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之前,请大家在右上角点击“关注”,欢迎购买下方专栏,购买后,就能观看到本专栏的所有内容(我们还在持续更新中),订阅后别忘了私信我们,获取电子档,以及高清原图,加入圈子后还可以获得一对一指导。

你有过这种感受吗?

课堂上,同学们分享案例,亦或者老师讲述的内容,你有疑问,可是你却找不到突破口,甚至不知道要怎么提问才能问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亦或者,职场培训中,面对培训师所讲内容,让你相信的这些所谓事实,你听着很有道理但细想又觉得有漏洞,可你找不出例子反驳,便放弃思考选择全盘接受。

今天,第一阅读学派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学会提问》,作者是(美)尼尔·布朗和斯图尔特·基利。本书作者应用批判性思维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列举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教授人们富有理性、逻辑性和批判性地提出、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疑问却不知道怎么问出来?十个提问方法,助你轻松提问

本书的核心内容有:1.批判性思维,2.如何构建批判性思维并利用其提问。

一:批判性思维

有疑问却不知道怎么问出来?十个提问方法,助你轻松提问

1.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1)批判性思维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

恰如其分地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2.包括了两种思维方式

1)海绵式思维

就如海绵一样只吸收记住知识,强调单纯的知识获取结果。尤其是被动式的思维,当出现众多信息时,会不知取舍。

而我们大部分人目前的思维就是海绵式思维。例如复习书本知识,确保不遗忘。

2)淘金式思维

就如淘金者在海滩中探寻宝藏,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知识展开积极互动。它要求读者问自己一系列既定的问题,旨在找出最佳判断或最合理的看法。

带着问题去找答案,不断思考深意不断分析,是其的特点。例如在书页旁备注作者观点存在哪些问题。

2.哪些因素会影响批判性思维?

1)喜好

将喜好带入问题讨论的场合,排斥与喜欢不一致的说法。例如虐待儿童的问题,我们更热衷于相信那些和我们的期望值一致的解释和描述。

2)实践

这是不变的定律,实践出真理,实践力强的朋友比光知道批判性思维概念的朋友更懂得批判性思维的原理。

3)价值观

如果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与分享者的互动,那么价值观则对你们之间的互动起决定性作用。你认不认可他的观点,你们的价值观是否一致起了很大的作用。

{!-- PGC_COLUMN --}

4)情感

在生活中,我们已经学会对某事留心,对某事忽视,对某物某事产生感情上的依恋,会影响你对一个观点的拒绝与接受。

5)气氛

营造良好的气氛可以让讲道理的人可以体面而又大方的表达异见,让你的思维更加开阔,把想法说出。

6)态度

你要让别人觉得你是在上进的学习,而不是针对个人,这样才能利用批判性思维对某问题的探讨进行下去。

7)一厢情愿

你希望什么是真的就看到什么是真的,对其他存在的问题选择视而不见。

二:如何构建批判性思维并利用其提问?

有疑问却不知道怎么问出来?十个提问方法,助你轻松提问

可以通过以下十个方面进行:

1.从论题和结论入手

论题是指引起对话或者讨论的争议,包括描述性论题和规定性论题。

描述性论题:“是什么”问题,例如音乐学习是不是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数学能力?家庭暴力最常见的诱因是什么?

规定性论题:“应该不应该”问题,例如公立学校里应不应该教授智能设计?对医疗补助欺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2.从理由入手

所谓理由就是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看法、证据、隐喻、类比和其他陈述。这些陈述是构建结论可信度的基础。

找寻理由可有以下几个提示词:由于、因为、研究显示、因为证据是等等。

一个薄弱的理由必然导致薄弱的结论,如果你认为他的理由存在漏洞,即可从这方面入手进行提问。

3.从意思不明确的词语入手

找准辨认关键词或短语的确切含义是决定你是否同意别人观点的必要步骤。当词语的意思不明确时,也许你评价的观点与作者的意愿根本背道而驰。

在这一环节,只有了解关键术语和词组的意思(无论是直接还是含蓄的意思),才能对一个论证进行评价。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利用批判性思维提出问题。

4.从假设入手

一个论证表面可见的部分常常最有可能穿上华丽的外衣因为展示这个论证的人总希望说服你,让你全全心全意地接受这个论证。因此我们要去深入找寻没有说出的想法,这就是假设。

其分为价值观假设以及描述性假设。

价值观假设:指一种想当然的看法,认为某些相互对立的价值观中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它是一种价值倾向。

描述性假设:就是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想法,而你应该记得,规定性的或者说价值观假设是关于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那些想法。

透过表面去看暗藏的把戏,或许你就会发现问题所在。

5.从推论的谬误入手

批判性阅读和聆听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判定结构的可靠接受程度或者价值大小。就可靠程度而言,我们要思考其质量的高低,要能够辨别“诡计花招”,以防被谬误带入误区。

所谓谬误,就是推理中的欺骗手段,其他人有可能利用这个欺骗手段来说服你采纳其结果。

找出存在的谬误,就可以防止我们只是一味的接受他人观点,可从谬误入手,提出问题,做深入思考。

6.从证据的效力入手

当别人抛出自己的观点与结论时,我们为什么要相信他?

我们看的是这个证据,是否能说服我们。

证据的主要类型有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权威或专家意见、个人观察、研究报告、类比。

而这些证据,往往都存在漏洞。例如典型案例,它可能通过诉诸情感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不再纠缠于它们作为证据的价值。

亦或者如研究报告中常用的问卷调查,其对样本的抽取,以及个体在填写问卷时究竟是否真实,我们往往不知。

这时候请你格外小心,格外留意。你要跳出别人设置好的框架,多站在旁观者角度,不断问自己,我为什么要相信。

7.从是否有代替的原因入手

很多事件并非只有一种解释。而作者可能只告诉了你第一种解释,而忽略其他的解释。这时候我们要找寻是否有代替的原因。

所谓代替原因,是指一个言之成理的替代解释,可以说明为什么特定的结果会发生。

当你看到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时,要问自己是否有其他原因,要去深入挖掘潜在的原因,不断追问为什么,或许你会为自己打开新的大门。

8.从数据入手

数据的确具有说服力,我们也常常被一连串的数字吓得目瞪口呆。但事实上,它的数据来源是什么?如何统计往往被我们忽视。

数据往往会让我们陷入惯性的思维中,我们一味接受而不去探索其如何得出,可能一直无法提出关键性问题。

9.从被省略的信息入手

如果一条省略的消息能够强烈影响到你对别人的论证所持的立场,那么你就要思考会有怎样的影响。

但这里并不是要给出完美的推理,推理本身就不会完美,只是关键性的东西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10.从能得出的合理结论入手

一个有说服力的理由可以推断出多个备选结论,我们要思考的是,除了别人已给出的结论,我还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这些结论能够共存吗?互补吗?

面对信息爆炸的现状,我们应该养成批判性思维,并在它的基础上去提出、思考并回答问题,对纷至沓来的信息做出取舍,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真正“拥有”它们。而不是随波逐流,一股脑儿的接受资讯。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觉得文章不错的可以点赞、收藏、转发以及头条关注“第一阅读学派”。感兴趣的话点击下方订阅专栏,就可以看到本专栏全部内容。订阅后别忘了私信我们,获取电子档,以及高清原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