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的7月28日,105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这场战争主要发生在欧洲,但如同蝴蝶的翅膀在混沌中扇动就会发生无限衍生一般,一座远在东方的美丽城市也不幸卷入战火,那就是一战在东方的唯一战场——青岛

时间久远,如果不是相关的历史学者,即便是老青岛对那一战具体进程也知之甚少,只有红瓦绿树中的一栋栋德式和日式建筑,一座座山头公园上野草黄花遮掩下废弃的碉堡炮台,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曾几何时,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我们身边的每一座山头公园,每一处老市区地名,都曾反复出现在这场战争中,作为青岛人,对这场战争的进程更应该有所了解。

我们综合了多年来的各家报道、资料、专家论述,网友评说,为还原那一战做了一个尝试。推文较长,有兴趣的读者请合理安排阅读。

开战

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原本战事主要局限在欧洲,8月7日德国一艘驱逐舰在南中国海伏击了英国的运输船队,使战火烧到了中国。伏击事件当天,英国向订有军事协议的日本提议联合在海上对德国作战,为日本出兵中国提供了借口和理由。

德国也感觉到无力顾及远离本土的殖民地青岛,8月13日,德国向北洋政府表示:愿将胶州湾租借地有条件归还中国。觊觎青岛已久的日本立即横加阻挠,以违反中立国原则威胁北洋政府,兼之德国开价过于苛刻,袁世凯最终没有同意,青岛错失了免于战火回归中国的良机。

8月15日,日本下最后通牒,要求德国把青岛交由日本暂管,以便“日后交还中国”,德国未予理睬。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战中唯一的亚洲战场。

兵力对比

德军:

防御青岛的德军主力已调回国内参战,即使加上德国临时征召入伍的远东侨民、奥匈帝国派遣巡洋舰凯瑟琳伊丽莎白皇后号从天津租界运来的奥匈帝国陆战队,德军在青岛的兵力也只有5000人左右(一说有德军兵力达到10735人,参照战后德军伤亡和被俘人数,暂取前者);

▲奥匈帝国巡洋舰凯瑟琳伊丽莎白皇后号

岸防炮130门,122毫米和88野战火炮30余门,马克沁姆机关枪数十挺;

战舰16艘(其中5艘主力巡洋舰在战前撤离);

原有2架飞机由于战前坠毁1架,故开战时德军只有1架飞机参战。

日军:

陆军兵力接近5 万,另有英军900人,印度兵300人,加上参战海军的所属兵力,兵力接近7万;

大口径榴弹炮和加农炮96门,另有备炮34门,还有野炮36门,山炮12门。此外,日军还将国内海岸炮兵的280毫米重炮也拉上了青岛前线;

战舰68艘(包括日本第一艘水上飞机航母“若宫”号);

海军所属飞机4架,后来陆军所属飞机5架赶来助战,飞机数量达到9架。

双方兵力对比已超过1:10。

德军真正可以凭恃的,除了工业强国相对精良的武器,就是17年苦心经营的炮台、碉堡等工事了。

德军防线

五大堡垒

德军沿海泊河太平山一线修筑了一条六公里长的步兵防御线,五处堡垒群(小湛山堡垒,小湛山北堡垒,中央堡垒,台东镇堡垒和海岸堡垒)一字排开,这条防御线各堡垒之间都有战壕连接,而且与步兵掩体和电网防守极为严密,是德军在一战时期推崇的堑壕战法在远东的代表作。

青岛老市区的东部边界太平山是一道天然屏障,海泊河自东南向西北流入胶州湾河床陡峭也是一条天然屏障,而河的东边是宽阔的平地,德军将这条防御线建立在海泊河西侧的山坡上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加上河流的自然屏障作用更是易守难攻。

五大炮台

在青岛南部海岸线,自东向西罗列着早期修筑的汇泉角炮台、团岛炮台(游内山炮台)、台西镇炮台(小泥洼炮台),他们都建在海边突出的高地上,面向大海,比步兵堡垒炮台规模要大,炮台装备的口径已经达到240毫米是当时威力比较大的克虏伯加农炮,在这几处永久性炮台之间德军还建有不少临时性炮台。

之后,德军又在青岛市区第一高峰太平山和第二高峰青岛山上分别建立了南北共四个炮台,并将太平山炮台命名伊尔奇斯炮台,青岛山炮台命名比斯麦炮台。可以对外围两条防御线的任何一个点进行有效火力支援

炮台中规模最大的是位于如今青岛山上的俾斯麦炮台,装备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最大口径的280毫米榴弹炮,这种大炮炮身自重就达51吨,可做360度全方位旋转,最大射程10.5公里,价值10万马克。

青岛山炮台遗址暴露在地面上的仅有两个混凝土浇筑的圆顶出入口和炮身凹嵌入地堡的4门榴弹炮,以及U型混凝土炮座与前方掩体顶部的铸铁装甲旋转塔,炮台主体建筑完全深藏于地下,隐蔽性极强。

青岛近岸处,自东向西一字排开的浮山所湾、太平角湾、汇泉湾、青岛湾、团岛湾,甚至西侧的胶州湾南部海区,都在其控制范围之内。

青岛山炮台的地下掩体并不是普通的山体隧道挖掘修筑,而是先把山包挖开然后构筑工事,完成后再把碎石浮土回填回去,最厚的地方达到两米,当时世界上所有火炮都无法打穿,甚至修建时所用的钢筋水泥都是从德国直接运来。

在掩蔽部的最顶端是一座从德国本土运来的重达160吨的铸钢瞭望塔,是把散件运抵后重新进行组装,工艺严密精湛,圆柱形的观察室至今仍可做360度旋转,敌情信息从这传递到作战指挥室。而后作战命令再传达到地面炮台。

三大兵营:

炮台与前沿堡垒之间德军则建有三大兵营: 伊尔提斯兵营、俾斯麦兵营和毛奇兵营。

伊尔提斯兵营:

建于1899-1901年,位于太平山(德称伊尔提斯山)南麓,今太平角一带,耗资95万马克。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为纪念在黄海因风暴沉没的兵舰,将太平山命名为为伊尔提斯山。随之建立的伊尔提斯兵营是德军在青岛最早开建的兵营,

俾斯麦兵营:

建于1903-1909年,坐落于青岛山东南侧,共有四座营房,共耗资约75万马克。由于俾斯麦对德国的巨大影响,1899年德军将青岛山改名为俾斯麦山,俾斯麦兵营位于如今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水产馆便是其中一座营房。

该兵营是三大兵营中最大的一座。因主要以步兵、少量轻型炮兵为主。靠近红岛路的房子里墙面上都有一个隐蔽的门,从外面看是扇窗户,当有紧急情况发生时,士兵就可以从这里直接上山,到各个炮点进行战斗。

毛奇兵营:

建于1899年,位于今贮水山(毛奇山)以东,太平山(伊尔提斯山)北麓的山谷中。贮水山原名烽台岭,因在山顶上有明代的烽火台而得名。山分为东西两个山峰,形如马鞍,所以老百姓也叫它马鞍山。后德军以总参谋长毛奇的名字来命名。老青岛耳熟能详的延安路海军大院即为毛奇兵营旧址。

毛奇兵营完全摒弃了华丽的装饰,整个工程造价只有50万马克。

主要是骑兵、工兵以及机关枪小队,骑兵小分队每天从这里出发,骑马去青岛周边地区巡逻,主要担负着巡逻、侦察和通信任务。

德军在主要的炮台兵营和码头之间都建有秘密地道,有些地道和城市的下水道相连,这些地下通道建的非常隐蔽,坚固而且非常宽敞,运兵运送弹药绝不成问题。

日军登陆

8月27日,日海军第二舰队六十余艘军舰到达崂山湾,封锁青岛海面。

日军舰队顾忌德军强大的岸防炮和布下的大量水雷,不敢驶入胶州湾,海上暂时形成相持。日军无法从正面进行海上突破。

9月2日,日军独立第十八师团绕道从龙口登陆,由于遭遇50年未见的暴雨,进展缓慢,直至9月15日,主力3万人才登陆完毕。随即兵分二路,一路由山田旅团经掖县、平度、向即墨推进;另一路经昌邑占领潍县,沿胶济铁路西进,于10月6日,占领济南,切断了德军补给线和退路。

9月18日,另一支日军从崂山仰口一带登陆。

▲日军登陆

9月23日,英军两个大队900名士兵,和300名印度士兵,也在崂山湾登陆。

▲英军印军登陆

在仰口湾登陆的日军不能说没有遭到抵抗。当时德军在青岛构筑了两条防线,外围防线是浮山、徐家东山(时称烟墩山)、四方山等制高点,修筑了临时炮台,并挖掘壕沟工事。但由于兵员严重不足,因此处于外围防线之外的仰口湾,只有少量德军的轻骑兵负责警戒。登陆日军没耗费多少弹药,就击退了德军的警戒部队,并向李村挺进,与一路南下的日军主力会合。

最终日军屯兵李村向青岛逼进。

9月26日,日军进至双埠村、石门山、九水庵一线,27日进至楼山后、李村以南及金家岭一线,并与英联军大队联合向孤山至浮山的德军阵地攻击。

浮山血战

由于双方兵力悬殊,在日军攻打外围防线的战斗中,驻青德军组织的有限几次抵抗最终都以撤退告终,唯有浮山(德称亨利王子山)攻坚战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场战斗。

就在日军从仰口湾登陆的第二天,德军即派58名官兵来到浮山高地设了鹰巢观察哨。

德军前沿主阵地的孤山、浮山、瓦德西高地(今洪山坡以南徐家东山马兰顶高地),布有150毫米、120毫米和80毫米加农炮共13门。加上海湾岸炮和海上舰炮的火力支援,对来自陆地和海上进攻的日军构成强大火力网。

浮山的鹰巢哨所可以监视日军在沙子口至石老人方向的一切活动,而日军想要摧毁德军前沿阵地,并且炮击青岛市区众多山顶炮台和海湾战舰,就必须在面对青岛的浮山以西纵深陆地布设大口径重炮,鹰巢哨所的关键位置,将使日军炮阵完全暴露在德军炮火之下,随时可能遭到德军重炮的毁灭性打击。

9月25日晚10点30分,神尾光臣中将命令他的18师团向青岛城区进发。9月27日,堀内文次郎少将率领他的第23旅团从李村河口出发,向浮山的东北方向前进,由于浮山鹰巢哨所为德军提供了准确的炮火打击方位,途中遭到来自德军海上战舰以及浮山和孤山的突然炮击,损失惨重。堀内文次郎少将决定夜袭浮山,攻取德军鹰巢哨所!

9月28日凌晨,佐藤嘉平次大尉率领第四中队的一个小队和一个工兵小队组成50多人敢死队,摸黑向浮山发动偷袭。

凌晨3时30分,日军踩动山石,暴露了目标,突然遭到德军步枪的射击。由于辨不清对方的位置,日军只好派出15人的小分队迂回到德军阵地的东南脚下展开搜索,其余日军散开继续向德军阵地推进。

4时30分,日军再次遭到德军的猛烈射击,只好就地卧倒,观察周围地形。

接近5时,天微微泛白,日军的能见度已达二三十米的距离,终于发现德军阵地主力位置,于是在先头分队的射击掩护下发起冲锋!德军充分利用险要地形顽强抵抗。

5时20分,在激烈的对射中,日军中队长佐藤嘉平次为了让士兵看到他发起冲锋的命令,挺身挥刀指挥进攻,但是立刻暴露在德军枪口之下,中弹阵亡!接替指挥的日军中尉冈千太郎指挥冲锋,冲至德军阵前约40米处时也中弹身亡。

▲百年后的如今,浮山旧战场上仍留有日军战后的石刻铭文:“陆军步兵少佐佐藤嘉平次君战死之地,陆军步兵少佐大尉冈千太郎君战死之地……”

5时30分许,天色大亮,日军各个小队距离德军阵地只有15米左右,在近乎垂直的山崖上发起冲锋。而驻守的德军士兵依然猛烈阻击,许多日军被击中后滚落山崖。日军随后改变战术,以大部兵力在高地的东侧猛攻吸引德军的注意力,同时派士兵爬上高大凸起的巨石,在德军的头顶上向下射击。接着,日军又派出敢死队爬上山崖,并集中数名优等射手封锁山崖方向的德军。而日军大部队集中于山脚下约700米处,不断地向山上的德军开火,德军遭到三个方面的射击,陷入困境。

11时30分,负责炮火支援浮山德军的瓦德西高地被另一路日军攻陷,浮山德军失去炮火掩护,无力再战,德军在山顶挂起白旗向日军投降。

▲浮山香苑内,登山石阶距山顶约20米处的巨石上,也镌刻着攻打瓦德西高地阵亡日军军官的名字:“陆军步兵大尉尾藤让一君战死之地……”

此战德军只有个别士兵伤亡,而军士长帕奥利带领11个士兵从悬崖沿树藤攀下浮山突围,其余40余人全部被俘。

而日军敢死队队长佐藤嘉平次大尉和冈千太郎中尉等33名官兵阵亡(一说24人),加上攻打瓦德西高地阵亡的尾腾让一中尉等人,共造成百余人伤亡,日军以惨烈的代价,夺取了浮山阵地。

德军的反击

10月2日12时30分,一队德军从台东镇方向渡过海泊河来到桥东北方约50米的大道上,架好机枪向四方山顶猛烈射击。30余名德军从日军阵地的正面和侧面发动进攻。

德军终究兵力不足,冲上山的德军被日军击退,与海泊桥警戒哨所的德军会合。

德军的重机枪一直射击到下午1时。这时位于台东镇东侧的12门德军野炮,也开始向四方山上的日军部队发炮轰击,但由于距离较远,日军伤亡不大。10分钟后德军全线停火,3名德军士兵打着红十字旗,抬着担架从海泊河桥警戒哨所走出来,来到四方山下抬走死伤者。

当天下午,日军第四十八联队的指挥官准确预判了德军夜袭的可能,派出一个步兵小队和一个重机枪小队前来支援四方山的日军。

晚上8时许,德军各野炮阵地开始向四方山标高54米高地猛烈轰击。

9时15分,又掉转炮口向山的周边地带射击。日军发现在阵地前沿约有60名德军,正慢慢地接近日军据守的四方山。原来,在德军先锋部队的后面大约有300余名德军,兵分三路突然杀向海岸堡垒以东2公里处的四方山。

日军在四方山标高58米高地的东南侧约200米处的鞍部地带,封锁住通往东吴家村的小路。当德军走到离日军阵地约200米处时,日军突然猛烈射击,德军立刻散开还击。

9时30分,另一只德军从东吴家村方向朝日军阵地的左侧袭来,并快速冲至日军阵地前五六米处,突然遭到日军的排子枪,德军大乱,退了下去。随后,德军在强攻了10分钟后便后撤了。此时阵地的正面还在激战。激战至夜间10时20分,日军的增援部队赶到,德军闻讯开始后撤到山前的出发地,乘坐汽车返回台东镇。

事后,日军代表和德军代表共同协商,将阵亡的德军官兵安葬在四方山东北侧的大山。

海战

为保存实力,德军远东舰队主力5艘巡洋舰在日军合围前悄然从大港出港,进入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攻袭作战。德军能参战的海军,除了奥匈帝国老旧的巡洋舰凯瑟琳伊丽莎白皇后号,就只有吨位较小的一些战舰可用。

战争后期,确信败局已定的德军在日英发起最后攻击的前夕,作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把停泊在胶州湾内外的所有战舰炸毁,堵塞航道。

德军战舰格尔墨兰号,卢克斯号和伊尔崎斯号首先自爆沉入团岛航道;

随后奥地利巡洋舰“伊丽莎白皇后号”也打开海底阀门自沉于团岛和黄岛之间的主航道水域;

▲凯瑟琳伊丽莎白皇后号自沉

最后的日子里德军耶嘉号炮舰和三艘七千多吨的运输舰以及四艘拖船两艘输郡船沉入大港码头的航道入口处;

那座号称亚洲第一的船坞也被炸毁……

▲当时亚洲最大的船坞也被德军自行炸毁

只有一艘战舰例外:“S90”鱼雷舰。

这艘单枪匹马的小型战舰,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

▲停泊在青岛的“S90”号与“大沽”号

10月17日晚7点,德军鱼雷舰“S90”号借着夜色驶出胶州湾,突破到日本海军封锁线外侧,于凌晨1点时发现一艘日本巡洋舰。S90以巨大的弧形从侧面靠近敌人,接着转到西北方的进攻航线快速接近日本人,到达500米的距离,发射鱼雷:两发鱼雷击中了日舰舰首和中部,日舰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在五分钟内沉没,档案史料记载,此次海战日本舰队共计损失264人,其中包括舰长伊东大佐。

之后日军军舰纷纷赶来,S90舰长判断出已无法回港,遂一路沿海岸线南撤,在日照所属石臼所港湾西岸搁浅后将船只炸毁,62名船员登岸向日照地方官投降,之后被送往南京,在一战结束后的1920年回国。

被击沉的是日军巡洋舰是“高千穗”号!

▲“高千穗”号巡洋舰

该舰曾参加过甲午中日黄海大战,与“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艘日舰组成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给当时的北洋水师造成了巨大杀伤。

如今继十年前“吉野”号在日俄旅顺口海战中,鬼使神差的被友舰撞击沉入中国黄海;

“浪速”号在两年前赶往北海道途中在千岛群岛触礁沉没;

“高千穗”号也沉没在了青岛海域。

当年不可一世的第一游击队,只有“秋津洲”号挨到了1927年除籍后解体。

有学者考证当时“高千穗”舰上恰巧载有上百颗水雷,连同弹药库一起爆炸,造成该舰沉没如此之快。

回想黄海大战中致远舰拼死撞击“吉野”未成,北洋舰队击中日舰弹药库而不炸,一时让人五味杂陈……

空战

日德之战日本动用了本国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若宫”号。使日本成为全世界最早使用原始航母进行陆海空立体作战的军事大国。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舰载航空兵的实战行动,标志着世界战争史上第一场由陆海空三军对一个城市军事目标进行的立体攻防战争,在青岛这座海湾城市的陆地、海域、天空全面展开。

“若宫”号携带4架水上飞机,后来日本陆军航空队所属的5架飞机也投入青岛战场,参战飞机达到9架,在空战中共出动了135架次,飞行16小时,投弹243枚,但命中率不高。

他们在空中遭遇的对手,却只有一架德国飞机、一个飞行员,号称德皇在青岛的“一人空军”。

飞行员普吕肖夫,除了高空侦查,空中投弹轰炸,还用带有外置弹夹的鲁格手枪向日机开火,与日机进行激烈的空战。

而他与日机的空中对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场飞机对飞机的空战,是世界战史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空战,这不但开启了东亚空战的历史,而且也是飞机作为战争武器,第一次进入世界战争的真正空战历史。

普吕肖夫回忆录中曾描述在空战中击落过一架日本飞机。当时确实有一架日机在作战升空后不久就坠毁,而日军战史记载的是飞行事故。

9月30日,日军水上机母舰若宫号在崂山湾触雷受损,修理舰关东丸号进行紧急修理。在10月2日被普吕肖夫驾机发现,立刻投下两枚炸弹空袭,其中一枚命中关东丸号爆炸,该舰遭到重创,失去修理能力自身也必须进行修理。

若宫号不得不在10月8日返回日本佐世堡军港进行大修,大大缓解了德军作战的巨大空中压力。

最后德军即将战败之时,普吕肖夫于11月6日受德国青岛总督瓦德克之命,携重要机密文件飞离青岛向上海方向突围,飞行250公里后,在江苏连云港郊区一片水田里迫降成功,他纵火烧毁飞机,随后被中国政府收容,安全抵达南京,之后辗转返回了德国。

夺城战

在扫清驻青德军的外围防线后,日军推进至了当时的青岛市区范围内。

德军守城的最后一道防线由五大堡垒组成,其中,中央堡垒位于如今的镇江北路上。德军深知,五大堡垒防线一旦被突破,德军将无险可守,再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因此在堡垒防线上布下重兵。由此,日德双方进入僵持阶段。

小湛山北堡垒和中央堡垒是日军的主要进攻目标,日军集中炮火频繁攻击中央堡垒,而德军拼死还击战斗异常激烈,两军甚至用刺刀进行肉搏,在长达1月多月的攻防战中双方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德军三大兵营中造价最低的毛奇兵营在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兵营地处台东镇西部,距离前沿五大步兵堡垒最近,战时提供了最便捷的后勤支援。

所以这里的德军兵员最多,许多炮兵炮弹打尽便拿起步兵武器来到毛奇兵营继续战斗。他们分批轮换上前沿阵地,回来便在兵营内休整,次日凌晨再去前沿。特别是在战争的最后几天,由于日军的炮兵猛烈轰击,相当部分的建筑遭到炮击毁坏严重,兵营内一片狼藉,混乱不堪,德军官兵身心疲惫已达极限。

10月31日是纪念日本天皇的“天长节”,日军把总攻安排在这一天,在效忠天皇的呐喊声中,舰队和地面炮兵把德军阵地炸成一片火海,炮击进行了整整六天,德军战地一片狼藉。德国军队依托坚固的堡垒拼死抵抗,各炮台亦向日本军队猛烈回击,战斗至为激烈。仅11月1日一天,日本军队就向德国军队阵地倾洒了1600吨炮弹,德国军队发射的炮弹数量亦与之相当。经多日激战,德国军队弹药日渐匮乏,炮台、堡垒损毁日增,火力逐渐减弱。

山田旅团步兵第五十六联队,联队长加滕大佐率领第三大队担任对中央堡垒的主攻,此时日军已经把坑道挖到了德军中央堡垒的前沿40米处。

11月6日傍晚5时30分,日军工兵小队把外壕前沿铁丝网剪开一个宽6米的大缺口,接着又冒着德军小湛山北堡垒方向的机枪火力,在内壕的铁丝网上剪开一个口子。6时30分,工兵小队用炸药轰塌德军的外壕壁,同时在两个方向上开辟出供步兵突击队冲锋的巨大通道。加藤大佐判断日军有可能在此处突破德军的防线。

经过近几日的反复攻击,德军的战斗意志已经出现疲惫消沉。另外,德军一般在拂晓时分警觉性较高。故在此时,德军的兵力应全部布置在野战工事内,以待敌军突击。德军古板的作战原则,给日军创造了一个极好的突击时机。

当晚8时许,日军停止轰击中央堡垒。

晚9时30分,又派出一个小队的步兵,在工兵分队的协助下前往中央堡垒前沿实施突击。日军工兵在重机枪的掩护下,将外壕铁丝网破坏了近100米,还将两条突击通道扩大至10米宽。如果此次得手,后面紧跟着一个中队的步兵。

夜间10时30分,日军第三大队第十中队第三小队出发。此时,德军好像也观察到日军攻击中央堡垒的意图,从夜间10时开始,德军后方炮台向日军中央集团的第三攻击阵地开炮轰击。午夜11时30分,日军突击队在德军的炮击声中向中央堡垒前沿进发。

11月7日凌晨0时50分,大队所属炮兵用掷弹筒和迫击炮向德军中央堡垒的后方阵地及小湛山北堡垒的北侧实施炮击,中央堡垒没有还击。

凌晨1时,工兵分队在壕底架起三个梯子,日军悄然迅速地进入外壕,乘着夜幕悄悄上前,拆除堡垒正面高坡上的铁丝网,并翻过内壕来到掩蔽部的前面。

凌晨1时15分,工兵拆除了德军中央堡垒前边布设的电控地雷后,日军小队在中村少尉带领下,占领了德军前沿的散兵壕,来到距德军掩蔽部约50米处,对掩蔽部的周边地势进行近距离侦察,只见德军高大的掩蔽部仍然像往常一样,寂静无声。突然,防御工事里的值班德军发现了偷袭上来的日军,11名慌乱的德军在堡垒的北侧用重机枪封锁住通往掩蔽部的小路。日军突击队见状立刻迂回至堡垒的南坡,利用高大的掩蔽部遮挡德军的机枪子弹。德军更加惊慌失措,向台东镇东堡垒方向退去。这时,工兵赶紧上前将电话线、地雷线、探照灯线等全部割断。

11月7日凌晨1时20分,日军突击队兵分两路迂回到堡垒的后方,来到巨大隐蔽部的大门前不足30米处时,发现外面只有一名德军的监视哨兵在值勤,那名德军士兵被眼前突如其来的情况惊呆了,竟忘了鸣哨报警,日军见状迅速地冲了上去。随后,日军包围了掩蔽部。

这时,日军士兵已经来到掩蔽部大门外的楼梯口向掩蔽部内的德军喊话劝降。沉默片刻后,德军的指挥官决定放下武器。

中央堡垒沦陷以后,德军集中全部炮火轰击中央堡垒,组织军队反攻,企图夺回堡垒,但未能成功。日军乘势从前后两面夹击各堡垒,先后攻陷湛山、台东镇等堡垒。伊尔底斯兵营诸炮台随后也相继失守;

11月7日早6时,俾斯麦南炮台失陷;

6时30分,俾斯麦北炮台亦告失守;

随着日军先后占领太平山、青岛山,德军在贮水山(毛奇山)进行了主峰阵地的最后一战,但还是没能抵挡日军的步伐;

至此,德军最后一道防线全线崩溃。

7时,德军在观象山悬挂白旗投降;

11时,德军代表在毛奇兵营的骑兵营长官邸内向日方递交降书;历时两个多月的日德之战终于结束。

此役德军伤亡、失踪550人,被俘4500人;日军前后阵亡409人,伤1441人。

德军在投降前夕,将炮台火炮自行炸毁,军舰、浮船坞自沉海中。

▲德军炸毁的炮台

11月14日,日军以胜利者的姿态发表占领青岛宣言。

包括德国总督要塞司令官麦尔玛德克在内的首批高级战俘于沙子口登船,被压往日本在开战之初同时开建的福冈战俘营,其后德军战俘陆续抵达,于一战结束后回国。

百姓

这场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不义之战,受害最大的是中国老百姓。

日本独立第十八师团由龙口登陆后,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仅在平度一地,就逼当地人民5天内交猪、羊各1000头,鸡2000只,粮食500万斤,小推车500辆。同时还公布惩斩令,青岛附近的200多个渔村被烧,死尸枕藉10余里。

9月15日南侵的日本军队深入即墨西北毛家岭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村民奋起反抗,日军对村民进行了血腥屠杀,打死打伤村民10余人,抓老人5人,全村36户居民的164间房屋全部被烧毁,由此制造了青岛历史上骇人听闻的“毛家岭惨案”。

从崂山湾登陆的日军到处去村庄抓鸡、抓牛、抓猪宰着吃,村民家里的蜂窝也被割下来取蜜吃。日军所到之处,凡年轻力壮者及能跑的儿童,都仓皇逃进山里或往远处投亲避难。日军盘踞期间,经常三五成群,到各村作恶。如桑园、王山口、浦里等村都有妇女遭日军蹂躏。

日军先后修筑崂山湾和沙子口至作战阵地的两条轻便铁路,出动1500人运输部队,并强征上万名中国民众充当战地劳工,为前线输送大批火炮、弹药、粮食等作战物资

而德军一方面加紧修筑工事,一方面将战区的中国村落焚毁,不给日军留下落脚点,这对青岛同样也造成了极大灾难。

据不完全统计,德日青岛大战期间,胶澳地区受害者1548户,中弹身亡40余人,财产损失1900余万元,仅李村区在外避难就有12000余人,在台东镇一带的房屋全部毁于战火,其他街道市面也是弹痕累累、千疮百孔……

还有德军历年修筑的炮台堡垒的劳工,在目前掌握的国内外,特别是德国人的历史文献中竟从未发现过相关记载。青岛博物馆早期工作人员郑辈满老人曾在1958年采访两位80多岁的老人时得到一些消息:这些劳工不是从本地招的,是从广东来的,这些人把炮台建筑完以后据说是用军舰运到外海秘密的杀害,将尸体抛入大海。但这种说法缺乏文字佐证,并且德国在青岛先后进行了十几年的要塞建设,所需劳工人数庞大时间跨度也久,外海杀害说只能存疑。他们是否遇害现在无法确定,只有在以后的探索中寻找新的发现了。

拾遗

最早的:

亚洲战史中最早的空战,世界战史最早的舰载航空兵实战,最早的海陆空协同攻坚,都发生在青岛;

日本战史评价:

战争结束一年之后,日本参谋本部出版了长达八册的日独占史记录这场日德战争,当时的日军参谋总长上元勇为该书作序:青岛要塞战地形之险,防备之严,军器新锐,工技精炼,非复前役旅顺之比。

青啤:

登州路附近毛奇兵营建立后,德国商人在附近开设了一家专门卖啤酒的酒吧,这也是青岛第一座啤酒屋。1903年,又在酒吧附近创建了一家啤酒厂,这便是“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青岛啤酒厂前身;

《檀香刑》:

德国开始修建胶济铁路,修到高密段时,因铁路路基阻断水源,影响了农民种植,引起农民抗争。德军派骑兵去镇压,抗争愈演愈烈,最后在德国传教士卫礼贤斡旋下得以平息。这件事被作家莫言写进他的长篇小说《檀香刑》中;

茜茜公主:

奥匈帝国巡洋舰凯瑟琳伊丽莎白皇后号,是以奥匈帝国弗兰茨约瑟夫皇帝已经去世的妻子凯瑟琳伊丽莎白皇后命名,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茜茜公主;

暗道:

央视《青岛要塞》剧组曾在青岛防化兵的协助下,进入过海洋大学鱼山校区的地下通道,试图彻底弄清该密道的走向,在地道深处遭遇深水拦路,未能一探究竟;

五四:

经过日德战争,日本取代德国成为青岛的殖民统治者,最终,青岛主权和山东问题成为1919年五四运动的导火索,之后中国人历经数十年努力,数千万前人的牺牲,终于迈向了自强之路。

最后

回望日德开战之初,青岛似乎有过免于战火回归的机会,最后终于未能成功。

看似惋惜,其实也是历史的必然,弱国无外交……弱国所无的,又岂止是外交。那时的国人,那些生活在青岛以至山东以至全中国的人,他们悲惨艰难的讨着生活,不知道哪天就成为伤亡遇难数字中的一个组成,性命和姓名都不能留下,最多只有一个籍贯;而那些在修筑德军工事的中国劳工,甚至连数字和籍贯都不能留下,他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了,有多少人,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这就是弱国。

参考资料:

央视纪录片《青岛要塞》;

古榕导演纪录片《来自青岛的世界大战》;

青岛日报、青岛新闻网、半岛都市报、青岛市档案馆等媒体单位历年相关报道;

衣琳、王栋、张树峰、郝玉林等学者相关研究论述;

青青岛社区论坛历年讨论主贴;

其他网络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