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 宜居街区该是啥模样?老城区要创建省级宜居示范街区,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造和提升呢?7月27日,来自省内外的20名高校学生和南京的9名小学生,经过一周现场调研和集中设计,在“姚坊门省级宜居示范区暑期工作营”的闭营式上拿出成果,为南京栖霞的姚坊门片区在全省首批创建省级宜居示范街区提供创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离居住地步行最远10分钟距离内,就应该能找到锻炼场地,这是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的‘十分钟体育健身圈’概念。姚坊门街道的居民目前缺少近距离的户外活动空间。我们小组经过调研评估,聚焦于姚坊门宜居健身圈的设计,并选择地铁站西北角的绿坡,设计了一层为地铁出口与消费空间、二层为社区老人儿童活动游憩场所的综合体……”第一个登台的陈如同学介绍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姚坊门片区老年人口多,特别是拆迁安置小区里,老年人口的比例达24.8%,他们的社交需求很强烈。片区里的邻安路车辆少、环境安静,建议拓宽人行道,增加步行空间,更换行道树,在路边设置坐椅,方便老年人乘凉交流。”陈庆同学所在的小组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对片区的适老化改造进行了详细设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金尧花园现有35%的家庭参与垃圾分类,如何提升这一比例?我们从优化小区内的垃圾桶布点入手,根据小区机动车、非机动车和居民的动线,重新设计了垃圾桶的分布位置,其中特别设计了车行友好垃圾桶2处,方便开车的业主扔垃圾。”来自东南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研究生肖成玲代表小组介绍他们的设计方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与大哥哥、大姐姐们的“专业范儿”不同,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们从自己的视角提出了问题,也努力给出解决方案。来自尧化街小学四年级的杨洋说,现在的垃圾桶太高了,不方便小朋友扔垃圾,他设计了一个能吸收太阳能并通过语音控制升降的智能垃圾桶。另一个小朋友仇亚楠说,经常在路上看到狗狗大小便,她设计了狗狗厕所,希望路上能更干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学生们贡献的智慧,不仅获得了姚坊门居民代表点赞,也得到了规划专家们的肯定。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袁锦富称赞学生们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宜居”的内涵,既有专业功底,也有关注细节、热心公益的精神,希望大家经过这次历练,更加关心社区的营造,共同建设美好家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省城市规划研究会理事长张鑑点评说:“一个街区是不是宜居,居民说了算,特别是由身处其中的老人、孩子说了算。健身、休闲、绿化、买菜、垃圾投放……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方面,是决定街区是否宜居的重要方面。”他认为,学生们选择不同角度做的5个方案很好,既有创意也有诗意,其中很多想法可以吸收转化到今后省级宜居示范区的规划设计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省今年全面推动既有住宅和老旧小区的系统宜居化改造试点,实施宜居城市建设。除了南京栖霞区姚坊门之外,还有南京鼓楼区的天津新村和阅江楼片区、宜兴东氿新城、昆山中华园也入围首批5个省级宜居示范街区试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来源:新华日报\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09371854988954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