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等8省市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迈向更科学更公平的目标

重庆等8省市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迈向更科学更公平的目标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各项重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2017年,上海、浙江第一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平稳落地,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二批改革试点顺利启动。两批试点省份在完善高中育人方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优化高校选才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有益经验。

2018年,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考改革,按照“坚定改革方向、坚持稳中求进、注重综合施策”的基本思路,教育部在有关省份开展改革条件自评的基础上,组织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对申请启动改革的省份逐省进行了实地评估,确定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18年,上述8省市已就启动改革工作对本地教育系统进行了安排和部署。

目前,8省市结合本地高中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组织等实际,因地制宜制订了改革方案,将由各省向社会发布。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按照“时间服从质量、进度服从效果”的原则,组织专家对后续省份进行实地评估,成熟一个进入一个,确保改革蹄疾步稳、有序推进。

那么首批高考改革的省市:上海、浙江,4年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具体有哪些进展?相比以前有哪些变化?随教育小信一起看《中国教育报》报道↓↓↓

迈向更科学更公平的目标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四年回眸

伴随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在上海、浙江的平稳落地以及在全国的逐步推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高考改革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更加公平、素质教育导向更加彰显、人才选拔方式更加科学规范的期许中走过了4年多的探索历程,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各项重大改革任务均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圆满实现了《实施意见》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向着更科学、更公平的目标继续前行。

高考改革关键词让“多选”成为一种常态

没有原先“3+1”式的固定考卷,没有文理分科的限制,当年参加上海新高考的考生,在语数外3门必考科目外,还可以从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理、历史、政治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选出任意3门,组成自己的考试方案。通过学业水平考试科目“6选3”的选考制度,增加学生的选择权,促进学生有个性、有特色地发展,是新高考改革的初衷。

高考改革关键词

让“多元”成为一种状态

而伴随“3+3”而来的,是一连串的实际问题:学生选课会有20种排列组合,这些课怎么开齐?从“+1”到“+3”,原来150分的科目,变成70分的等级考试,学习的内容变了,考核的重点也变了,课要怎么教?从两天4场考试,到3年多次考试,学生的精力怎么分配?

“要扭转应试教育倾向,改变一考定终身,学校的改革肯定伤筋动骨,但这一步一定要迈出去。”“高中也想多样化发展,但一考定终身的框架下,学校的空间太有限了。新高考的评价方式变了,学校的天地宽了。”

高考改革关键词

让“贯通”成为一种时态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触及的不仅是考试内容本身,无论是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对高中的评价,都有了新方案和新路径。“学生不是功利地去做课题研究,处在一种崇尚创新、鼓励研究的氛围里,他们不由自主就会参与,这对于人的未来培养极为重要。”在新高考格局下,高校、高中乃至全社会都倡导学生多元化发展。学生积极参与各项研究性学习,让所学知识和外部世界建立联系,学生便有更高的自信和自我认同。评价一项改革是否成功,满意度是一个重要指标。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走过4年的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先试先行、建立体系,到扩大覆盖面,积极探索省域推进路径,正向更加科学、更加公平的目标一步步靠近。

重庆等8省市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迈向更科学更公平的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