近似于“I seek you”(我寻找你)。

最初这款软件的名字和程序设计都借鉴了以色列工程师开发的通讯工具ICQ。为避免侵权纠纷,2000年4月,OICQ的域名正式从oicq.com改名为tencent.com,OICQ也正式摇身变为大家所熟知的“腾讯QQ“

大多数人在很早的时候就体会到了QQ的利好。帅气地丢下一句“你的QQ是多少?我回去加你”后,随着两声咳嗽——“系统消息:XXX已通过您的好友验证”,两人间的关系桥便悄然搭起。QQ聊天的横空出世给收费为0.1元/条的短信业务以冲击,然而人们的标配仍然是寻呼机小灵通,还是“拇指经济”的年代里,网络聊天并非主流,加之2000年底互联网的经济泡沫,QQ的前景并不乐观。

腾讯总裁马化腾在接受采访时这么回忆“最痛苦的日子”:“因为当时QQ还没有起来,还没有融资,我们基本做大量的系统继承,包括帮别人做做网页这样的一些小项目来养活QQ这个不断的消耗我们服务器资源,但是不知道它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曾经面临着被卖掉的命运的小企鹅最终顽强存活了下来,并在腾讯锐意创新之下,开辟了不同的市场。

守着台式机的我们,才得以借助这个平台,在会打扮自己之前先在QQ秀上学到了什么是个性

也曾定好闹钟,悄悄去摘好友荧光流淌的菜,当富庶的农场主。

2005年6月6日起,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只自己的企鹅GG或者企鹅MM。在自己长大的同时,我们也开始学着去照顾一个宠物。 2007年迎猪年,QQ宠物猪猪闪耀登场,粉红的小猪身上倾注了多少的爱?

十二生肖又晃过一轮,2018年9月15日,QQ宠物宣布服务器停止运营。无论是多少个300元宝的还魂丹,都已无法唤回眨巴眼的专属小企鹅与酣睡的粉红小猪。

娱乐生活多样化与极简主义的风靡使十年前繁复的QQ衍生业务走向式微,如今的QQ更多面向的是现代人的省时省力的沟通需求。但当在知名投稿式博主@千禧bot的微博内容中输入“QQ”查找相关图文时,当恍然意识到这只围着红围巾的小企鹅已经20岁了时,记忆仍会排山倒海地奔涌而来。

“我第一次接触qq大概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家里买了第一台台式电脑。我那时候都是看我爸妈用电脑,玩qq空间,我身边的同学也玩qq空间,还有qq秀,充q币充钻,把自己的空间整得特别梦幻,有那个花瓣雨,还有背景音乐,特别高大上。”

“我记得宠物一开始推出来的时候貌似挺难砸到的,每砸到一个宠物就和中大奖一样,充了钻就挺好砸,但到了后来,宠物砸出的概率就特别高了,一砸一个准。”

2011年,微信由张小龙带领腾讯广州团队研发打造出,并在短短五年内,就覆盖了92%的智能手机,覆盖200多个国家、20多种语言。许多网友这么评价在QQ仍然迭代发展时微信诞生的意义:“内部优化总好过外部革命。”毫无疑问,QQ缤纷多样的功能对孩子们更具有吸引力,但之于部分青年人似乎是鸡肋,简洁的微信更能博取他们的芳心

“我觉得微信的界面简洁大方,足够满足我日常的沟通交友需求了。QQ功能太多太重,什么内容都塞进QQ,有时觉得很烦。”

“高中毕业进入大学,身边的人都在使用微信,成为主流,那么我还用QQ就显得特别格格不入。QQ成为了我学生时代的记忆,上面基本上都是小学初高中同学。而微信成了大学阶段的主要交流工具。之后父母亲人开始也用微信,慢慢微信上承载的生活圈越来越广,而QQ上的朋友交流越来越少,自然更少使用的。”

独属于自己的这串号码不仅是用于登陆王者荣耀的“身份证”,它代表的那只小企鹅,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迭代浪潮下,陪伴了我们整个童年,见证了太多嬉笑怒骂。

“我个人觉得,QQ功能全、好玩,同学们互相也可以看到谁在线,大家在空间和说说里的话都很真心。QQ挺好的,我和我很多朋友都是在QQ上认识的,大家一起吃鸡打怪,也离不开QQ这个平台。

“说起QQ就想起记录了我小学初中日子的QQ空间。那个时候年少不懂事,跟着朋友还有班上的同学一起没事儿就发说说。

不过幸好比起他们发的火星文,我也就充其量犯犯花痴,发一些诸如“啊啊啊张良好帅啊(那个时候沉迷于秦时明月)”之类的无营养内容。

后来我就长大了,空间说说也差不多有四位数了吧。我本以为,没有人会闲得没事儿去翻我几年前发的说说,所以空间没设权限。当然实际上也确实一直没有人翻。

直到有一天,QQ空间的“那年今日”功能横空出世,让我猝不及防。

一堆好友在“那年今日”里面看到了我曾经发的愚蠢的说说,组团在下面留言。

尽管心情复杂,但我立刻做出了反击,我点进他们每个人的空间,直接翻到最后一页说说。

现在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个姑娘的第一条说说是:“如果我骑在旋转木马上,会遇见我的王子吗?”

我果断评论:“我,王子,来了。”

后来就换成他们哭着求我不要再看了。

事情的结果:我们所有人花了一个下午来删说说。

我们仍然有着QQ的情结。“就算不怎么用了,我还是舍不得把手机桌面上的QQ卸载,里面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感情。”一位采访者这么说。

QQ作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笔,熬过黑暗的互联网泡沫时期,也登过中国互联网巅峰。它的成就不由得让人期待,这款承载着众人记忆与情怀的国民App在5G技术呼之欲出的当下会有何种精彩的表现。

文︱高佳宁

图︱来源于网络

采访及问卷︱顾云倩

美编︱祝畅

责编︱薛森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