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名元帅其实都是土生土长的川将,红军长征进川,得给他们记功

(电视连续剧《长征》)

1934年12月8日,刘湘谒蒋辞行,搭轮回川,贺国光随行身边。

刚刚回到重庆,刘湘就得知,长征的中央红军已从湖南分三路进入贵州,他立刻意识到,中央红军一定会北上四川,与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会合。

这就意味着,川军将处于腹背受敌的被动处境,在与贺国光等人商量后,刘湘决定采取“北守南攻”的策略,即在川北取守势,通过修筑防御工事和堡垒群,来阻止红四方面军南下,而在长江以南,则取攻势,沿着中央红军可能的入川路线发起攻击。

知道中央红军必入四川,然而川黔边境这么长,究竟从哪个方向进来,谁也搞不清楚,加上中央红军中还有刘湘的熟人,比如朱德、刘伯承,此二人皆为四川土生土长出来的宿将,又长期在这一带鏖战,对本地地形和川军特点都了然于心,这就使得谜底变得更加难解。

刘湘与贺国光一起,绞尽脑汁,该想到的都想了,一共替中央红军设计了五条入川路线。

这两名元帅其实都是土生土长的川将,红军长征进川,得给他们记功

(电视连续剧《长征》)

问题随之而来,红四方面军在川北随时可能发起新攻势,刘湘不敢把那里的川军主力调过来,但要在长江以南的五条路上都守着,他又哪里派得出这么多兵。

聪明的办法,是在川黔边境上设置一支机动部队,随时作出应变。

刘湘最后采取的正是这一办法,担纲机动的是模范师所属的郭勋祺旅,刘湘同时任命潘文华为长江南岸总指挥,以监控南岸红军动向。

1935年1月21日,坐镇泸州的潘文华发现红一军团在击溃黔军后,正向泸州方向移动。

假如中央红军占领泸州,接下来的必是从泸州横渡长江。

刘湘现在非常怕红军进川,他说,过去在川北与红四方面军作战,实在太被动了,今后对中央红军,务必采取攻势,以便在中央红军未入川境之前,就把它给堵住,并且一定要把战争推到省外去打——按照“规则”,蒋介石的“中央军”虽不能空降四川,却可以尾随红军而至。

得到潘文华的报告,刘湘急派郭勋祺前去堵截。

这两名元帅其实都是土生土长的川将,红军长征进川,得给他们记功

(电视连续剧《长征》)

郭勋祺出身行伍,从一个普通士兵逐步擢升旅长,不是靠玩弄平衡术,或是当时盛行的拖队伍,反戈一击等手段,靠的就是身上那一块块伤疤,因此在川军少壮派将领中向以胆识过人著称。

郭勋祺所率部队不过一旅,在没有其它部队支援且单独行动的情况下,被歼的机率非常之大,郭勋祺深知这一点,他对部下说:“此次作战非比往常,只许胜,不许败!”

若照原线路行军,必须沿一条弓背大道,有三百余里的路程,为了抢时间,郭勋祺选择了抄近路,即从中间较为险峻一些的“弓弦”走。

第二天傍晚,郭勋祺提前赶到了预定地点时,但还是迟了一步,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过去了。

郭勋祺颇为懊恼,他对部下说:“我们的任务是堵截,今既不能堵,又不能截,何以完成任务?”

这两名元帅其实都是土生土长的川将,红军长征进川,得给他们记功

(电视连续剧《长征》)

(节选自关河五十州《四川王和他的天下》)

实体书《四川王和他的天下》已出版上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