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我的另一篇问答《为什么战列舰炮台全部前置的很少?》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战列舰主炮布局的发展始末,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垂阅、斧正。

前无畏舰时代(1880年代末-1900年年代中),战列舰一般只安装有前后的2-4门主炮,且主炮的精度基本靠信仰,射速也令人捉急,主炮倍径比短、射程近,同时还缺少先进的观瞄与火控技术。因此在这段时间里,战列舰主炮多采用直瞄射击。事实上,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主炮无论是齐射亦或是轮流射击,并没有什么区别。

为何战列舰开火要齐射而不是轮流射击

↑英国柯林伍德号战列舰,典型的前无畏舰,摄于1883年。留意其首尾两座双联装Mark2型305mm/L35主炮,炮塔为敞开式,无防盾更无装甲。遍观全舰,炮用观瞄设备几乎就只有舰桥、舰尾和前桅上的瞭望台了。

而到了无畏舰、后无畏时代已及我们比较熟悉的条约、后条约时代,随着火控技术的发展,我们所熟知的战列舰作战形式也日趋成熟。

因为战列舰炮塔多采用双联装或三联装的设计(也有KGV、黎塞留、斯特拉斯堡那样的四连装),而战列舰主炮发射时会在炮口产生可怕的高压,相邻的主炮若同时发射,必然极大影响精度。因此为避免炮口暴风影响射击精度,单座炮塔中的不同主炮的射击时间实际上是存在微小的时差的。("时差射击")

为何战列舰开火要齐射而不是轮流射击

↑衣阿华号,摄于1984年(图源美国海军档案馆,U.S. Navy Photograph ,图片编号DN-ST-85-05379)。可见炮口在弹丸出膛瞬间产生的高压在海面掀起的波澜。这样的高压可以对邻近的出膛炮弹精度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由此图也可以看到,主炮并不是齐射的。仔细观察三号炮塔,应是三号主炮刚刚发射,二号主炮紧接着再开火。留意此时的衣阿华号已经完成了现代化改装,舰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舰体中部的127mm副炮也被换成了"战斧"巡航导弹发射架。

流言终结现场:战列舰主炮朝单一舷侧射击,船身是不会后退的。

为何战列舰开火要齐射而不是轮流射击

↑威斯康星号(USS Wisconsin BB-64),摄于1952年的朝鲜,可见时差射击的细节。

为何战列舰开火要齐射而不是轮流射击

↑美国圣保罗号重巡洋舰(USS Saint Paul CA-73),摄于约1966年的越南。美系重巡洋舰的火力布置与战列舰还是极为相似的,不妨拿来举例。在火力需求并不大的时候,非联动式的三联装炮塔甚至可以只升起左右两门炮进行射击("兰花指"),不但能够减少弹药消耗,更能进一步减小炮口暴风的影响。由图,二号炮塔的两炮也是存在微小的射击时差的。(观察炮口烟柱长度)

而对于一条战列舰来说,不同炮塔也需要"错开"打炮。

传统战列舰交战,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测距。但是当时的测距存在成百上千米的误差,于是还需要通过多次试射确定命中目标区域所需要的主炮仰角。为了增加试射的速率,一般将所有主炮分为2-3组进行齐射(如2x4布局一般就进行前、后主炮的分别校射)。而考虑到单发炮弹也必然存在精度误差,于是每次试射时发射的炮弹数量也不能太少。最终为了兼顾试射速度和弹药量,前2后2双联装布局一般就确定为一次4发炮弹,称为半齐射,射击速度比全舰齐射快一倍,更有利于快速矫正误差。

而校射往往需要消耗上百发炮弹、十多二十分钟的时间。沙恩霍斯特第二轮便命中光荣号甲板,俾斯麦在第三轮齐射便击沉胡德号,只能说是命运女神的眷顾。不过在经校射确定主炮仰角之后,战列舰还是会采用齐射的。

关于半齐射,没能找到令人满意的图片,不能直观地向各位读者朋友呈现,十分抱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