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都少不了科学家的功劳。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一个国家科学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这个国家整体水平的高低,所以,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非常重视科学。科学家也是各国最受尊重的职业之一。

说到科学家,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相关领域顶尖人才。他们在国内外有着很大影响力。比如鼎鼎有名的钱学森、邓稼先、杨振宁、钱三强、钱伟长、朱光亚、赵九章、周光召、李政道等,他们都是享誉世界的科技精英。不过,今天我们不聊这些大科学家,而要说说他们的老师——叶企孙。

他开创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培养79名院士,晚年却被折磨到精神崩溃

叶企孙出身上海书香门第家庭,父亲是前清举人。聪慧的资质加上父亲的严格教养,让他小小年纪便熟读经史,并广泛涉猎西方科学文化。

1911年,未满13岁的叶企孙进入了清华学堂,成为清华学堂的第一批学生;1918年,20岁的叶企孙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前往芝加哥大学就读,老师是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P•W•布里奇曼;1920年,叶企孙进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1923年叶企孙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20岁留美,25岁获得世界顶级高校博士学位,这样好的条件,叶企孙完全可以选择留在美国,毕竟当时的中国满目疮痍。然而,叶企孙毅然选择回国,为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贡献力量。

回国不久,叶企孙到清华大学任教,他凭一己之力,开创了清华大学物理系,而后成为清华大学首任理学院院长。

他开创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培养79名院士,晚年却被折磨到精神崩溃

在物理学上,叶企孙有两个重要的研究成果:第一个是与导师W.Duane及H.hpalmer合作,用X射线精确地测定普朗克常数h,为当时精度最高;第二个是在导师P.W.Bridgman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高压强流体静压对铁镍磁导率的影响的研究,达到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水平。

叶企孙的门生遍布世界各地,他的学生杨振宁和李政道,是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获奖后几年,他们才加入美国国籍,其中杨振宁于2017年8月恢复中国国籍);他的学生林家翘,是第一位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中国人(后加入美国国籍);他的学生戴振铎,是第一位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的中国人。

23位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中,有19人是他的学生。他一生为国家培养了79名院士,因此为誉为“大师中的大师”。这样的功绩,在中国历史上,大概找不到第二个。

他开创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培养79名院士,晚年却被折磨到精神崩溃

叶企孙(右三)和朋友合影

叶企孙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学生身上,终身未娶。他视学生如儿女,非常亲切地对待所有青年。他不顾众多教授反对,任用当时只有初中文凭的23岁青年华罗庚为教员。

华罗庚能取得如此重大的科研成就,并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与叶企孙的关心密不可分。“我一生得他爱护无尽”,华罗庚曾深情地回忆。

1946年,不到20岁的李政道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就读,就是被叶企孙破格选派的。几十年后,当李教授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身份归国访问时,表示想见见恩师叶企孙,却被拒绝了。此时叶企孙已经被折磨得不成人形。

人生最后的十年,叶企孙生活悲惨,由于受到来自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他的精神状态近乎崩溃,神志一度失常,经常游走在街道上向路人乞讨。偶尔精神正常的时候,他会赶走问候他的学生,生怕自己连累了学生。1977年,叶企孙病逝。

直到上世纪90年代,纪念叶企孙的活动才多了起来。1990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校友在清华设立“叶企孙奖”;1993年,清华大学展出叶企孙生平照片和手迹;1995年叶企孙铜像揭幕。

他开创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培养79名院士,晚年却被折磨到精神崩溃

叶企孙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国家,可惜却在晚年经历了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遭受了无法想象的屈辱。据说他临终前一直喃喃自语:“回清华,回清华……”,但他永远回不去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