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边境的号角吹响,我们深知,战士们将保家卫国、保护我们的家园、孩子和母亲;而当硝烟散去,我们须铭记,自己的生命曾经有所凭依。”

当战争逐渐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一群人,至今令我们无法忘怀,他们曾经身披戎装,紧握钢枪,在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披荆斩棘、浴血奋战。在战火中挺着不屈的脊梁,换来战争的胜利、换来我们现在的岁月静好,他们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和印记,是我们不能忘却的英雄。

在中共南充市委统战部和南充市民政局的指导下,碧桂园·川北区域南充顺庆项目公司志愿者携手南充市新联会、南充怡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顺庆区怡然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在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2019年7月29日先后来到西充县鼓楼乡、顺庆区渔龙乡、李家镇 看望抗日老兵,并为三位老兵爷爷带去了油、米、牛奶和保温杯等慰问品。

慰问小组在经过多次迷路后,终于在鼓楼镇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见到了91岁老人张意太。慰问期间,张意太老人用不太连贯的语速给慰问小组讲述了自己的抗战经历,回忆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张意太老人依然很激动,说自己最难忘的战争是一次在老河口对日作战,那次战斗中张老右肩被日军子弹击中受伤,留下严重后遗症,此后右手也无法干重活。张老说他在国共内战后期起义,成为解放军战士,然后随军进军西藏,1955年复员回乡,一直在家乡务农为生。

两点多钟慰问小组在街边小店吃完午饭后,然后去到顺庆区渔龙乡看望唐继平老人。唐老家门口前有一段土路,大家打着雨伞,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的路上,湿泥沾满了双脚雨水沁入鞋里,但大家没有一丝抱怨、一丝退却。

大家远远地就看见唐继平老人站在家门口观望着,唐老虽然已经92岁了,但身上依然散发出让人心生敬佩的军人气质。

唐老不仅给慰问小组讲述了他当年任炮兵,驻守滇缅公路咽喉要道惠通桥的战况,唐老还多次重复地提到今年清明节期间,志愿者护送他到当年战斗过的惠通桥、腾冲、密支那等地,看那片昔日被鲜血染红的土地,祭奠牺牲在那里的战友。怡然社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当场表示,明年清明节还要组织中国远征军老兵重走昔日战场,如果唐老身体许可,可继续陪他前往,唐老闻言,高兴万分。

最后一站,慰问小组来到李家镇庞家庵村看望何俊老人,何老参加了第二次长沙会战、鄂西会战、长衡会战及湘粤赣边区作战和抗美援朝,抗美援朝结束后回老家务农。95岁的老人身体出现了各种问题,不但耳背,也几乎也无法说话,看病吃药是常态,但由于经济原因,也不敢住院,身体就这样慢慢的耗着。慰问小组工作人员听闻情况后当即表示,何老后人可写书面《困难补助申请》,一是向当地民政申请救助,二是由他们通过省内外民间社团给予资助。

碧桂园·川北区域南充顺庆项目志愿者、南充市新联会、南充怡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顺庆区怡然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走进抗战老兵的生活,重温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接受抗战老兵英勇故事的精神洗礼,不仅让工作人员感受到一种奋起抗争的民族精神,更感受到一颗为了责任与使命而怦然跳动的心,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老兵们的抗战精神,发挥榜样力量,传递正能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