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买过日本手帐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在一些较和风的手帐或日历上,会标注月份的「别称」,像是12月被称為「师走」、3月是「弥生」(弥生)、10月是「神无月」…….等。这些富有诗意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逸行酱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

  

Question1

  

什么是「日本和历」

  日本历是日本使用的历法,以前日本一直使用中国农历。 1868年明治维新后,于1873年废除天保历,改为使用格里历,废除旧历新年,但许多日本手帐或传统月历上仍能看到这些美丽的月份别名喔!

  

睦月

  在日本旧历的一月称为“睦月”,现在也用作于现行新历中1月份的别称。关于睦月这个说法的由来众说纷纭,其中最有力的说法认为它表达的是亲朋好友们一起聚集起来和睦亲昵进行宴会的含义。另外,也有“元月”、“萌月”、“生月”等等说法。

  

如月

  如月是从「衣更着」一词演变而来,原意是此时残雪渐融,身上的厚重衣物要适当换下。因日文读音相同,所以写成如月二字,用来指代月份。同时2月也是梅花初绽的季节,因此有时也会看到「梅见月」这个别名。

  

弥生

  「弥」字有「越来越……、更加…...」的意思,3月份是春回大地的季节,繁花渐盛、草木日益茂密,在日文中称作「木草弥や生ひ月」,意為「草木日益生长的月份」,因此取「弥生」两字来为3月命名。由于传统历法的3月份以现行历来看,大约是落在3月下旬之后到5月中旬之间,正好也是樱花绽放的时期,因此3月份也称为「花月」、「花见月」或「樱月」!

  

卯月

  来到和历的第四个月份,其实已逐渐迈入夏季了,正是「卯花」盛开的季节。这种白色小花的学名为「齿叶嫂疏」,原产于日本,有着细密如雪片的花瓣,相当优雅。

  此外,4月也是准备种植新苗的季节,因此也有「植月」的别称。

  

皐月

  气候回暖的5月,最适宜插秧播种,因此被称为「早苗月(さなえつき/ sanaetsuki)」,后来简化为「さつき/satsuki」。汉字写为「皐月」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五月盛开的杜鹃花在日文中也称为「皐月」!

  

水無月

  说到6月便是每天下雨的梅雨季节。那为什么是“水无月”呢?其实这里的“无”不是“没有”的意思。是连体助词“の”的意思。也就是“水之月”的意思。阴历6月,放到现在就是6月下旬~8月上旬左右,是稻田引水的时期。因此便叫做水之月、水无月。

  

文月

  7月,首先想到的便是浪漫的七夕。对日本人来说,7月是歌颂「彦星(牵牛)」和「织姫(织女)」的季节,许多人更会吟诗供奉,也因此7月被称为「文月」,充满了文学气息。

  

葉月

  和历的第8个月份,时序已悄悄步入夏末秋初,是落叶的季节,日文裡叫做「叶が落ちる(はがおちる)」,同时也是第一批由北方远渡而来的雁子造访的季节,日文為「初雁(はつかり)」,因此将8月份称為「はづき」,汉字写為「叶月」。

  其他8月别称还有「南风月」、「月见月」等。

  

長月

  进入9月后天气明显转凉,夜晚时间也逐渐拉长了,因此将9月称為「夜长月」,后来简称为「长月」。其他的9月份别称还有「菊月」、「红叶月」、「寝觉月」等。

  

神無月

  10月的别名又叫做「神無月(かんなづき)」,它源自“10月的时候全日本的神都要聚集到出云大社,因此其他地区就没有神存在”的说法。各地的神仙都不在了,因此就有了“神不在的月份=神无月”的说法,而众神云集的出云地区则一般将10月称为「神在月(かみありづき)」。

  

霜月

  10月「神无月」结束后,进入11月份,神明们也纷纷归乡,因此有人会把11月称为「神归月」。由于气候明显进入秋末冬初,早晚特别寒冷易结霜,因此11月有「霜降月(しも子りつき)」的别称,简称为「霜月」。

  

師走

  相较于其他月份别名多是与时序、气候相关,一年之中最末的12月份被称为「师走」,原因是到了年末接近新年期间,日本人会有祭祖的习俗,因此和尚(日本人也称「师」)们为了到家家户户去诵经,忙碌地东奔西走,便称为「师走」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