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南说

吴小莉,出生于台湾,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系毕业。1988年,她进入台湾华视担任新闻记者、主播;1993年,离开台湾赴香港发展,加盟卫视中文台;1996年卫视在中国大陆的部分改制为凤凰卫视中文台,吴小莉成为凤凰卫视首席新闻主播;2001年凤凰卫视资讯台开播后,吴小莉出任资讯台副台长,并继续主持多档电视节目。从台湾、香港到大陆,吴小莉成为在大陆、香港,以及台湾地区,都享有高知名度的媒体人。她专业的报道水准,优雅亲切的主持风格赢得了全球华人的一致赞誉,也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时代成就吴小莉那一代传媒人的辉煌,凤凰卫视抢占先机,一大批凤凰人开始被公众熟知。而在当下,随着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兴盛,资讯爆炸,传统媒体看似正在慢慢褪去往日的光环。但吴小莉表示,凤凰并没有“没落”,相反,它一直秉持着做高品质新闻的追求,这恰恰是资讯过剩的网络时代所稀缺的。她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今天的每一分努力和付出最终都会得到回报。

她是中国最有气质的女主持人,首度回首20年前朱镕基总理点名内幕

吴小莉

和睦的家庭环境和父母之爱让吴小莉度过了美好的童年,也让她始终关注教育领域。不久前,吴小莉被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授予“山村幼儿园推广大使”称号,她希望能尽一个媒体人的责任,唤起更多人对山村儿童教育缺失问题的关注。

积极快乐地面对世界,是吴小莉的人生态度。人生就是一场修炼,“从心所欲,不逾矩”一直是她人生的座右铭。

生命最怕一个“真”字

专访吴小莉的日子,是2017年我经历的最“动荡”的一段时间。一是国家文化产业生态大环境的变化,对我所在的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对我而言,可以说间接地打开了不少机会的窗口,许多商业、娱乐的主持活动或其他项目会主动找上门来。二是我自己也即将面临“三十而立”的人生转折期,面对未来,也会重新做考量。

这些情况的突然出现,让我的生活出现了重大改变,一是特别累,经常连续几天录制十几个小时的节目样片;二是心浮气躁,开始想象可能的一夜爆红以及此后的名利双收,同时伴随着对这种念头的反思与担忧,此外还有与经纪人的矛盾,在一些节目中坚持事实与原则的抗争等,诸多困扰。

坦率地说,面对名利,年轻如我若说丝毫不为所动,那是说谎。但我也算读了这么多年书,何况身后还有诸位言传身教的师长、希望我教书育人的父母,尤其是有我的老师苗棣对我的严格要求和期许,读书人的“清高”在遇到选择的时候还是占了上风。当然还有身边随处可见的江郎才尽,以及所谓成功者的败絮其中也时常提醒我,与其追名逐利,不如先做好一个有良知的文化人。

但是,现实拉扯的力量未必就因此示弱……

小莉姐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异样,她说:“与上次见你相比,你明显不快乐了许多。”

这期专访内容当然精彩,但更精彩的其实是节目录制后,我们俩的一场私聊。最后小莉姐送了我十六个字:“守得孤独,耐住寂寞,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她希望我成为一名有真实社会影响力和推动力的媒体人,而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急不得,要能够拒绝各种诱惑。

她是中国最有气质的女主持人,首度回首20年前朱镕基总理点名内幕

吴小莉与毕啸南

小莉姐的这些话对我影响很大。准确地说,是让我定下心来放弃了一些摆在面前的所谓的机会。或者说我内心深处,其实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是她令我更加确信了而已。

对名利的焦虑从根本上说是对生存状况的恐惧。但其实生存并非人生最大的课题,生死才是—能够无悔地面对死亡的人生才能称得上是好的。一些让人陷入其中的困境,往往当我们跳出来,用整个生命的尺度去衡量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它没那么重要。

我想再谈一点儿“子女与父母”的话题。其实颜丙燕、韩小红的访谈都谈到了这个话题。小莉姐谈到这个话题时,眼里噙满了泪水,这是一贯给人以积极温柔印象的她绝少展示的一面。她的悲伤来自无法孝敬父母的遗憾,因为工作远走他乡,大大减少了她陪伴长辈的时间。然而若要我作为旁人去回顾吴小莉当初的选择,这样的遗憾有多少是那时候就已经注定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相比颜丙燕和韩小红,小莉姐的故事更具有现代普遍性。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可当我们面对着一个已经多方面全球化的世界,“不远游”似乎越来越难,这样的遗憾应该依靠什么来弥补?

答案,我还没有想到。或许只能尽力而为,或许这是必然的代价。

小莉姐正好是12位女性领袖嘉宾的最后一位,而这个主题“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也算是对这个夏天的完美回应。

她是中国最有气质的女主持人,首度回首20年前朱镕基总理点名内幕

吴小莉

回首这12位女嘉宾,每个人的故事都足够精彩。而我也希望在这本书里,尽量展示她们激励人心、值得赞许的一面。三人行必有我师,虽然每个人都不完美,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他人身上学到宝贵的东西:

颜丙燕勇敢地打破了两代人之间情感和记忆的隔阂;亚妮用13年有始有终地完成了自己布置给自己的作业;韩红用一颗赤子之心化解外界对她的中伤和误解;万方教会我们用自由扩展生命的尺度;徐新在坚持主见的过程中塑造了自我;张越在不断自省中追寻越来越明晰的人生目标;韩小红面对死亡把目光投向了生存的意义;袁明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生命的信仰可以经受住考验;张欣相信知识和眼界依然是改变命运的钥匙;杨扬把自己的弱点变成了不断完善自我的出发点;王秋杨的经历说明对生命的好奇与渴望比出身更重要;吴小莉则告诉我们,所有的付出最终都会得到回报。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遇到困难、感到疲惫或者心情灰暗的时候往往会问自己:我的生活会好吗?

而人生匆匆几十载,再成功的人,再努力地生活,若是回头去看,总是难免会有瑕疵。怎样才是美好的一生?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

但我相信,“真”永远应该在“善”和“美”的前面。

真性情,真梦想,真努力,真遗憾……

真好。

搜索《活出人生最好的可能》,与您同步人生智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