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吴建民白族,一九六三年出生。上过"山"下过"海",当过老师做过公务员。热爱书法、文学艺术,其书法作品曾获贵州省第一届、第二届钢笔书法大赛一等奖,首届全囯青年硬笔书法大赛特等奖,全国首届新闻系统书法大赛优秀奖,贵州省首届新闻系统书法大赛二等奖等二十余次。并在各地报刊杂志上发表书法论文、散文、随笔、诗歌数十万字。出版有书法专著《古帖新临》(沈鹏题签书名)、《硬笔书法临摹法》和文学作品集《杂乱无章》、《父女两地书》、《心灵的泉水》。主编有《山里的希望》、《艺文崇德》、《梦想的翅膀》等书画文学艺术作品集。其传略、书法、文学作品收入《中国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硬笔书法鉴赏大辞典》、《中国当代散文诗选》、《当代优秀作家精品文选》等。现为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黔西南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香草山书法艺术培训中心"创建人。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楷书斗方,释文:爨,尺寸:65cmx70cm,材质:生宣,创作时间:2018年5月

学书随笔

吴建民

书法晋唐,这大概是历来从事中国书法学习的不二法门。但是,现在如果你还只是"书法晋唐“的话,那显然是有一定局限的了。

自上世纪初发现西北汉简以来,随着大量的秦汉简帛文字资料和敦煌写经书体的出土,那富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秦汉墨书文字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认识和观念。现在如果你要"取法高古"的话,那麽,就不应只是"印宗秦汉",而应该加上"书宗秦汉"。

秦汉简帛文字的大量出土不仅改变着人们对中国书法史的认识,而且也引起了简帛文献研究学者的高度关注,他们在从事简帛文献研究的同时,已在不同的层面上对简帛文献的文字特点丶书迹演变丶地域风格和书手特徵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学术与艺术的融合。浙江的鲍贤伦,江苏的刘灿铭就是这个领域里的典型代表。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楷书四条屏,释文:节临《爨宝子碑》,尺寸:47cmx174cmx4,材质:半生熟宣,创作时间:2017年11月

学汉隶的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范本失真、不清晰。我们现在看到的汉碑都是经过刻手加工的石刻,墨迹的原貌已经看不到,而且很多碑刻经过千年的风化又斑驳不堪。当然我们可以参考汉简、帛书等出土的墨迹,但那些毕竟是民间写手的作品,不能视作汉碑的原貌。

那学隶书还有清晰的范本可以选择吗?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还原汉碑上作了多方的探索,更借鉴了金文、汉碑额、钱币,甚至汉印,从线条、结构、节奏、气息等方面,将石刻变成墨迹,让我们眼界大开,在创作学习中甚有裨益。他们就是清代的伊秉绶,邓石如,吴昌硕等一大批书家。

在中国书法史上清代是一个大力提倡碑学的时代,尤其是清乾嘉之后崇碑运动的狂飚,审美思潮指向古朴、稚拙的自然状态,在隶书方面形成了颇具时代特点的“清隶”。其中伊秉绶隶书特点强烈,与邓石如并称“南伊北邓”。

伊秉绶在继承汉碑空间形式的同时,颇多新的创造。他的隶书结体方正,笔画较粗,产生了厚重、茂密、雄强的风格。伊秉绶采用古穆厚重、大气磅礴的态势,更多的体现凝重、厚质。

伊氏作品亦有多种风格,而《光孝寺虞仲翔祠碑》更能代表伊隶的面目。这块碑是伊秉绶碑刻的代表作,其特点强烈,刻工甚精,而且字数多,是学习伊隶的最好范本。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精、清、全”是这碑的特点:

:一是体现在用笔精到,沙孟海先生认为伊秉绶是用楷法写隶字,我们可以从此碑的笔画感受到颜体的笔意,起笔、行笔、收笔可与唐楷媲美,又极具隶意,线条无一懈怠。二是精与刻手有极大的关系,此碑刻工精良,能充分表现伊隶的线质,令人叹服。

:虽也是碑刻且原碑无存,但因年代较近、刻工精良,所以拓本清晰没有损字,学习起来不用猜测原碑风貌。

:伊秉绶的墨迹虽然存世尚多,但是少有长篇巨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约500字,如此长篇内容可以系统学习到伊隶的风格特点,而且日后临创转换时进行集字也方便的多。

有志于学习伊秉绶隶书的学友,细细揣摸这块碑刻,可以看透清隶特质,进而再去上溯汉隶,一定会大有收获。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为代表的伊秉绶隶书,用笔圆润率直、结体古朴端庄,法度森严、气象宏大。以此为范本是学习隶书是极佳的选择。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对于学习伊秉绶隶书的有益之处,我总结为:

1、横平竖直,笔画简洁,易于入手。2、伊融颜体于隶,是有楷书基础的人学习隶书的方便法门。3、伊隶源于汉碑又别于汉碑,笔墨更添情趣。4、伊是结字的空间大师,空间分布极具现代感,线条粗细变化、方圆结合是其一大特色。


希望书友们能正确认知伊秉绶隶书、欣赏伊秉绶隶书、掌握伊秉绶隶书,从用笔到结体、从临摹到创作,还原伊秉绶隶书的“金石气、庙堂气”,写出有个性、有高度的隶书来。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章草对联,释文:春云夏雨秋月夜,唐诗晋字汉文章,尺寸:47cmx180cmx2,材质:粉彩。创作时间:2017年12月

写大字的书友,在伊体的基础上,要从摩崖上找灵感。

摩崖,特别能显出高古豪放之气,大多因石势而书、自然天成,看起来无规则、无法度,却也因此有一股山野逸气,透着天真烂漫的拙趣让人着迷。就像是一位隐居于山林的高人志士,不修边幅,却气质不凡。

摩崖多为大字,镌刻于高崖石壁之上,大有一种室外展馆的模样,反观现代高大宽敞的展厅,不就是一种“摩崖”的室内翻版么。

大字书法更注重的是字势、气度,而不追求零碎的笔法细节。总是学习过于规则的汉隶,易学死,僵化成美术字,而摩崖隶书却气象宏大,更接近汉代人那股豪放雄浑之美。学古人,最难在得其意而忘其形。由美入拙,才是审美更进一步的标志。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临习摩崖隶书常见的困难就是字迹不清,看不出用笔,比如《石门颂》等都是字迹斑驳的。其实也有清晰的,例如与《石门颂》关系密切的《杨淮表记》就基本无损字,这样的范本我们就很方便学习。

可以说,“拙巧相生”在《杨淮表记》这里表现得尤为酣畅淋漓,它的沉着扎实、浑朴雄劲、古厚宽博可谓之“拙”;它的因势赋形、参差舒展、随意布阵可谓之“巧”;它的字势开张、纵成行横不成列可谓之“拙”;它的变化自然、整体和谐可谓之“巧”。

此外,写大字的书友,还应从《泰山金刚经》,《石门铭》,《石门颂》,《瘗鹤铭》和近代康有为,萧娴等处寻找更广阔的资源。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学习书法关键有三:方向、方法、方位。

一是树立明确的方向。书法是可以写心、写境的,最终目的是表情达意。学习书法的方向确定了,就要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临摹古帖,进入经典。大方向决定你的视野和心态,也决定了你走多远、飞多高。

二是掌握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方法遵循的是“化繁为简”,去除杂念,在正确的道路上,下正确的功夫。临摹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背临,节临和选临三者可以交叉进行,不拘一格。通过临摹把古人的笔法技法移植到自己手上,感知经典书法的气韵与风采,与古代大家进行精神的艺术的交流,提高审美能力,达到眼高手高。用最笨的心态,每天很用心地钻进去临帖,用最简单最基础最干净的想法去面对书法,直至终于有一天书法开始真正地向自己靠近,开始享受每天都是进步的喜悦。

从学书开始,就确定一个字帖,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没有老师的同意不随便换帖。帖选好后,用什么样的纸、笔、墨都非常重要。选定了什么样的帖,就要选择符合写此帖的纸和笔,工具不同写出来的味道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在经济充许的情况下,提倡用什么样的纸创作,就用什么样的纸临摹。只有熟悉了纸的纸性,写起来才没有隔阂。要把纸和笔当作自己身体的延续。只有控制好这个工具,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通过不断地练习,加强对毛笔的控制能力,熟悉毛笔和纸之间的关系,最后浑然一体,才能够自由地创作。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隶书中堂,释文:徐渭诗《题墨葡萄图》,尺寸:70cmx120cm,材质:手工草纸,创作时间:2017年12月

金农不以工书为念,然书法造诣却在“扬州八怪”中成为最有成就的一位,特别是他的行书和隶书均有着高妙而独到的审美价值。他的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风格规整,笔划沉厚朴实,其笔划未送到而收锋,结构严密,多内敛之势,而少外拓之姿,具有朴素简洁风格,金农的书法艺术以古朴浑厚见长。他首创的漆书,是一种特殊的用笔用墨方法。“金农墨”浓厚似漆,写出的字凸出于纸面。所用的毛笔,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浓墨,行笔只折不转,象刷子刷漆一样。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起来粗俗简单,无章法可言,其实是大处着眼,有磅礴的气韵。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最能反映金农书法艺术境界的是他的行草。他将楷书的笔法、隶书的笔势、篆书的笔意融进行草,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其点画似隶似楷,亦行亦草,长横和竖钩都呈隶书笔形,而撇捺的笔姿又常常近于魏碑,分外苍劲、灵秀。尤其是那些信手而写的诗稿信札,古拙淡雅,有一种真率天成的韵味和意境,令人爱不释手。 金农的行书从其早期开始就不入常格,而以碑法与自家的“漆书”法写成的行草书,用笔率真,随心所欲,点画浪藉而又笔墨醇厚,粗头烂服之间,透出苍逸稚拙之趣,令人叹服;其“写经雕版”式的楷书,似乎与民间书法一脉相通,没有轻重的线条变化和圆润的转折用笔,也没有提顿中的波挑,以均匀的线条和方硬的转折,书写出类似单线体美术字的书体,却又具有器形文字般的古茂,其书法的启迪意义非常深远。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行书斗方组合,释文:康成元诗六首,尺寸:50cmx50cmx6,材质:卡纸,创作时间:2017年8月

对《爨宝子碑》,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评曰:“端朴若古佛之容。” “朴厚古茂,奇姿百出”。此碑有人认为它属正(楷)书,有人认为书体是在隶楷之间,有的则认为应归隶书。任政等在《楷书基础知识》中说,“它的用笔结构已具楷书雏形,归属楷书较为合理”。魏晋是书法史上新旧书风的转换期,主要是隶书向楷书和行书转换。因此,新旧杂糅,楷隶相参,实难定其为楷书或者隶书,《爨宝子碑》便是这一时期书风的典型。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有人从另一个角度评价《爨宝子碑》,认为此碑天马行空,不可羁勒,高视阔步,无法无天,无古无今,任笔写去,不避丑拙,基本上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就技巧来说,它是不成熟的,甚至相当生涩,与其说它“端朴若古佛”,不如说象一个粗犷而纳于言语的高原男子汉,在大山一样沉默的表象下汹涌着旺盛的激情和生命力。和王谢子弟、插花舞女相比,它的美是一种原始的、野性的、蛮悍的美。完全可以说,《爨宝子碑》的美恰恰在于它不美,也无意去追求美。和敷粉薰香的美不同,这是不加修饰、不加雕琢,甚至不避丑拙的野、蛮、怪的美。”它"既无汉分的典雅,也无唐楷的谨严。它是汉分的野孩子,唐楷的不衫不履的先辈"。

也有人认为,《爨碑》不是名家所书,也不讲究什么笔法,具有的是刀味、石味、民间味、野蛮味,和南朝正统名人书家的法度、笔意结构、书卷气形成强烈对比,实质就是“不法”、“不名”、“不笔”、“不汉”。它冲破束缚的"这一另类特色”,正是独特的审美价值所在。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隶书横幅,释文:兰犀尺寸:35cmx90cm,材质:生宣,创作时间:2016年3月

中国的书法艺术,所以能给人欣赏,简单地说不外乎于三个方面,即点画的美,结构和章法的美以及意境之美。而点画之美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它包括形态、形质和动态的美。隶书体以前的小篆大篆和籀文,钟鼎、甲骨文等在点画美方面不是十分突出,但到了隶、楷、行、草书,点画在形态上的表现就极为丰富了。笔法不同,写出来的点画形态便不一样。点画在形态上富有变化,可以说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特色之一。但是点画在结构上的千变万化,总不能脱离三个基本的原则,一是形的变化是在笔势的作用下产生,二是要出于自然,每一个字都有自然之形,要各尽字的不同姿态,三是要有统一的基本笔调。另外在结构上,尽管书法艺术结构千变万化,但有一定法度,所谓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从心所欲不逾矩,讲的都是这个法度问题。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然而,用这些书法艺术上的常理去看爨碑似乎都没有用。整体上看,它就是一个“野”,一个“无度”。点画方面多是方折顿挫,突出三角点,似楷又不是楷,折弯与横画则方笔雁尾,是隶又不似隶。结构上更是一反常规,本来平正、匀称、协调、和谐、对立统一是历家书家所尊崇的一致法则,是书法艺术结构美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方法。王羲之的“永”字八法,就是关于字形结构的最好范例。著名美学家刘纲纪先生在《书法美学简论》中将其归纳为“平衡对称,多样统一和对比照应”,是符合“对立统一”的基本法则和普遍规律的。“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式出矣”。阴阳就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书法艺术的结体,就是通过奇正、疏密、长短、大小、阔窄、参差、伸缩、开合、俯仰、向背等多样的变化,对立而统一的手法来表现出匀称、协调、和谐、照应的结构美。偏激于矛盾的任何一面,都会破坏字形的结构的匀称和协调。

但是同样对我们来说是来自于古人的爨宝子碑在结构上却处处偏激于矛盾。不顾及每一个字的自然之形,想大就大,想小就小,该正不正,该疏不疏,该长不长,该阔不阔,恰似一个三岁孩子学书时任其性灵的涂鸦之作。如“宝”字,从字形结构上这是一个最适合用九宫格来套的端端正正的字,然而,碑上出现的是上大下小,头重脚轻,按陈孝宁先生说的像一个醉酒罗汉,步履蹒跚,与那些相同还有“乐”、“举”、“紫”“絷”、“贤”等等,而一个“墓”字,那么好看平衡的一个上中下结构的字,却让这位不知名的书写者弄成上下大中间小,一个“恸”字,又写成中间大,两边小。还有一些字,一反传统的写法,或多笔少笔,这种天马行空,无法无天,无古无今,方圆同施,中侧并用,恣意妄为的写法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行楷书对联,释文:读书贵在有文胆,踏浪应怕无水心,尺寸:22cmx135cmx2,材质:万年红熟宣,创作时间:2016年12月

爨宝子碑提供了我们看书法艺术世界的另一只"猫眼“,通过这只“猫眼",能看到更丰富多彩,更个性化的书艺世界。

“爨”是什么?云南“爨王"陈正义先生说:"爨"就是“窜”,窜来窜去,窜东窜西,窜天窜地,窜汉窜蛮,窜隶窜楷,窜行窜篆……,总之,无所不窜,无所不通。它是一个多种成分复合而成的综合体,但这种复合却十分自然,各种矛盾对立的因素在豪爽强悍、朴野率真的“蛮夷”“书家”笔下得到了和谐的统一。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心态下观赏《爨宝子碑》,都会有新的感受。不可否认,该碑作者的书艺是拙陋的,至少是不精隶法。但更不可否认,该碑是奇妙的,奇妙得令人心醉,令人流连忘返。而且,其拙陋处正是该碑的奇妙处,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从拙陋到奇妙,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这两极之间的转换,是审美观念吗?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刘熙载“怪石以丑为美,丑到了极处也就美到了极处”的理论在这里得到了具体的落实和验证。我为此曾情有所动,心亦摇焉数春秋!现重拾笔墨,把爨法融进草法!将对爨字的爱进行到底!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行书条幅,释文:集爨宝子碑联句,尺寸:48cmx175cm,材质:粉彩,创作时间:2017年8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楷书横幅,释文:宝物,尺寸:42cmx70cm,材质:机制草纸,创作时间:2017年8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隶书对联,释文:口碑应会常招客,悟性还须苦读书,尺寸:35cmx135cmx2,材质:生宣,创作时间:2018年3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小楷中堂,释文:陶渊明、苏东坡诗四首70cmx138cm,材质:粉彩,创作时间:2018年2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小楷团扇组合,释文:节录苏东坡《前赤壁赋》,尺寸:35cmx35cmx3,材质:粉彩,创作时间:2015年3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楷书横幅,释文:家和国治以道为归,尺寸:32cmx175cm,材质:半生熟宣,创作时间:2017年10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大篆对联,释文:左武十人新周一德,大零二月还师九边,尺寸:32cmx180cmx2,材质:生宣,创作时间:2017年12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行书册页(通栏),释文:刘禹锡《陋室铭》,尺寸:32cmx330cm,材质:生宣,创作时间:2017年3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秦隶丶楷书丶甲骨文扇面组合,尺寸:27cmx35cmx3,材质:卡纸,创作时间:2015年4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草书斗方,释文:运筹帷幄,尺寸:70cmx70cm,材质:生宣,创作时间:2018年6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行书条幅,释文:康成元诗二首,尺寸:35cmx134cmx2,材质:手工草纸,创作时间:2017年12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楷书斗方,释文:节录苏东坡《前赤壁赋》句,尺寸:50cmx55cmx2,材质:半生熟,创作时间:2015年5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草书小条幅组合,释文:唐诗五首,尺寸:25cmx40cmx6,材质:粉彩,创作时间:2017年12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隶书对联,释文:黄龙驾云腾沧海,紫凤矫翮凌清霄,尺寸:35cmx134cmx2,材质:半生半熟纸,创作时间:2018年3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隶书条幅,释文:七言诗一首,尺寸:35cmx174cm,材质:粉彩,创作时间:2017年10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隶书团扇组合,释文:节录老子《道德经》六章,尺寸:33cmx33cmx6,材质:粉彩,创作时间:2016年5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临沈增植行书四条屏,尺寸:50cmx180cmx4,材质:半生熟宣,创作时间:2018年4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篆书扇面组合,释文:集散氏盤联句,尺寸:30cmx45cmx2,材质:卡纸,创作时间:2018年3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楷书中堂,释文:七言诗一首,尺寸:70cmx135cm,材质:手工草纸,创作时间:2017年8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行草斗方,释文:宋之问诗《渡汉江》,尺寸:40cmx40cm,材质:卡纸,创作时间:2017年11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隶书对联,释文:三月春风道通天,四海同乐享太平,尺寸:35cmx135cmx2,材质:生宣,创作时间:2017年12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行书扇面组合,释文:黄花白酒重阳近,石枕匡床六月寒;著书高卧青霞宅,按轸虚弹绿水歌,尺寸:25cmx48cmx2,材质:粉彩,创作时间:2017年12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楷书三条屏,释文:集爨宝子碑联句,尺寸:22cmx180cmx3,材质:粉彩,创作时间:2018年6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行书斗方,释文:康成元诗一首,尺寸:65cmx65cm,材质:生宣,创作时间:2017年10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草书四条屏,释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尺寸:22cmx130cmx4,材质:生宣,创作时间:2018年7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草书对联,释文: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尺寸:35cmx135cmx2,材质:半生熟宣,创作时间:2017年11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草书三条屏,释文:苏东坡《水调歌头》,尺寸:35cmx70cmx3,材质:粉彩,创作时间:2018年6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行书团扇,释文:苏东坡《鹧鸪天上阙》,尺寸:40cmx40cm,材质:卡纸,创作时间:2017年11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行草条幅,释文:看万山红遍,尺寸:50cmx180cm,材质:半生熟宣,创作时间:2018年3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楷书对联,释文:张良得道张骞驾海,陈平贤优陈遵清才,尺寸:32cmx160cmx2,材质:半生熟宣,创作时间:2017年8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行草条幅,释文:评广武将军碑句,尺寸:30cmx40cm,材质:粉彩,创作时间:2018年5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行草条幅,释文:金石集来周穆字,黄庭始自晋人书,尺寸:50cmx180cm,材质:半生熟宣,创作时间:2017年9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隶书对联,释文:分野中锋变,陰晴万壑殊,尺寸:35cmx135cmx2,材质:生宣,创作时间:2017年12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草书条幅,释文:毛泽东词《沁园春雪》,尺寸:5ocmx180cm,材质:半生熟宣,创作时间:2018年6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行书扇面组合,尺寸:22cmx60cmx2,材质:生宣,创作时间:2017年12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草书条幅,释文:欧陽修《醉翁亭记》,尺寸:70cmx175cm,材质:粉彩,创作时间:2018年5月

吴建民——将爨字进行到底!


隶书对联,释文:六书许祭酒,三礼郑司农,尺寸:35cmx135cmx2,材质:半生熟宣,创作时间:2017年12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