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者:还真有,真实的人鱼跟传说差太远\"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为什么我要让孩子看这本《故宫里的博物院·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strong\u003El 有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大多数科普类书籍都枯燥无味,哪怕是专门为孩子们编纂的科普书籍,为了保留其真实、严谨的特性,相比而言也多是平铺直叙,而这本《故宫里的博物院·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在介绍海洋中的生物时,结合了历史、民俗、神话等多个方面综合进行解说,比如在讲到鲟鱼的时候,作者用了我们熟知的一个神话故事作为开篇来讲述鲟鱼的特性,那就是“鲤鱼跳龙门”,所以说鲟鱼又叫“龙门撞”,因为传说大禹渗水时鲟鱼被河水冲下瀑布,无法返回故乡,大禹承诺说如果跳过龙门,则让它们化鱼为龙,腾云上天。学者:还真有,真实的人鱼跟传说差太远\"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丰富了海洋知识,又拓展了孩子想象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在这本《故宫里的博物院·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介绍每一种物种的篇幅下面,都有该物种的文献备注,以此来增加本书中记录该物种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与此同时,有些物品篇幅旁边还记录的有古代诗人或者词人对该物种的诗词描述,比如在介绍《神龙》这一章节的时候,作者在后面引用了苏轼的《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唐朝商人李商隐曾经做过一首诗叫《锦瑟》,诗中有这么两句:\u003Cstrong\u003E“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u003C\u002Fstrong\u003E,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是李商隐在诗里使用了关于“鲛人”的传说,翻译一下是这样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被遗弃在大海里的明珠,在月亮照射下晶莹发亮,有如鲛人的眼泪;蓝田山中出产美玉,有玉之处烟霭蒙蒙,而人们只见山中烟霭而不知玉在何处,美玉如同沧海遗珠一样无人赏识。\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鲛人”是什么呢?《搜神记》中曾有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翻译成白话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有一种住在南海里的生物叫鲛人,有着像鱼一样的生活特征,可是长得十分像人,他们擅长织绡,流下的眼泪可以变成珍珠。\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38189831-8968-4600-8661-7539e83f819e\"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900\" alt=\"美人鱼只存在于童话?学者:还真有,真实的人鱼跟传说差太远\"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我曾经看过一个名叫《灵魂摆渡》的温情恐怖连续剧,其中有一集主题讲的是“鲛人”的故事,大致意思是这样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一个叫玫瑰的女孩跟丈夫深爱,因为遭遇海难死在了海上。然而诡异的是,突然有一天玫瑰又回来了,并且性格变得跟原来完全不一样,每天要喝大量的水,喜欢吃生肉。后来经过摆渡人调查发现,此玫瑰非彼玫瑰,原来的玫瑰真的已经死了,回来的是玫瑰是鲛人化成的,因为玫瑰过于思念丈夫,就用自己的灵魂跟鲛人做了交易,由鲛人代替她回来跟丈夫再续前缘,最终生下了一个孩子再次离去。\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食汝之肉,携汝之愿”,好心的鲛人变为故去之人,带着故去之人的记忆和习惯,去陆地寻找生前挚爱之人,然后借腹生子,将死去之人再次重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事实上,不仅仅是《山海经》里对鲛人有着记载,还有一本名叫《海错图》的书里,也有着关于鲛人的记载,大致内容跟《山海经》差不多。\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651c2d21a3a540bbad154b0384adfbdf\" img_width=\"800\" img_height=\"800\" alt=\"美人鱼只存在于童话?学者:还真有,真实的人鱼跟传说差太远\"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海错图》是一本什么样的书?\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海错”是我国古代对于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和海产品的统称,取《尚书·禹贡》中“厥贡盐絺,海物惟错”之意,而“海错图”顾名思义就是海洋生活和海产品的画册合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经常会听说古代的文人墨客擅长画梅兰竹菊、花鸟人物,却很少听说有人画珍稀动物的,更何况是海里的动物。那么这个《海错图》的作者又是何方神圣呢?在消息闭塞的古代,竟然能画出深海里的生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海错图》的作者叫聂璜,字存庵,号闽客,据说是钱塘人,也就是咱们今天说的浙江杭州人士,具体生辰卒年不详,历史文献上也找不出任何关于聂璜的记载,所以我们只能通过这本《海错图》里的题序、赞、跋文等内容来考辨,推断出作者有可能是明末清初人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聂璜其人学识渊博,爱好广泛(似乎大多学识渊博的人都是这样),对于学术研究有着极其专注的吃苦耐劳精神。他的前半生居于台州、温州一代,在康熙二十六年绘制完成《蟹谱三十种》,后半生则云游四方收集各种物种知识,翻阅典藏书籍,记录各种物种的生存环境、存在的依据及特征,把它们写下来、画下来,最终于康熙三十七年绘完其余物种,跟蟹谱部分合集成了《海错图》。\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362f8cf0-2c11-47e9-89e4-04a0a95b6fba\" img_width=\"1023\" img_height=\"682\" alt=\"美人鱼只存在于童话?学者:还真有,真实的人鱼跟传说差太远\"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海错集》一共有四册,至今为止一至三册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第四册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据说乾隆皇帝曾多次翻阅《海错集》,从一个细节就能考证出这一现象的真实性,那就是这套图册每一本开篇第一贴画画钤有“乾隆御览之宝”“重华宫鉴藏宝”“石渠宝笈”等印,由此可见当年乾隆皇帝对这套书的喜爱之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即将到来的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为了以更通俗易懂的形式把这套《海错集》里的内容展示在我们面前,故宫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特地为了广大少年儿童策划了名叫《故宫里的博物院·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的一套书,这套书以《海错图》为蓝本并从中甄选了四十种动物,又从各种史书、笔记、小说等古代文献中选取素材,用讲故事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物学知识融合在一起,并辅以《海错图》原画及所配文字,打造了一本适合儿童阅读的通识类读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本书即风趣幽默又通俗易懂,给孩子们讲述历史海洋生物故事的同时,又融入了许多相关的神话传说、文化渊源、历史演变等,以此让孩子们综合了解海洋生物。\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b8a604b3-787d-4225-bfa9-f7e5ae4a8fd4\"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760\" alt=\"美人鱼只存在于童话?学者:还真有,真实的人鱼跟传说差太远\"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为什么我要让孩子看这本《故宫里的博物院·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strong\u003El 有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大多数科普类书籍都枯燥无味,哪怕是专门为孩子们编纂的科普书籍,为了保留其真实、严谨的特性,相比而言也多是平铺直叙,而这本《故宫里的博物院·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在介绍海洋中的生物时,结合了历史、民俗、神话等多个方面综合进行解说,比如在讲到鲟鱼的时候,作者用了我们熟知的一个神话故事作为开篇来讲述鲟鱼的特性,那就是“鲤鱼跳龙门”,所以说鲟鱼又叫“龙门撞”,因为传说大禹渗水时鲟鱼被河水冲下瀑布,无法返回故乡,大禹承诺说如果跳过龙门,则让它们化鱼为龙,腾云上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至此,我们又通过“鲤鱼跳龙门”这个故事来理解了鲟鱼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那就是“洄游”。当然了,真正的鲟鱼洄游可不是像神话里说的为了“跳龙门”而是为了找合适的产卵场所,繁衍后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看,融合了神话故事的科普文章就诞生了,即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了“鲤鱼跳龙门”的神话故事,又让孩子们了解了鲟鱼的生活习性,真的是生动有趣啊。\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f3a0207c084454296a95c78f7ed39fb\" img_width=\"640\" img_height=\"613\" alt=\"美人鱼只存在于童话?学者:还真有,真实的人鱼跟传说差太远\"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strong\u003El 有料\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曾经有一次跟孩子一起吃鲈鱼,孩子觉得味美鲜嫩、少刺不腥,于是孩子好奇就问我鲈鱼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特点什么的,我一句都答不上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这本书里,作者在介绍鲈鱼的时候,并没有一上来就介绍这个鱼生活在哪、生活习性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等等,而是配以范仲淹的诗“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来形容鲈鱼的味美,又讲一个西晋文学家张翰因为爱吃鲈鱼而辞官的小故事,让孩子们了解了鲈鱼的产地、季节及生存环境等等特点,巧妙地把诗词歌赋跟生物特点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既补充了与动物相关的文化历史知识,又让我们了解了我们国家的饮食文化,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文学修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还有我开头说的那个“人鱼”,我家孩子从小就听过《美人鱼》的故事,可是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孩子情不自禁叫:“妈妈,这是人鱼吗?这可不是美人鱼,这是丑人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人鱼是否真的存在呢?有学者考证,人鱼可能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海洋生物儒艮,主要生活在太平洋、印度洋等热带和亚带海域中。它们性情温和,行动缓慢,能发出尖锐的叫声。据说,儒艮妈妈会抱着小儒艮在水面上哺乳哦。\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32ba8e41b3b4d62a599ee5f171409ed\" img_width=\"639\" img_height=\"643\" alt=\"美人鱼只存在于童话?学者:还真有,真实的人鱼跟传说差太远\"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这些知识都或者是结合了生活中的细节、或者结合了神话故事的内容,通俗易懂地让孩子了解了很多海洋生物知识。\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strong\u003El 有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书中在介绍每一个海洋生物的时候,都在该物种的介绍下方配以惟妙惟肖的图形,以此增加孩子的直接感觉,比如介绍海和尚的一篇里面,书中是这样说的:康熙二十八年,有渔民从大海里捕到了一只类似鳖的动物,可是奇怪的是,它竟然长着人头,生有人的五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仅仅看这样的文字,我们是否想象不出是什么样的人头鳖身的东西?而当年的聂璜竟就根据民间人士的描述,再加上自己的猜测和脑补,画出了“鳖身人首”的名为“海和尚”的物种。\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684ec12181044ca9f8ada7bf07ce30f\" img_width=\"580\" img_height=\"311\" alt=\"美人鱼只存在于童话?学者:还真有,真实的人鱼跟传说差太远\"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丰富了海洋知识,又拓展了孩子想象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在这本《故宫里的博物院·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介绍每一种物种的篇幅下面,都有该物种的文献备注,以此来增加本书中记录该物种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与此同时,有些物品篇幅旁边还记录的有古代诗人或者词人对该物种的诗词描述,比如在介绍《神龙》这一章节的时候,作者在后面引用了苏轼的《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这首诗用充满奇幻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描绘作者送别王胜之的难舍难分之情,说其离去时乘飞车,凌彩雾,以青鸾驾驶,有红鸾陪乘。作者用游仙的比喻来称赞王胜之的品德高洁,也充分运用了自己的想象,把自己对龙的崇敬相结合了起来,描绘了诗人的眼中之景和心中之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配合着古诗和作者聂璜想象中龙的图画,书中又给我们科普了关于“龙”这种生物的来源和特性,让我们知道了龙是作为图腾的一种存在,是古人的一种理想和情感的寄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无畏精神、尊贵、善良、吉祥等一切美好品质的象征,并且让我们在千百年来的传承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龙文化。\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0599cded-9d34-4680-8434-c67f8701ecc0\"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1184\" alt=\"美人鱼只存在于童话?学者:还真有,真实的人鱼跟传说差太远\"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与此同时,书中又用通俗易懂的语句告诉孩子们,龙是现代十二生肖中唯一一个虚拟的形象,这充分证明了龙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看,即有历史文献又有古人的想象,即让孩子了解了实际物种又和神话故事结合起来,即丰富了孩子的海洋知识,又充分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多有趣的一本书啊。\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为什么我们要让孩子对日常熟知的海洋生物更了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生活的地球,海洋占着70.8%的面积,因为海洋本身对污染物有着巨大的搬运、稀释、扩散、氧化、还原和降解等净化能力,所以保持海洋良好的环境及保护海洋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没有办法带孩子一一去见识真实的海洋生物,只能从书中一点一滴地去了解关于海洋的一切。\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8de980e5-72a2-4d7a-9602-87bce0971cf0\"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00\" alt=\"美人鱼只存在于童话?学者:还真有,真实的人鱼跟传说差太远\"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在这本书中,除了上面我提到的那些物种以外,实际上还记录了很多我们日常经常见到和吃到的海洋生物,比如苏轼诗中“蒌蒿满地芦芽短,\u003Cem\u003E正是河豚欲上时”里的河豚,书中用苏轼拼死吃河豚的故事来告诉我们,河豚其实是有毒的,但我们智慧的古人在吃河豚的同时,又找到了解毒的东西,比如蒌蒿。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一物降一物”呢?\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还有我们熟知的带鱼,这可是我们常见的饭桌上的美食,然而大多时候孩子们只是看到了带鱼的形状、尝到了带鱼的美味,却对带鱼的生活习性一无所知,看了这本书我们就知道,带鱼生活在海洋中,有昼夜垂直移动的习惯,白天群栖于海水中下层,晚上又上升到表层活动。而且带鱼十分贪吃,凶狠无比,看起来一大群挺和睦,其实它们还会吃自己的同类呢,在其中一只带鱼有危险的时候,其它带鱼不是过来相救,而是趁人之危分食它的肉。\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此以外,书中还有关于印鱼、箬叶鱼、跳鱼、海马、鳄鱼等等50多种海洋物种的介绍,由于篇幅有限,在这里我就不多多介绍了。\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42b085338664dd7a4468cbbc9066642\" img_width=\"666\" img_height=\"486\" alt=\"美人鱼只存在于童话?学者:还真有,真实的人鱼跟传说差太远\"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有人说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教育,我们没办法带孩子行万里路,就带孩子读万本书吧,让孩子通过看书了解世界,了解人生!\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我是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u003Ca class=\"tteditor-mention\" data-name=\"陪宝宝写日记\" data-uid=\"58986007329\" data-id=\"false\" data-concern-id=\"false\"\u003E@陪宝宝写日记\u003C\u002Fa\u003E,也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帐号:陪宝宝写日记,共同探讨育儿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81538650777242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