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Y22IEkBsBsmKQ\" img_width=\"550\" img_height=\"426\" alt=\"植物状态剖宫产生下宝宝,今天康复出院\"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本报讯 “今天是几号?”“8月1日。”“你现在在哪里?”“浙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8月1日上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康复科病房里,康复医学科史红斐主任在对小英做出院前最后的“简易精神状态评定”、“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评估结果,小英的生活自理能力估分达到54分(60以上为生活基本自理),可以顺利出院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难想象,去年年底,眼前的小英仍在孕期时遭遇车祸重创,重度颅脑损伤,陷入深度昏迷,成为植物状态。幸运的是在医护共同努力下,她剖宫产顺利诞下女婴“小坚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去年12月,钱江晚报报道了“小坚强”和妈妈小英的感人故事,获得全社会广泛关注。“小坚强”出院时,浙大四院医护自发为孩子募捐了7万余元的爱心善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个月后,昏迷90多天的小英在病房里奇迹苏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后,康复科团队每天床旁为小英进行针灸理疗、肢体被动活动,预防肌肉萎缩,维持关节活动度。随后,围绕改善功能障碍制定了一系列的康复计划。每周进行一次康复评估,总结进步和仍需加强训练的地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此反复,小英每天的“功课”也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在医护人员和家人的陪伴下,完成肢体运动、低频电刺激、电动起立床、下肢踩车等等一系列综合康复训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数月以来,从咿咿呀呀——偶尔蹦出的三两个词语到现在对答如流;从别人喂饭到独立进食;从手握抓球的小训练再到可以独立踩单车锻炼……小英可以独立完成穿衣、进食、修饰等一系列功能行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史红斐主任表示,出院后持续加强躯干肌和左下肢肌力锻炼,一个月后小英可能达到站立一级平衡,而长远来看,希望小英坚持康复锻炼,在助行器辅助下独立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分别在即,浙大四院康复医学科的医护团队恋恋不舍跟小英一家道别,“我们挺为她高兴,这是她生活的新起点。”康复科病区护士长傅萍萍还特意给小英买了一套漂亮的裙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在“小坚强”在贵州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8个月的孩子,只能通过视频和父母见面。丈夫小丁一再感谢道,“非常感谢医院能够让老婆活过来,让小坚强也能健康的出生成长。”出院后,他们将在义乌继续呆一小段时间,理赔相关程序到位后,夫妻俩准备回到贵州和“小坚强”团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报记者 张冰清 本报通讯员 金南星\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70030316483431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