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立足资源、发展产业”,他们一是用扶贫资金5万元,购买优质猪仔110头,分发55户贫困户分散饲养,不具备饲养条件的由小型养殖户有偿代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该合作总社还承揽邻近旧村拆除复垦工程,为该社新增土地30余亩,硬化文化广场400平方米,砌筑排洪沟160米,兴建管涵3座,整修残垣断壁900平方米,砌筑垃圾池6座,在有效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再为贫困户增加务工收入5万余元。

"\u003Cp\u003E地处兴县东北的奥家湾乡孙家庄村,是一远离县城25公里、地理位置极为偏僻的贫困村。抗战时期,这里曾是八路军358旅指挥部所在地,著名的“阳会崖战役”48位八路军牺牲战士就曾掩埋这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该村现有农业人口648人、228户,土地总面积5100亩,其中基本农田2611亩,撂荒地和未利用土地2489亩。截至2018年退耕还林4000余亩。建档立卡贫困户150户、365人,其中五保户14户、16人,贫困发生率56.3%。2016年、2017年脱贫56户、161人,2017年末剩余贫困户94户、204人。村内基础设施严重欠缺,种植业为其唯一产业,村集体无任何收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针对如此贫困状态,2018年3月,乡党委、乡政府果断对孙家庄村支部班子进行了调整,选派齐利云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从此开启孙家庄加快脱贫攻坚、加速经济发展的新征程,并不断收获新成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是坚持党建统领,积极转变党员干部思想作风。新使命、新担当,新支部班子深刻分析孙家庄村长期贫穷落后的原因,根本在于“两委”班子缺乏战斗力、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好,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建设中少了应有的责任担当。为此,他们反复组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学习党章党规,重整队伍、重建信心,突出开展“强党建、转作风,提素质、助脱贫”活动,确定“脱贫攻坚”为全体党员干部最大责任,“公开、公平、公正”为支村“两委”工作最基本原则,“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为每个党员干部必须的担当,积极引导大家勇立潮头、不惧艰难,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服务大局、服从大局,努力改变孙家庄村贫困落后面貌贡献智慧力量。以此为基础,分析致贫原因,制定整村脱贫措施,努力以新思路、新状态、新业绩赢得群众信任、支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是合作总社牵头,全面推进产业发展、群众增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有效增强了全村干部群众想发展、盼发展、谋发展的信心决心。“两委”干部趁热打铁,制定产业脱贫总思路,认准本村山色秀美、降雨多,地表水充足、森林覆盖大,污染指数低、日照时间长等天然优势,把养殖业、生态农业及中药材种植业列为首选发展产业,以此力推发展、力促增收致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当需大胆开拓、积极创新。针对无资金、无场地、无人手状况,齐利云引领支村“两委”一班人员迅速成立村经济发展合作总社,倡导村民以土地、闲置资产、闲散资金入社参股,以解决办企兴业中资金短缺、土地零散、个户经营等种种困扰、制约,抱团取暖、合力发展。方案经反复讨论、深入宣传、积极引导,获得群众支持,并本着自愿、自由原则,当年五月即有144户、382人入社,吸纳股金38.2万元,其中贫困户94户、204人,贫困户入社覆盖率达到100%;到2018年7月二次入社64户、176人,再增资金17.6万,合作总社社员达到208户、558人,注册总资金达到55.8万元。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社员变股东,其做法与全县后来全面推广的农村“三变”改革不谋而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立足资源、发展产业”,他们一是用扶贫资金5万元,购买优质猪仔110头,分发55户贫困户分散饲养,不具备饲养条件的由小型养殖户有偿代养;为提高肉食品质,饲养过程实行传统纯粮饲养和放养相结合,严格控制全价饲料使用,年终由合作总社统一回收出售。该项目为55户饲养户每户增收2000元。同时,鼓励14户贫困户购进并饲养能繁母牛14头,除每户享受财政补贴6000元外,到2019年年初14头母牛各繁殖牛犊一头,每户贫困户增收8000元。二是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种植,既有效解决土地产能低下、退耕还林田得不到较好利用问题,又可有效遏制水土流失。为此,该合作总社先后流转土地2500余亩,利用扶贫资金12.7万元,自筹资金10万元,林下种植柴胡530亩。该项目与山西优创元中药材加工有限公司签订技术服务、产品保底回收订单合同,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种植经营模式和保底分红(240元\u002F亩)+股权收益(合作社55%,村集体5%,社员40%)+退耕还林补贴(300元\u002F亩)+务工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稳定的产、供、销经营渠道,到2018年6月全部完成530亩的种植任务,且出苗良好、长势喜人。60余名贫困人口全程参与种植,仅务工收入就增加11万余元。三是利用孙家庄村属季风性雨林气候、海拔较高、昼夜温差较大、天然自生林较多等独特的气候优势,积极发展食用菌特色产业。2018年7月,经合作总社社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利用自筹资金20万元,整合扶贫资金19.5万元,流转土地10亩,成功创建食用菌大棚20座、可容纳香菇菌种10万袋、年产香菇15万斤的食用菌产业园,当年9月份购进菌种6.5万袋,至今年6月底实现产业收入10万元,增加贫困户务工收入5万余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该合作总社还承揽邻近旧村拆除复垦工程,为该社新增土地30余亩,硬化文化广场400平方米,砌筑排洪沟160米,兴建管涵3座,整修残垣断壁900平方米,砌筑垃圾池6座,在有效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再为贫困户增加务工收入5万余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变”改革结硕果,“乡村振兴”奏强音。2018年,孙家庄村每口人在合作总社分红100元,土地保底分红240元,给贫困户、特困户及8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白面160袋。村民在本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务工收入总额24万元,加上种植养殖收入和退耕还林等转移性收入,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余元,“两不愁,三保障”获得重大突破,提前实现整村脱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是立足新起点,奋力攻坚克难与全县人民共奔小康。党建统领,合作社牵头,孙家庄村工作突飞猛进、成果显著突出。成就面前,支村“两委”一班人员不骄不躁,清醒认识差距不足。2019年他们再制定“党建引领全局,转作风、定基调、绘蓝图”及“一基一场一园区做支撑”“两个项目保穿吃”“五大辅助做保障”“一建一整助脱贫”的攻坚克难奔小康新目标规划,引领全村经济跨越新台阶。一是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紧紧围绕“六破除”“六着力”“六坚持”,对标一流、查找不足,努力提高全村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和责任担当。二是利用“一县一策”项目资金,坚持以合作总社为承载,在原有530亩生态林中药材种植基础上再发展林下柴胡种植2000亩,力争到2020年全村林下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突破3000亩;利用上级财政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再吸收8到10户贫困户入社入股,新建年出栏300头生态养猪场一座,实现年创收30万元;利用“一村一基”产业资金,在原有20座食用菌大棚基础上,再扩建占地4000㎡标准化食用菌大棚10座,到2019年秋购进香菇菌棒10万袋,种植羊肚菌5棚,形成春夏秋一年三季产姑30万斤、年产值120万元的食用菌产业园。三大产业、三条致富路,贫困户仅此务工收入每人每年即可增加2500余元。三是着力抓好生态扶贫、光伏扶贫两个项目,应抓尽抓危房改造、社会兜底保障、特色种植、基本医疗、技能培训等辅助保障,坚持不懈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一建一整”助力脱贫工程,全方位、大格局推进脱贫攻坚及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张明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吕梁日报\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40605967817165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