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被称为高端制造业“皇冠明珠”,芯片强则产业强,没有独立自主的芯片制造业,就没有安全稳定的科技产业。

尤其是在国外资本把持相关技术多年之后,中国芯片行业受制于人的现状,引发相关产业链企业对未来竞争环境的担忧。

正因如此,芯片国产化成为重中之重,并已初见曙光。

2018年万亿资本助推芯片业,产能迎来爆发期

根据最新研究报告,2018年在中国投入到芯片产片中的晶圆生产就高达14000亿元。作为芯片国产化的第一步,晶圆行业迎来了高投入期。

一方面是全球晶圆代工企业向中国开始转移,包括原来在日本、韩国生产线开始向中国投放,台积电、联电等中国台湾企业也在加快推进大陆设厂的方案。

同时,中国本土企业正在晶圆制造上发力,长江存储、中芯国际等国内企业投入巨资,生产线即将完成量产。预计未来三年,将有超过26家晶圆厂在中国本土兴建投产。

不只有华为,中国芯片业正在向进口依赖发起挑战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8年和2019年晶圆产能中,从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向大陆地区迁移的趋势十分明显。

知名半导体调研机构IC Insights的报告表明,单单是2019年,在12英寸晶圆制造领域,全球新增9家产能中,就有5家来自于中国,未来超过半数的新增产能出自于中国。

上游企业向芯片行业扩张,产能落地首选中国

最为担心芯片受限的就是产业链末端的手机厂商和代工企业。

这其中对芯片国产化最为积极的是华为和富士康。

早在去年年底,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精密就开始向上游芯片开展并购,并传出准备投入600亿在珠海建设晶圆厂的计划。

不只有华为,中国芯片业正在向进口依赖发起挑战


虽然寄望于通过收购东芝内存芯片直接切入上游的计划没有成功,但是郭台铭单独成立半导体事业部之后,新的建厂评估已提上日程。

而华为经过多年坚持投入,在芯片领域和高通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多年付出终于看到了希望。如今华为海思已经成为国内芯片业营收榜首,收入高达500亿元。

同时在5G领域,华为发布的巴龙5G01更是打破了5G芯片的垄断,成为首款可以商业化应用的5G芯片。

不只有华为,中国芯片业正在向进口依赖发起挑战


高端芯片仍有差距,中国芯片年进口额超过千亿美元

虽然目前中国从晶圆厂建设到解决方案的设计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中国芯片行业对进口的依赖性却依然严重。

2017年,中国进口芯片达到了2601亿美元。而在产能爆发的2018年,进口金额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长到3120.58亿美元。

不只有华为,中国芯片业正在向进口依赖发起挑战


这一方面是中国芯片制造行业整体的薄弱,另一方面是芯片下游产业链的高速发展,需求量在急剧增加。

尤其是在华为、小米、oppo等国内手机厂商在全球手机市场开始攻城掠地,上游的核心组件厂商的新增产能大部分都流向了中国。

但是目前除了华为,在芯片领域,这些手机厂商的外购率却接近100%,中国手机行业支撑起了全球芯片制造业的发展。

韩国和马来西亚支撑起了中国采购的半壁江山

三星和海力士,作为韩国芯片业的支柱,占据着全球芯片市场的半壁江山,而马来西亚作为美国芯片制造的代工基地,同样向中国出口了百亿美元级别的芯片产品。

在产品端进入全球市场之后,华为、小米、中芯等中国本土企业已经意识到,“芯片国产化”是摆脱受制于人的必由之路。

拥有自主的芯片行业,才能有底气和信心同国际巨头一较高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