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引力波的发现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最简单的利好就是验证各种宇宙参数。我们也期待引力波能够对宇宙大爆炸38万年之内的时空进行探测,这段空白期无法通过电磁波进行探测,那么引力波将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工具。\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栏目第989期 虽然爱因斯坦在1916年就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1959年马里兰大学教授韦伯提出引力波具体概念,上个世纪就这两人奠定了引力波理论的基础。一直到2015年,我们才探测到第一个引力波信号。2017年LIGO探测器科学家宣布,2年前发现的引力波信号来自黑洞合并。在接下来数年时间内,LIGO陆续探测到多个引力波信号,包括了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信号。\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81913f1b3f44f2ca488ad56ba1322d6\" img_width=\"533\" img_height=\"300\" alt=\"相距400公里,每秒公转12圈,爱因斯坦在一百年前就已成功预言\"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2f54fe656d85434092160cdff2b36f1c\" img_width=\"500\" img_height=\"281\" alt=\"相距400公里,每秒公转12圈,爱因斯坦在一百年前就已成功预言\"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有趣的是,双中子星合并的过程比较长,引力波信号会持续1分钟,而黑洞的合并就很快,引力波时间不到1秒。2019年4月,LIGO和欧洲处女座探测器联合公布了一个引力波源,这是一个黑洞与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信号,距离我们大约有12亿光年。中子星的介入是个转折点,我们可以将引力波及其电磁对应体关联起来,比黑洞合并更具观测意义,这样全球射电望远镜也可以参与其中观测,并不仅仅是LIGO才能实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这些引力波源可以看出,这些天文事件距离我们相当遥远,只是数亿光年以上,一般的十多亿至数十亿光年之间不等,达到100亿光年以上则相当罕见。由此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目前能够探测到的引力波源也就是数十亿光年这个距离,再远的话可能需要更灵敏的探测器才行。鉴于中子星、黑洞合并事件距离我们不会太近,数千万光年内发生引力波源概率较小。\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fa9a999448744e49e027623f41e93e9\"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47\" alt=\"相距400公里,每秒公转12圈,爱因斯坦在一百年前就已成功预言\"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9d9291133cc4dde995493c45e97f01e\" img_width=\"630\" img_height=\"472\" alt=\"相距400公里,每秒公转12圈,爱因斯坦在一百年前就已成功预言\"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22f5e1ab2824889a3f902ca9757e17b\" img_width=\"630\" img_height=\"366\" alt=\"相距400公里,每秒公转12圈,爱因斯坦在一百年前就已成功预言\"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通过引力波这个工具,我们已经能够接触到数十亿光年外的天体,比如位于长蛇座星系NGC4993内的一个引力波源GW170817,距离我们大约1.3亿光年。通过引力波信号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发现这是一个双中子星系统,合并过程仅仅持续了100秒,相当于不到2分钟的时间。在100秒之内,两颗中子星以每秒12圈的周期疯狂相互公转,两者距离仅为400公里。可以想象一下,两颗中子星庞大天体,距离仅为400公里,几乎是脸贴脸就要撞上的既视感,最终还是撞上了,完成了合并。碰撞过程释放出引力波,经过1.3亿光年的距离衰减后终于被LIGO探测器所捕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这些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比如黑洞-中子星双星系统、中子星双星系统等,通过引力波我们可以精确测量中两个大质量天体之间的距离。比如黑洞-中子星构成的双星系统,合并过程中我们可以明白引力波到底是从哪个位置发出来的。我们仍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宇宙中的黑洞-中子星双星系统要比中子星双星系统更少,这个情况对天文学家而言至关重要,因为对黑洞-中子星双星系统的研究我们可以获得更加精确的哈勃常数。\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8ef8e126e7524890b30179036a35cecf\" img_width=\"512\" img_height=\"300\" alt=\"相距400公里,每秒公转12圈,爱因斯坦在一百年前就已成功预言\"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98e42e2524e4d2683891e0be792c478\" img_width=\"630\" img_height=\"493\" alt=\"相距400公里,每秒公转12圈,爱因斯坦在一百年前就已成功预言\"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综上,引力波的发现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最简单的利好就是验证各种宇宙参数。我们也期待引力波能够对宇宙大爆炸38万年之内的时空进行探测,这段空白期无法通过电磁波进行探测,那么引力波将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工具。宇宙印象为今日头条独家,其他均为假冒,转载均为非法。\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52946475512679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