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新的研究预测,西伯利亚等地的多年冻土带会显著向东北方向移动,覆盖面积从当前65%下降到40%,也就是说,更多西部、南部的原先有多年冻土的地方将受温度升高影响而有所变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来自美国宇航局兰利研究中心和俄罗斯科学院克拉斯诺雅茨克联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联合开展的这项预测认为,到了2080年代,俄罗斯亚洲部分,也就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将变得更加温暖和湿润,极端干旱的情况将不会出现。

"\u003Cp\u003E一项俄美两国科学家合作的研究指出,全球变暖在未来60年,将使西伯利亚的大片冰冻土地变得适宜人类居住。但也有科学家认为这一判断过于乐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广州《南方周末》报道,全球变暖的风险可以说家喻户晓,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异常天气增多、生态系统破坏等等,不过对各地区所带来的具体影响却并不一致。2019年6月,一项俄美两国科学家合作的研究指出,全球变暖或许将使俄罗斯受益,在未来60年,使其西伯利亚的大片冰冻土地变得适宜人类居住。\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xFd9yFR76vmO\" img_width=\"800\" img_height=\"600\" alt=\"到了2080年 冰冷的西伯利亚土地暖到适合人类安家了?\"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俄罗斯远东地区有大片土地,但人烟稀少。(图片来源:新华社)\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西伯利亚真的要变得宜居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一消息受到了全球大量媒体报道,毕竟西伯利亚是出了名的人烟稀少,又是很多冷空气的策源地,有着漫长而严寒的冬季。俄罗斯位于乌拉尔山以东的亚洲部分,面积近1300万平方公里,占到其总面积的近八成,但人口却不到总人口的30%,且其现有人口还集中在南部气候相对温暖的地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来自美国宇航局兰利研究中心和俄罗斯科学院克拉斯诺雅茨克联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联合开展的这项预测认为,到了2080年代,俄罗斯亚洲部分,也就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将变得更加温暖和湿润,极端干旱的情况将不会出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一研究发表在《环境研究快报》(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上。具体来说,研究认为,该地区冬天气温预计升高3.4℃到9.1°C,夏天则升温1.9℃至5.7°C。预测基于这一地区的历史气候数据。作为该地区一个显著的地质特征,多年冻土受温度变化的趋势是评估该地区生态潜力的重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多年冻土是温度低于摄氏零度连续两年以上的岩石和土壤,通常含有冰,一般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夏季气温升高,通常会导致接近地表的土层融化,冬天会再冻上,这称为活动层。其下为多年冻结层,是指常年处于冻结状态的地层,也就是多年冻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新的研究预测,西伯利亚等地的多年冻土带会显著向东北方向移动,覆盖面积从当前65%下降到40%,也就是说,更多西部、南部的原先有多年冻土的地方将受温度升高影响而有所变化。基于此,俄美科学家估计,俄罗斯的亚洲部分生态潜力将显著提升,使该地区能承载更高的人口密度,吸引更多人迁移至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多年冻土南界北移\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个人认为很不现实。”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资深研究员、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张廷军教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觉得,用几十年的时间搞这么多倍的人口迁移,过于乐观了,而且,这个对多年冻土退化的判断是不可行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张廷军所做的判断主要针对最新研究中对多年冻土南界北移的分析。根据研究者的介绍,他们依据前人研究将2米活动层作为不连续多年冻土的边界去开展相关分析。但张廷军质疑2米活动层的厚度不足以释放如此大的生态潜力,更不意味着多年冻土消失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多年冻土的厚度在地表以下,可以从一两米一直到几百米甚至上千米,这里面的冰要想融化,不光是温度的变化,还有冰变成水的相变,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全球变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要把多年冻土融化掉也需要很长时间,具体多久融化掉还要取决于当地多年冻土中冰的含量,以及岩性、植被等其他很多因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且,这个多年冻土的温度比较低,腐殖质或者其他物质,变成土壤,变得能够长庄稼、长植物也需要很长时间。”张廷军介绍,过去几十年,美国阿拉斯加有些地方多年冻土退化,活动层厚度增加,大家就想当然觉得水多了,植物可以吸收水分长得更好,结果现在这几年,植物变得更黄了,因为多年冻土融化后,活动层的地下水位也跟着下降了,使得活动层含水量降低,土壤变干。这种又冷又干的环境不利于植被生长,慢慢地,植物在生长季变黄,逐渐枯死。类似的情况在中国长江、黄河源头,也已经观测到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新的研究作者之一,俄罗斯科学院的纳德兹达·切巴科娃(NadezhdaTchebakova)坚持认为他们将2米作为多年冻土边界是没有问题的,其更详细地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了将2米作为多年冻土带边界指标的计算细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比较了2米活动层的地图和连续\\不连续多年冻土区的地图,发现这两张地图总体上其一致性非常好。”纳德兹达·切巴科娃说,2米的活动层,对于几乎所有生长在多年冻土覆盖的土壤上的树木来说是必要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个是站不住脚的,国际上在预测未来多年冻土退化时,普遍采用3.5米的融化深度来判断近地表多年冻土退化,这已经很浅了,西伯利亚这个研究又放低到2米的融化深度,而西伯利亚的强大陆性气候使其夏天比较热,很多地方活动层都可以到达2米。”张廷军坚持认为这项预测研究将自然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很有创意,但也有很大缺陷。比如连续多年冻土区和不连续多年冻土区是以多年冻土面积所占比例划分的,但作者是用2米活动层厚度来划分,这是很不科学的;再比如,错误地将活动层2米作为判断植被能否生长的必要条件,实际上只要条件合适,不连续多年冻土区活动层不到2米,植被也可以很好地发育;而且,仅凭目前多年冻土分布和植被类型就推演一个复杂缓慢的过程也是很有问题的,在这些基础上导致人口迁移这个结论也是不可信的,“沿着这个方向继续研究是值得鼓励的,但要谨慎,不要给大众、政府部门,甚至决策者提供错误的信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最新研究中也有提到从多年冻土到非多年冻土的转变和过渡是艰难的,因为多年冻土的融化将使已经建立在上面的基础设施地基不稳、不可持续,房子、道路等可能因此损毁,这些只有在气候与地层实现新的平衡的情况下,才具有可持续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是查尼报告(Charneyreport)问世40年,这份报告较早地指出了人为因素导致了气候变化。今天,当思考西伯利亚在全球变暖下的命运时,人与自然的这种相互影响对比尤为明显。俄罗斯本是能源大国,但碳排放量并不大,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即便气候变暖,带给俄罗斯的利也大于弊,但随着全球变暖对生态的破坏性被揭示,俄罗斯在气候变化全球合作中的态度也发生着变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如最新研究所试图指出的,全球变暖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将改变西伯利亚的生态前景,进而为改变当地自然、社会环境创造机会。加之,全球对北极新航道的关注,乐见和质疑全球变暖的声音时有出现。不过,早有研究指出,冻土中封存的碳可能会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等等。即便是西伯利亚这样的地方,打破生态平衡后,利弊也很难说,而过程显然是有阵痛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全球变暖将在本世纪末使俄罗斯增加大片宜居土地吗?诸多疑问仍然待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编辑:李余)\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39663695193754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