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过草地,翻越雪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3年初,张苏正式参加了红军,分在军政治部新剧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张苏当上了儿童团长,孩子们经常以讨饭做掩护,为各处农会送信、送标语。

"\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30a3a56114047f9b8938e4afce6b136\" img_width=\"630\" img_height=\"140\" alt=\"她是12岁从戎,3次翻越雪山,为革命献出了4个儿女\"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37f59f001eb456793524fddd0e8f163\" img_width=\"900\" img_height=\"500\" alt=\"她是12岁从戎,3次翻越雪山,为革命献出了4个儿女\"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作者:李罄\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来源:《巴蜀巾帼壮歌》四川省妇联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新中国诞生70周年之际,为了缅怀为新中国诞生立下卓越功勋的革命先烈,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川女精神,以\u003Cstrong\u003E“巾帼初心 牢记使命”\u003C\u002Fstrong\u003E为主题的红色川女故事宣讲活动来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2019年6月开始,我们每周在“四川幸福女性”微信公众平台上推出一个四川巾帼英烈故事,重温历史,不忘巾帼初心,传承革命精神! \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张 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张苏是大巴山的女儿,她9岁参加儿童团,12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三次越雪山,三次过草地。从军五十余年中,她曾两次负伤,为革命献出了四个儿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常说:“\u003Cstrong\u003E一个人不能光要别人照顾,应该每时每刻去照顾别人;不要自馁,只要努力去做,天下没有办不到的事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机智小女孩,无畏大志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1年6月,张苏出生在四川省云阳县贫苦佃农张茂顺家里,排行最小。她的母亲体弱多病,全靠大嫂用不多的奶水和米汤养她和侄子。她的父亲略通医术,大革命时期就参加了革命,以行医为掩护,活动在四川的通江宣汉和湖北老河口一带。他给张苏的影响很深,张苏6岁那年,父亲托一位同志把她带到宣汉,送到王波同志(当时四川省青年团的书记)办的“红小”读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9年初,她回到通江,见到了父母和兄姐。为了维持全家十八口人的生活,张苏的母亲还要帮别人做针线活,还蒸馍馍卖。每当母亲半夜起来蒸馍,总是天不亮就把张苏唤起床,让她背着装满热馍的背篓到几十里外的龙凤场镇上去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父亲在一次逃避追捕中受伤了。机智的张苏把他藏在了一个隐秘的山洞,她和二姐轮流给父亲送饭。1930年初,父亲的伤好了,但他仍住在那个洞里,山洞成了地下革命活动的中心,成立了秘密农会和儿童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张苏当上了儿童团长,孩子们经常以讨饭做掩护,为各处农会送信、送标语。1932年红四方面军转战到川陕,12月初,父亲已回到洪口场,他组织了许多村民在街中央摆上桌子,放满了食物和茶碗,慰劳红军。洪口场沉浸在一片欢腾中。红军每到一处,就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张苏带着儿童团员们跟着红军队伍唱歌、跳舞,还在各个路口上设卡,放哨,查路条和为红军带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张苏还和儿童团员们帮助开展戒烟运动,苏维埃政府把抽大烟的人集中在一起,他们烟瘾发作时,又哭又闹,儿童团员们给他们发花椒、端茶水、送饭菜,还帮他们洗衣服。七天以后,他们就戒掉了烟。\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过草地,翻越雪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3年初,张苏正式参加了红军,分在军政治部新剧团。张苏在新剧团里工作,每天早出晚归。白天贴传单和在岩石上刻标语,设宣传鼓动站。晚上剧团领导教他们唱新歌。第二天,他们就教战士唱新歌。一有空就学文化,没有纸张,就用树枝当笔大地当纸,写了涂,涂了写,学得挺有劲。为了瓦解敌军,新剧团经常组织演出队到前沿阵地向敌人展开政治攻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一天晚上,剧团又在前沿阵地上演戏,张苏正在跳舞,敌军阵地上突然一阵骚乱,响起了零乱的枪声。原来是白匪军官突然查哨来了。他见红军阵地上在演戏,就指挥部下开枪。张苏忽然觉得右腿一麻,一颗流弹击中了她。她对谁也不说,照常和同志们一起行动。右腿肿得拖不动,晚上她用热毛中数一数,换好药,扎好绑腿后,继续工作。半个多月伤口才愈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5年3月,未满14岁的张苏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向西挺进。6月中旬,部队开始翻越海拨4900多米的夹金山。当地流传着“夹金山,神仙山,六月里飞霜带雪寒”的歌谣。到达包座(地名)后,由于张国焘分裂红军,8月,红四方面军的同志们又被迫南下。张苏随部队第二次走过草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次翻雪山一党岭山时已是冬季,部队伤亡很大。第三次过草地条件最艰苦,供给很不充足,尤其是粮食缺乏。她们用野菜充饥,凭着坚强的意志终于走出了漫长的水草地。但是张苏的许多好战友都长眠在水草地的沼泽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6年10月初,红四方面军的一部分到达甘肃省会宁。张苏又调回军政治部。在庆阳县,15岁的张苏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她同党的事业更紧密地连结在一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聆听毛主席教导\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7年3月,党组织送张苏到延安去参加新文字学习班。学习班的老师就是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毛主席常常给学习班的孩子们一些辅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一次,张苏在本子上用新文字写“中国共产党万岁”时,把“岁”字写成了“spui”。下课了,她正在操场上做游戏,忽然听到教室里有人喊:“小张,你来,你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张苏扭头一看,是主席在喊她,连忙跑回教室。主席指着作业本上的“spui\"问道:“你看这个字哪里错啦?”张苏一时答不上来。毛主席掏出红铅笔在本子上写了一个“sui”字问道:“你看这两个字哪个对?”张苏一比较,马上醒悟道:“主席写的对。”毛主席和徐老会心地笑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戎马一生,初心不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8年秋,张苏被派往太行山区,在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担任政治部青年组织干事。此后她活跃在抗日前线。三八五旅奉命在山西梨城一线堵截日军车队。张苏在冀南八支队政治部主任王大华同志的带领下,参加了奋勇队。这是她第一次与日本兵面对面的交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战斗打响以后,敌军行进的车队被三八五旅团团围住。张苏所在地段的正面只有日军一个班的兵力进行抵抗。车上的敌兵纷纷跳车逃窜。张苏和王大华同志盯住了一个班长模样的日军军曹,穷追不舍,一口气追了几百米,敌人的子弹打完了。忽然他站着不跑了,从腰间拔出一把刀在地上画了个大圈圈,即往圈中跪去。“不好,敌人要剖腹自杀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大华对跑在前面的张苏喊道:“快把他的刀打掉。张苏扬起驳壳枪,一枪打中了日军的右手腕。日本军刀应声落地。张苏他们向敌人扑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次战斗大获胜利,供给部长很大方地送给了奋勇队一袋白面,每个队员分了一个小指甲剪,这是张苏第一次在抗日战争中得到的战利品,她曾保存了很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0年,张苏的第一个孩子新华在太行山一二九师的模范医院降生了。分娩后的第七天,日寇的秋季大扫荡开始了。为了跳出包围圈,医院立即进行转移。因为山洪爆发,孩子差点就被风暴卷走。1941年张苏又随部队开到了冀中平原。在冀南二、二、三、八分区负责组织工作。儿子新华被送到堡垒户侯嫂家。1943年,张苏被党中央调回延安住学,此时,她才有幸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漫长岁月中,张苏一直随部队转战南北。从青年干事、组织干事成长为保卫科长。1955年,她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人委办公厅,为治理黄河,修建花园口水利工程做了大量的工作。1960年,张苏重返部队,在武汉军区陆军161医院担任政治委员。1964年调到陆军总医院任副政委。1983年光荣离休。\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49941483985357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