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去年某个时候,福州一家零售业企业高管王先生离开了他奋斗近十年的公司。\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一位曾经在麦德龙工作,如今在某有零售企业负责商品的女性经理人表示,她对自己的职业并不感到焦虑,因为这些年零售业的本质没有变,而她掌握的核心技术足以应对工作需要。

"\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764c6f8c71ee469683081156edd78aa8\"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37\" alt=\"零售经理人的“中年危机”\"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来源:第三只眼看零售 作者:赵向阳\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前段时间,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公司优化中层的动作让一些身居要职的经理人感到无比焦虑。“他们年龄在35-50岁之间,看上去依然容貌年轻、身强力壮,但在公司90后眼里,已经算中年人了”。在《财经》杂志的描述中,这是一个在公司不受待见的群体。\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当前的零售业,职业经理人的“中年危机”同样可怕。与互联网企业动辄干掉一个部门或者推行管理层10%末位淘汰,这种干脆利落的裁员相比,零售经理人面临的情况是“温水煮青蛙”。职业天花板已触及,不甘心继续留在公司,却又不敢冒险换工作,公司业务不断调整,身处“舒适区”却又如履薄冰。\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我们以1996年-2000年这段中国零售业初创时期为起点,当时大学毕业入行的零售人如今在40岁-45岁之间,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在传统零售业数字化转型时期,他们的知识体系日益老化,身价逐渐缩水。此外,因为家庭、年龄、心态等多方面因素,这帮中年零售经理人可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小。\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职业经理人要有危机意识,因为中国的企业变化太快了,每隔十年就是一次换代。职业经理人为一家企业奋斗终生是不存在的”。资深零售人万明治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公司业务调整,我们被边缘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近段时间以来,委托《第三只眼看零售》寻找工作或者转型机会的零售经理人逐渐多了起来。他们都有类似情况,公司被并购或者业务发生巨大调整,职业前景迷茫。\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百佳超市一位部门负责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自永辉、百佳合并以来,永辉成了业务主导方,高层对他这个部门态度暧昧,没有明确说要裁撤,但也没有具体的工作安排,他们成了被边缘化的一个群体。多年的职场经验表明,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他需要为自己寻找出路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去年底,超级物种一位区域合伙人级别的高管也在多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当时,正值永辉云创剥离上市公司,战略调整给职业经理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据悉,这位高管如今到了盒马鲜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拥有20多年零售业经验的山东某企业高管至今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跳槽机会。在今年初,他了解到盒马鲜生青岛公司在招聘,希望能够加盟盒马鲜生。但盒马鲜生HR看了这位高管的简历后说,“资历是很深厚,但是年纪太大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零售人跳槽年年有,为何今年格外焦虑?《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在新零售时代,有两个关键因素需要关注:\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第一,零售企业并购整合加剧,裁员随之而生。苏宁并购家乐福之后,一些猎头公司便瞄准这个机会鼓动家乐福的高管跳槽。但事实上,能够被猎头选中的是在公司职位较高,属于金字塔尖的少数群体,大量的中层干部并没有这个机会。\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我们要找的是家乐福中国区副总裁以上的人,低于这个级别不予考虑”。一位猎头公司负责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按照这位负责人的目标,整个家乐福中国区能够被他看好的候选人不超过十个,大量的部门总监、区域经理以及店长等岗位很难有被挖掘的机会。\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第二,互联网的诱惑和泡沫破裂。传统零售从业者尽管不完全认同互联网的一些打法,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互联网企业开放包容的文化、具有竞争力的薪水以及事业爆发式的增长心生向往。因此,在过去几年,不少传统零售企业高管跳槽互联网公司,他们的华丽转身也被没有勇气跳槽的老同事所羡慕不已。\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以京东副总裁冯轶为例,她曾是沃尔玛中国区副总裁,被誉为“中国快消品一姐”。在一些沃尔玛老同事看来,冯轶的转型是他们沃尔玛系统中非常成功的一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零售人都有机会进入京东、阿里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在新零售的背景下,部分传统零售人进入创业公司担任合伙人,但这将面临巨大失败风险。\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第三只眼看零售》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某位曾在沃尔玛担任过大区总裁的资深零售人,在三年时间内先后加入了两家获得A轮融资的互联网创业公司,结果这两家公司先后倒闭。最终这位零售人选择回老家创业,但事业并没有太大起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这也说明一个道理,一些大企业出来的职业经理人有时候会把平台的力量认为是个人的能力,过分相信自己的人脉资源,以至于发生错误判断而耽误职业生涯。\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时机、命运、视野、格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与互联网行业不一样的是,零售企业差异性较大,这使得同样一个岗位在不同的企业,甚至在企业的不同时期,它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都有可能差异巨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举例来说,一个程序员不管在百度、腾讯还是在京东、阿里,他工作需要的知识体系、工资待遇、工作流程,基本上有一个大致的标准。甚至诸如UI设计师、PR经理、地推人员等,都是相对标准化的,这导致了互联网企业的人才虽然流动性大,但找工作也相对容易。\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而零售人才的“非标准化”特性限制了他们的流动性,跳槽机会比较少,这使得零售经理人需要在职业生涯一开始就要善于“经营”自己。\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去年某个时候,福州一家零售业企业高管王先生离开了他奋斗近十年的公司。王先生名校毕业,是麦德龙第一批为数不多的中国籍员工。王先生在麦德龙的第一个岗位是猪肉分割师,需要穿着厚厚的棉衣在冷库里作业。“我手上的刀疤就是在那个时候留下的”,王先生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王先生一度做到麦德龙中国籍员工能触及的最高职位,这个时候,来自家乡福州的某零售企业通过猎头挖他。家乡的召唤以及对方开出的高薪诱惑让他决定离开上海回到福州。\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尽管我的老外上司不止一次挽留,但我去意已决”,王先生表示。在福州这家零售企业,王先生一干就是近十年。而他最近这次离职,一方面是因为公司这两年业绩每况愈下,内部管理混乱所致;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不想再往外调动。\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公司要把我从福州调到其他区域当负责人。说实话,这些年我在外面飘得太久,现在家已经安在福州,我不想再出去了。哪怕公司把我调到总部当一个闲职我也愿意干”,王先生表示,“年过不惑的他已经不想再打拼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来自一家区域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罗先生上演了两进两出的一幕。罗先生在这家上市公司先后任职15年。第一次离职,正值该公司上市前夕,罗先生离开公司去了一家快消品企业,这使得他无缘得以兑现公司给他股权激励和上市之后带来的股票升值。\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对于罗先生第一次离职,一位同事分析称:当时他认为公司上市不会成功,于是就做出了离开公司的决定。\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外面闯荡一圈之后,罗先生又回到了这家上市公司。而此时的公司已经是物是人非,他此前的直接领导已经不再主管他所在的部门;他的一些下属、后辈职位比他还要高。罗先生又在这家公司的多个岗位任职数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如今,罗先生又一次提出辞职,正办理审批程序中。在他看来,这次离职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业务变化太大,而他此前的知识架构无法胜任当前工作的需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自我“经营”层面,原步步高全球采购总监潘元培是比较能熟练驾驭职业生涯的人。潘元培是中国台湾人,2009年前后跟随一帮外籍高管加盟步步高公司。三年合同期满,跟他一起来的外籍高管撤离,潘元培继续留任步步高负责商品直采业务。\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潘元培深切明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对自己在步步高的角色定位很清楚。“我留在步步高为的是培养团队,团队成熟之日就是我离开之时,因为我的薪水太高了。对老板来说,聘用我的性价比并不高”。潘元培表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离开步步高之后,潘元培加盟了印尼当地最大的一家零售集团。在《第三只眼看零售》接触过的零售人中,潘元培是一个非常职业的“职业经理人”。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我曾经一位老板是美国某政客幕后的金主。当时这位政客还在美国阿肯色州当州长。有一次,老板、我还有其他一些公司高管在这里出差。老板给这位政客打电话,Bill你在哪里?电话那边的答复是,我半小时后来见你”。潘元培表示,“从那以后我就明白,当老板问我,Antonio(潘元培英文名)你在哪儿的时候,我就需要在半小时内出现在他面前”。\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为什么不同的零售经理人,职业生涯的后期会有天壤之别?这背后,既有时机和命运的成分,也有一个人的视野和格局在里面。性格就是命运,选择决定出路。\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u003Cstrong\u003E早干嘛去了?沉溺舒适区不值得同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一些零售人看来,万明治是成功洗脚上岸的人。万明治曾担任家乐福江苏苏区总、苏宁超市总经理、中百集团CEO。多年的高管生涯让他很早完成了原始积累,全家移民到加拿大定居。\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现在的万明治以“超市老万”的大V身份参与零售业,在朋友圈看到他时而在加拿大打高尔夫,时而在中国的某个五星级酒店参加会议。\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万明治有个观点,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为一个企业奋斗终身是不存在的。因此,职业经理人要永远具有危机意识,拒绝停留在舒适区,看到机会立马转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万明治的理念在他的职业生涯得到印证。比如,万明治离开家乐福的时候就已经做出判断,大卖场下滑是大势所趋,未来是线上线下融合的时代。“在当时的行业背景下,苏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董事长张近东也给出了很优厚的条件:薪水自己定,团队自己挑”。万明治表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至于后来为什么要离开苏宁,万明治认为,他对行业趋势的判断是准确的,但具体到执行层面,有很多事情是他这样一个分公司的CEO是无法决定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加盟中百集团,在万明治看来是国企改制给了他一个新的命题,一个新的舞台让他发挥。“人生在世,无外乎名和利,在中百集团担任CEO,我更看重的是后者,希望在零售业做出一些成绩”。万明治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对于零售经理人“中年危机”这个课题,《第三只眼看零售》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研,我们发现,女性职业经理人心态比男性职业经理人好,更加自信一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一位在永辉总部任职的女性经理人认为,她不认可中年危机这个说法,只要时刻保持危机感,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就可以了。有着20年工作经历的她很容易找到新工作,工资和职位都会随之上升。\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一位曾经在麦德龙工作,如今在某有零售企业负责商品的女性经理人表示,她对自己的职业并不感到焦虑,因为这些年零售业的本质没有变,而她掌握的核心技术足以应对工作需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笔者认为,这或许跟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有关——女人不需要养家,而男人要养家,负担更重,对工作和收入的要求更高。【完】\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42355349101006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