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艺术赞助人,路易斯·尤哈斯(Louise Yuhas)在《赞助人王世贞》一文的开头,就已对西方与东方、业余与专业之间的差别加以讨论,中国的“复杂”性,在仇英身上似乎并不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周凤来、项元汴、陈官等之于仇英,确乎是“提供金钱、物力或人力支持的人”,而他们收获的是仇英的精心之作。

在中国传统语境中,两者是画家与买家或者说收藏家的关系。但仇英在与他们的交往中,并不只是一个画工或者画家,而是一个与赞助人有着互动关系的艺术家。

仇英与他的赞助人

| 李军

选自| 《佣书读画录》

仇英(约 1498—1552),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在明四家中,位居沈周、文徵明、唐寅之后,除了他出生晚于前三家外,也与他本人的身世、地位也有很大关系。高居翰曾将他与文徵明做比较,认为“仇英和文徵明的作品在类型,以及创作环境方面会相应地有所不同”1。作为一个画工,他后世的声名,主要源于他的艺术创作,尽管在他学艺的过程中,老师周臣和友人文徵明、文彭父子等,都对他影响颇大,但催生那些使之留名青史的作品的,是与他交往密切的重要艺术赞助人。

所谓艺术赞助人路易斯·尤哈斯(Louise Yuhas)在《赞助人王世贞》一文的开头,就已对西方与东方、业余与专业之间的差别加以讨论,中国的“复杂”性,在仇英身上似乎并不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周凤来、项元汴、陈官等之于仇英,确乎是“提供金钱、物力或人力支持的人”2,而他们收获的是仇英的精心之作。在中国传统语境中,两者是画家与买家或者说收藏家的关系。但仇英在与他们的交往中,并不只是一个画工或者画家,而是一个与赞助人有着互动关系的艺术家。

可以看到,仇英的艺术创作,尤其是巨幅长卷,耗费心神、体力之外,需要很长的时间,一般都会借寓赞助人家中,被尊为上宾,首先是食宿照应周到,由于赞助人均富甲一方,酷爱艺术收藏,对于画家毫不吝惜;其次是可以观摩各家收藏的古代书画精品,尤其是仇英自我创作不多,而以摹古见长者,观摩前人作品,无疑是一生艺术活动的活水;最后,可以获得丰厚的酬劳,作为依靠画艺谋生的仇英而言,绘画既是形而上的艺术行为,同时也是形而下的谋生技术。若能兼三者而得之,自然为之乐于效劳。在仇英一生中,主要的赞助人有昆山周凤来、嘉兴项元汴、长洲陈官、锡山华云等。

周凤来

周凤来(1523—1555),字于舜,号六观居士。江苏昆山人。是南京刑部尚书周伦的第四子。俞允文《仲蔚先生集》卷十三《亡友周于舜墓志铭》:

于舜讳凤来,姓周氏,吴郡昆山人也。…… 为太学生,即不喜握鲰诸生间,乃独依林构堂,棂轩回环,以文木为壁甚精,日燕处其中……好释氏书,因取释氏所谓梦、幻、泡、影、露、电为六观者,名其堂,自称六观居士。悉出其藏数干金,购天奇书图画及古彝鼎璜块之属,合珍怪众物居之,以歙其精英。……能为五言诗,善楷法,多放依赵孟頫。年三十有三,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十六日以疾卒。

《明太学生周于舜墓志铭》于一九九五年在昆山陆家镇周都坟出土,现藏昆山市文物管理所,有盖,末署“嘉靖丁巳冬十月己酉俞允文撰并书”。内容与俞允文《仲蔚先生集》相同,只有个别字句稍有改易。

《明太学生周于舜墓志铭》拓本

原石藏昆山文管所

周凤来幼年聪颖过人,虽然英年早逝,但家中收藏弘富。张丑《清河书画舫》卷六著录宋李建中《楷行千文》(附《林逋与僧二帖》)云:

玉峰周氏世藏李建中《千文》一卷,今在其后人处。末简宋元人品题极多,下迨文徵仲父子,皆有跋尾,真名迹也。3

此卷旧为锡山邹光懋所藏,正德十年(1515)五月廿七日,文徵明借观归还时,曾加题跋。其子文彭看时,已是三十年之后的嘉靖二十四年(1545)辛巳月廿二日,地点是周于舜六观堂之南轩。可见在此之前,《千文》卷已经从邹家流入周凤来家,当时周氏年甫弱冠。后世声名远胜于周凤来的项元汴,比他年轻两岁,曾从周凤来六观堂购买过宋张即之《李珩墓志铭》,清代《石渠宝笈三编》著录,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张丑《真迹日录》卷二又提到:

王元美尚书家藏宋梓书籍以万卷计,就中绝世奇观当以班、范二史为之冠。其次莫如唐李善注《文选》,无论纸板、刷印之精,颉颃二史。即其收藏得地,如未触手者,亦非他书可及。……曹重甫家宋板《李太白集》一部,是元丰三年刻,用绍兴间门状纸背印,每本有云林倪氏家藏图书,末具赵雍题名二行。乃昆山六观堂藏本,沈辨之故物也。虽经点污,亦自可喜。4

王世贞(1526—1596)所藏的宋版《汉书》,就是他以一座庄园所换得者5。王氏也曾向仇英订件,可以认定为与周氏年纪相仿的赞助人。周凤来之收藏,不仅书画名冠一时,古籍善本之精绝,可与王世贞相埒,诚为不易。而周氏仅年长王氏三岁,却早四十一年去世,能留名后世,足见当日名盛于一时。

目前已知,仇英为周凤来所作有《子虚上林图》《六观堂图》《赵孟頫写经换茶图》《弹箜篌图》等。其中《子虚上林图》系周氏为其母祝寿所特意定制。嘉靖十六年(1537)开始,仇英到昆山周家一住六年,全力绘制,方始告成,据张丑《清河书画舫》卷十二记载:

仇英实甫其出甚微,尝执事丹青,周臣异而教之,遂知名于世。壮岁为昆山周六观作《子虚上林图》卷,长几五丈,历年始就。所画人物、鸟兽、山林、台观、旗辇、军容皆臆写古贤名笔,斟酌而成,可谓图画之绝境,艺林之胜事也。兼有文徵仲小楷相如二赋在后,其家称为三绝,岂过许邪。后归之严氏。实父又有《诸夷职贡》《九成宫》二图。6

后世传言,当日周凤来以美酒美姬终日相伴,事后又赠以百金(一说五百金)7。仇英还为周氏绘制别号图——《六观堂图》。清代安岐《墨缘汇观》卷四名画下著录:

《六观堂图》,绢,横幅,上杨循吉绢书,楷法端严,撰《六观堂记》,计四十六行。

清代顾复《平生壮观》卷十记录稍详:

《六观堂图》,阔绢幅,大著色。画玉峰周氏所居,杨循吉正书记。堂室几层,人物经寸,园亭景位置结构最难,而不见其难也。8

《六观堂图》在周凤来去世后,从周家流散出来。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收藏此图的东山席氏,差点因此怀璧获罪,清人叶廷琯《鸥陂渔话》卷六“藏书画沽祸”一条云:

乾隆中,洞庭东山席绍葆官楚中。郡守大府闻仇实父《六观堂图》立帧在席氏,欲得之。此图仇为昆山周氏所作,名品也。太守以重值购之,族人旧有康熙时方外目存所摹副本,与仇画无毫发异,亦署仇名,因并购以献之。大府本非识者,求一得二,心已怀疑,谗口遂谓皆非真本,恚而掷还。将中以危法,多方缓颊,始听移疾归。此求全之毁,更匪夷所思,总由书画肇衅也。刘蓉峰丈为席太守孙壻,后两图皆归于刘。余曾得寓目而听话其事。9

从叶氏的记录看,他所见到的《六观堂图》是立轴而非手卷,也没有提及杨循吉的《六观堂记》,是否经后人改装,还是别有一图。虽记此图后归留园主人刘蓉峰,即花步刘氏,但此后下落不明,难以复按原图,加以决断。

嘉靖二十一年(1542),仇英为周凤来作《赵孟頫写经换茶图》,与文徵明书《心经》合装。此次苏州博物馆借展者,为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品,系翁同龢旧藏,翁万戈携往美国,撰入克利夫兰者。“周于舜氏”白文小方印,位于画心一开始的右下角。文徵明《心经》后有文彭、文嘉、王世懋三人题跋,拖尾最后是清光绪间常州费念慈题记。此图另有一本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去年“明四大家”特展曾作展示,画心略长,文徵明写经首尾有印,文彭、文嘉题跋用旧纸,与美国藏本为“双胞胎”。台北“故宫博物院”方面在“明四大家”特展陈列说明中认为,克利夫兰美术馆藏本“绘画较本卷细致生动,画法也更为精妙”,故推测自藏一卷“为摹本”10

项元汴

项元汴(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山人、香严居士、退密庵主人等。浙江嘉兴人。明国子生。曾伯祖项忠为正统、成化间名臣。曾祖项质、祖父项纲、父亲项铨均不求仕进,而家富资财。长兄项元淇曾“让财于季”,使项元汴获得巨额遗产。他秉承家风,不乐进取,精于鉴别,酷爱收藏,因得到一张铁琴,上有“天籁”二字,遂命名其书斋为天籁阁。收藏法书名画,古籍善本之富,著于江南。

封治国《与古同游——项元汴书画鉴藏研究》认为,仇英与周凤来、陈官等交往均是因接受订件,仇英当年前往项家,很可能是接受为项忠树碑立传的工作,即绘制《项荩臣贤劳图》。11 张丑《真迹日录》卷二著录云:

仇实甫画项荩臣(讳忠)《贤劳图》,前后凡十三段,全法宋名家,惜其仅画一人一家之事,故不为世所知。其品实出《中兴瑞应图》上。人物、山水、旗帜、军容,种种臻妙。12

此次苏州博物馆借展北京故宫博物藏《临萧照瑞应图》四段,前有董其昌题引首,后有明清诸家题跋,并有项元汴印记。《贤劳图》则不知尚存天壤间否?

仇英之到嘉兴,为项元汴作画约在嘉靖十九年(1540),先后创作有《汉宫春晓图》卷、《清明上河图》卷、《仿周畴采莲图》《竹院逢僧图》《后赤壁赋图》卷等。在今人沈红梅的《项元汴书画典籍收藏研究》一书中,曾据明清以来各家著录,统计项氏所藏仇英画作近五十件,其中如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水仙腊梅图》有“明嘉靖丁未仲冬,仇英实父为墨林制”字样(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也有一本),《临宋元六景册》有“宋元六景,仇英十洲临古名笔。墨林项元汴清玩,嘉靖二十六年春摹于博雅堂。隆庆庚午仲春装池”字样者,可以确认为仇英为项氏所作,至于部分仅有项元汴藏印者,可能是天籁阁购藏之物,不能一概而论。

(明)仇英《水仙腊梅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苏州博物馆此次“十洲高会”特展中,也有一套册页,系仇英临宋人画,原为李拔可旧藏,民国间曾由上海商务印书馆珂罗版影印本。在抗战以前,一直被认定为宋佚名画家作品。原有二十开,《羲之写照》一帧有“烟客真赏”白文印。据郑逸梅《几被毁去的宋人画册》记述,因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件,商务印书馆印刷厂、东方图书馆被毁,此册因遭池鱼之殃,被毁五页,现存十五开,藏于上海博物馆。其实,早在一九三七年一月十四日,吴湖帆就已认定:

另一册即天籁阁旧藏之本,向有二十帧,今只存十五帧,其他五帧于前年“一二·八”战役中毁于兵火,可惜之至。此册无款字,每页有项子京藏印,末页上有王烟客鉴赏印一方。旧题为“宋人画册”,余今细观之,乃仇实父真迹也。绢本色泽皆与仇氏常作所用者同,其画中各种习惯笔法,处处皆露仇氏本色,毫无疑义矣。画中诸稿今尚有存者,在故宫博物院宋元人集册中,可知此册乃项子京属实父临出者,且实父为子京所临宋元画册尚有一册六帧扁方形者,今存故宫博物院中。余去年目睹之,亦不署款不钤章,所用绢亦仿佛相同也。13

所谓六帧扁方形者,即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临宋元六景册》。此册由李拔可交商务印书馆影印时,尚首尾完全,故所毁灭的五帧,今犹可见其黑白影像。吴湖帆对此册之论断,被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所继承,并指出“《 松泉》图宋人原迹,今藏故宫博物院,《钱塘观潮图》原迹,藏苏州市博物馆”14。另外此册中的《绣栊晓镜》一页,根据底本为北宋王诜所作,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不幸的是仇英摹本《钱塘观潮图》为被毁五帧之一,今取苏州博物馆所藏宋人原迹,对照《天籁阁旧藏宋人画册》所影印,两者确乎近似。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人物故事图》册之《昭君出塞》(四方形),与此册中的《昭君出塞》(团扇形),也很相似,可见其或许源于同一宋人底本。

(宋)佚名《宋涧山禽图》

故宫博物院藏

(明)仇英《临宋人画册》之《 寒林图》

上海博物馆藏

(明)仇英《钱塘观潮》见《天籁阁旧藏宋人画册》

宋人 《钱塘观潮》 苏州博物馆藏

陈官

陈官(生卒未详),字德相,号怀云。江苏长洲(今属苏州)人。陈文焕次子,与兄长陈凯(字德和)两人继承父亲遗产,并善于经营,遂致巨富。祝允明《祝氏诗文集》卷二十九有《陈氏燕翼堂记》,提及陈氏父子云:

长洲陈君文焕,少游邑庠,将光大其族。不幸壮岁不禄。有二子,伯曰凯,字德和;仲官,德相。德和承所遗厚业,能以诚笃敬慎加倍之。德相生于遗腹,积学敏功,必将遂扬显之孝,爰构华堂三楹,以储先人之休泽,而事其母陆硕人。硕人且六十矣,慈孝相洽,友恭既翕,家室攸宜,日以康豫,因署其堂曰燕翼。15

祝允明(1460—1527)文中对陈文焕父子的记述,可见他与陈文焕同辈,陈凯、陈官皆是晚辈。陈官父亲“壮岁不禄”,他又是遗腹子,母亲尚不到六十岁,并称赞他“积学敏功,必将遂扬显之孝”,似尚未成立,推测其年龄,应不超过二十岁,与周凤来、项元汴年龄相仿,为仇英晚辈。

苏州博物馆此次从天津博物馆借展仇英《桃源仙境图》(图57)上,款署“仇英实父为怀云先生制”,并钤“仇英实父”印,陈氏藏印有“颍川怀云子图画”白文、“怀云”朱文、“陈悳相印”朱文诸印。北京故宫博物院借展的《职贡图》(即张丑《清河书画舫》著录的“诸夷职贡”)款署“仇英实父为怀云制”,下钤“南阳”印,藏印中有“怀云”朱文印,同样可以确认,是仇氏应陈官之请而作。

《职贡图》据张丑《清河书画舫》卷十二著录,前有许初题引首,后有文徵明、彭年题跋,今仅存文徵明跋,后又有民国间张大千、吴湖帆、张乃燕跋。彭年跋中提及:

此卷画于怀云陈君家。陈君名官,长洲人。与十洲善,馆之山亭,屡易寒暑,不相促迫,由是获画。其心匠之巧,精妙丽密,备极意态,虽人殊国异,而考按图志。略无违谬。能事直出古人上,衡翁太史公论之详矣。然非好古诚笃如陈君,抑岂易得哉!16

可见陈官富于资财外,对仇英不吝惜金钱与时间,才获得精妙之作。

华云及其他资助人

华云(1488—1560),字从龙,号补庵。无锡人。父亲华麟祥(字时祯,号海月)由秀才捐官浙江布政司都事,不赴。他以二百两纹银经商起家,转输播殖,贩卖谋利,获利百万两。与安国、邹望,时称无锡三巨富。华云于嘉靖二十年(1541)中进士,已经年逾五十。后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在他还未出任官职前,就因父亲去世回家守孝。嘉靖二十三年(1544),华云在家守制期间,营造园林,并与文徵明父子等交往密切。剑光阁收藏,闻名江左。仇英曾为华云作《维摩说法图》《上林出猎图》《蓬莱仙弈图》等。17

此外,尚有数人,也可算作仇英的赞助人。分别是拙政园主人王献臣,字敬止,江苏吴县人。隶籍锦衣卫。弘治六年(1493)癸丑科进士,官至御史。辞官归里,营造拙政园。仇英接受订件,为作《画园居图》(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朱鸿渐(约 1490—1555),字子羽,苏州浒墅关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授铅山县令,官至福建右布政使。有仇英款《送朱子羽令铅山图》卷。不过,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认为:

此卷是嘉靖二年癸未王同祖等人迸朱子羽作铅山(在今江西省)县令的送别诗文,自王氏以下诸人墨迹都是真笔,并且上面全有项氏藏印,亦真。引首许初篆书虽然也是真迹,但上款“子羽”二字验系挖改(非许自改),可见是从它处移来改款配入的,论时间也要晚二十九年(一般讲这种题首大都是和下面的序、诗同时)。……我认为此图有些像康熙时柳遇等人的手笔。18

显然已经将之否定。另有徐宗成,生平不详。仇英为作《南溪图》,后有陈继儒跋称“宗成徐君。成弘时仕于朝,年未周甲,即有终焉之意”,可见也是出身仕宦而退居林下者。由于仇英所作各图,单款居多,即使有上款,也以别号为主。而单张订件者,往往有之,如王献臣、徐宗臣等,因有姓名,所以也归入赞助人行列,其与周凤来、项元汴、陈官等人,长期和仇英保持良好的画作订制关系,实不能相提并论。

从周凤来、项元汴、陈官等的家世生平来看,他们都是富家子弟,热爱艺术收藏,比仇英要年轻二三十岁,明显是晚一辈人,而在他们二十岁左右时,仇英已是壮年,正值他艺术造诣处于高峰时期,名动江南,所以这些富家公子、挑剔的书画收藏家,才会不惜财力、物力、时间,向画工出身的仇英提出订制画作的邀请。若非特意订制,很难想象会出现《子虚上林图》这样的数丈长卷、《剑阁图》这样的巨轴。仇英本人精于摹古的特长,在收藏家中的观摩与临摹,对于难以蓄藏唐宋剧迹的他来说,不仅是经济上获益,在艺术创作上也是一次很好的自我提高的机会。因此可以说,仇英和他这些年轻的赞助人之间,是一种双赢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两者的名字都随着仇英的画作,流传后世。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注 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高居翰:《中国绘画中画家与赞助人交易的各种类型》,见李铸晋编、石莉译《中国画家与赞助人——中国绘画中的社会及经济因素》,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页13。

2 路易斯·尤哈斯(Louise Yuhas):《赞助人王世贞》,见李铸晋编、石莉译《中国画家与赞助人——中国绘画中的社会及经济因素》,页119。

3 张丑:《清河书画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页276。

4 张丑:《清河书画舫》附《真迹日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页668—669。

5 范景中:《书籍之为艺术》,见《附庸风雅和艺术欣赏》,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年,页124。

6 张丑:《清河书画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页613。

7 据项元汴题明四家各作,当时一卷之酬,仅三四金,则一百金已是巨额报酬,五百金恐过奢矣。

8 顾复:《平生壮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页382。

9 张小庄编著:《清代笔记、日记绘画史料汇编》,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3年,页278。

10 台北“故宫博物院”编:《明四大家特展:仇英》,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2014年,页318。

11 封治国:《与古同游:项元汴书画鉴藏研究》,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年,页18。

12 张丑:《清河书画舫》附《真迹日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页675。

13 梁颖编校:《吴湖帆文稿》,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页52。

14 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下卷,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页36。

15 祝允明:《怀星堂集》,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页613。

16 张丑:《清河书画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页615。

17 李维琨:《明代吴门画派研究》,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 年,页81。

18 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下卷,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页135—136。

“艺术鉴藏丛书”是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策划出版的系列丛书,一贯以艺术鉴赏的思路为要旨,《佣书读画录》是“艺术鉴藏丛书”中新近增加的一辑。

前两辑为祁小春《山阴道上(王羲之书迹研究丛札增补修订版)》、余辉《画里江山犹胜:百年艺术家族之赵宋家族》,涉及书画、文史、古籍、鉴藏等。本书内附218幅高清彩图以供读者宴飨。

苏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李军从平时所见各大博物馆藏品一手资料入手,尤以苏州博物馆馆藏中不曾露面的遗迹,发掘有明以来文人名仕“不为人知的细节”。

· 南 | 山 | 新 | 书 | 推 | 荐 ·

艺术鉴藏丛书

《佣书读画录》

Notes on Ancient Books

and Chinese Paintings

李 军 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谦慎题签,范景中先生推荐

文风细腻,文献功底扎实

目 录

千古穹碑有遗墨——明人王理之生平及三贞碑考略

易代之选中的吴门墨影——兼论清人对明代手札之收藏与摹刻风尚

赵氏湘管斋刻帖与明人书迹收藏

木石缥缃:苏州博物馆藏善本古籍碑拓撷英

沈周小像三题

再论文征明的小楷《落花诗》

文征明及其子孙的藏书

唐寅的藏书

仇英的艺术赞助人

附:十洲展中的仇英用印

曹氏家藏《楝亭图咏》卷佚诗考——兼论此卷的流传改装问题

松下清斋陆氏事迹考

魏锡曾生平新证——以新发现的《显考稼孙府君行述》为中心

烟云过云自怡悦:过云楼顾氏四世及其收藏

潘祖荫《攀古楼彝器款识》编刻小考

吴大澂《篆书论语》考

翁同龢的黄州——从翁氏晚年的临苏卷子说起

光绪时期吴昌硕在苏事迹补考

百年哭女诗一卷砖塔铭——记顾翼东旧藏王同愈诗书卷

陆氏家藏《廉夫公墓志铭》初拓集锦册述略

渡海印人三题

梅景传家之证——记《金玉其相》册

吴湖帆的悼亡

潘静淑的绝笔

书出《东庙堂》

绿遍池塘草

吴湖帆潘静淑画册

花笺随札四则

纸上春水桃花浪

同春馆去买新笺

梅花笺摹喜神谱

永明砖拓入新笺

△ 《佣书读画录》内页

作者简介

李军,笔名申闻,江苏苏州人。

苏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2011年秋,进入苏州博物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文物与博物馆学、版本目录学等。

先后主持策划 “木石缥缃——苏州博物馆藏古籍碑拓”“烟云四合——清代苏州顾氏的收藏”等特展。近年著有《访古与传古——吴大澂的金石生活考论》《春水集》,编有《题跋古今》《上海鬼语》《二叶书录》等。先后在《文献》《中国典籍与文化》《汉学研究》《书目季刊》《东亚文献研究》《版本目录学研究》《书法》《国家博物馆馆刊》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

一键购买《佣书读画录》

¥UlgQbE6Lc7j¥

可直接进入中国美院出版社官方微店购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