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大家好!一转眼,今天已经是知了研究院推出财报课堂第28期,相信大家每期跟踪定有收获,不见不散!!

【财报课堂】亏得越多涨得越多?别急,退潮时就能看出谁在裸泳了

之前的内容,我们介绍了财报粉饰的一些常见套路,以及我们观测财报数据的一个重要角度——勾稽关系。错过的小伙伴一定要回看一下。

适逢年报季前夕,近期我们一直在分享一些年报相关的案例,有财务造假的,有财务粉饰的。所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希望这些案例能够给投资者带来警示。

最近大盘表现惊人,业绩不佳的低位股、垃圾股也都似乎迎来了春天。今天我们就选一些案例,来看看往年财报发布中的大雷。

业绩爆雷反遭爆炒

最近,在很多个股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亏得越多,涨得越多”。2019年1月30日开始,wind新增了一个业绩爆雷指数,它的走势是这样的:

【财报课堂】亏得越多涨得越多?别急,退潮时就能看出谁在裸泳了

在这一个多月中,该指数涨幅高达44%,而涨势十分凶猛的大盘同期涨幅也只有16%。

业绩爆雷反而暴涨,这跟我们财务系列的思路可以说完全不符。事实上,这些“爆炒股”的上涨,本质上仍是概念炒作。游资成为本轮最为活跃推手,频繁出没龙虎榜,月均成交额急剧攀升,“爆炒股”更是频频上榜。

对于这类“爆炒股”,我们的态度非常明确:短期看,它可能走势喜人;但过了这波风口,不会飞的猪总会掉到地上。历史数据也的确如此。

统计显示,2015年以来,区间内最大涨幅在5倍以上的“爆炒股”中,超过半数个股的股价创下统计区间最高点时距离上市时间尚不满一年。在创下最高点后,这些“爆炒股”最大回调幅度平均超过80%,近四分之一的个股最大回调幅度在90%以上。

2015年热门的“爆炒股”暴风集团、京天利、安硕信息、中科金财、银之杰等至今仍未恢复“元气”,其最新股价较2015年以来高点回调幅度大多在80%以上,在高位参与的机构或散户,其尴尬境地可想而知。

保千里:重组造假、信披违法、年报巨亏

2017年7月,一篇名为《保千里假协议虚增重组估值东窗事发获利数十亿罚款235万》的文章将保千里推上风口浪尖。

原来,在7月12日,公司公告收到了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根据处罚书,公司涉嫌的违法事实包括:

1、收购人庄敏及其一致行动人在收购中达股份(借壳上市)过程中,涉嫌向评估机构提供虚假协议致使保千里电子评估值虚增。

公司向银信评估提供了9份虚假协议,如果剔除上述虚假协议的影响,测算得到虚假协议致使评估值虚增2.7亿,占此次评估总价值的9.48%。与此相对应,按虚增评估值金额计算,中达股份支出了股份对价达1.3亿股。

2、中达股份涉嫌信息披露存在虚假记载。

公司股价会怎么走?相信大家也能猜到。连续28个一字跌停板也是当时股市段子手津津乐道的话题。

上市公司协议造假,连评级机构都被骗过了,普通投资者更难以识别。但是保千里的大雷也不是无迹可循的。

从现金流量表看,2016年下半年起,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量数据开始出现恶化。如果在2016年还不太明显,2017年Q1数据值得引起重视了。

【财报课堂】亏得越多涨得越多?别急,退潮时就能看出谁在裸泳了

当然,现金流量表一般是作为一个风险提示,还要结合其他情况综合分析——经营性现金流恶化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合理、应收账款能否收回,等等。

对于保千里而言,虚假的协议自然无法换来可靠的业绩,最后是一地鸡毛的结局。根据公司的年报数据,2017年公司巨亏近80亿元。

【财报课堂】亏得越多涨得越多?别急,退潮时就能看出谁在裸泳了

公司股价从造假事件爆出后就开始连连下砸,公司见势不好急忙停牌捣鼓重组,但是最终也没能成功,停牌近半年后开盘就连续一字下跌。

识别造假可能很难,但是至少,对于这样的有异常数据表现的个股,防范之心不可无。

年报难产

观察财务数据,首先得有财报可看。我们都知道年报是在4月底之前完成公布的,但实际上,还真有编不出年报的公司。

1、*ST华泽:没钱聘请审计机构

2018年4月28日,*ST华泽发布公告:会计师事务所向公司提出,要全款付清审计费用方可入场。在大股东已支付约58万元、近30%费用的情况下,公司同时向大股东,二、三股东等关键股东请求资金支援,二股东明确拒绝,其他股东没有表达态度,致使审计机构因此迟迟不能进场,公司无法按期完成定期报告。

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因为没钱不能出报告,听起来不可思议。好在作为投资者,还是可以及早躲避此类风险的。

一方面,*ST的股票风险极大,通常要尽量回避。另一方面,公司此前的财报数据就已经显露出问题了——2017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合并报表下的货币资金仅147.24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报表下的货币资金更只有178元。

2、千山药机:审计程序复杂

2018年4月24日,又是踩着即将“交作业”的底线,公司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民间借贷,审计程序复杂,会计师事务所无法按期出具审计报告,公司无法按照预定时间披露2017年年度报告、2018年第一季度报告。

公司的异常情况早有表现,不用往回找太久,只说年报披露前夕,公司股价3月份有个小反弹,然而同期公司的公告是这个画风的:

【财报课堂】亏得越多涨得越多?别急,退潮时就能看出谁在裸泳了

对于理智的价值投资者而言,这种票一定是要规避的。

以上只是列举了几个有名的例子,实际上这类爆出大雷的公司可不少。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在咱们大A股的投资者,一定要有火眼金睛。不管你是不是坚定的基本面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情况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