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碧水蓝天家园美\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山丹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纪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杨建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来,山丹县把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整治责任扛在肩上,坚定不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各界参与,多方聚力”的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环保督察整改取得阶段性的成效,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重监管,全面解决新老环境问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该县以全面解决新老环境问题为突破口,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刚性要求,结合中央、省级环境保护督察、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等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重点领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整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实现县域内生态环境检查执法“全覆盖”,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农村、矿产资源、林草资源、湿地等重点资源开发的生态监管与执法检查力度,累计对42起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办理环境投诉、来信来电来访及提案议案等环境问题242件,受理审批建设项目环评744项,环境执法从严大势已基本形成。将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任务谋划部署,制定出台《山丹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实施细则(试行)》《山丹县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山丹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印发《山丹县建立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到 2020 年实现重点领域和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全县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的国土面积总计1486.23 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7.29%。\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重实效,打赢“三大攻坚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让天变得更蓝。秉承坚持“蓝天也是幸福”的发展理念,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城市建成区661户餐饮服务单位清洁能源使用率达98.49%,油烟净化设施安装率达98.78%。在城区投放公共环保自行车600辆,投放新能源公交车23辆,淘汰黄标车155辆,落实奖励资金39149.48万元。建成城区集中供暖工程,拆并或淘汰停用燃煤锅炉89台,年削减烟尘排放量1792.3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691.8吨、氮氧化物排放量229.4吨。今年1月至6月,县域优良天数为135天,优良天数比例为 84.4%,优良天数比例逐年上升,空气质量持续好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秉承坚持“青山就是美丽”的发展理念。大力整治土壤白色污染,全县共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11个,回收废旧农膜0.6万吨,废旧地膜回收率达81%以上。划定禁养区978平方公里,禁养区内11家养殖场关闭9家、搬迁2家。大力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发展,建设标准化养殖场276个,人工种草20万亩,牛、羊等草畜饲养量达108万头(只),舍饲养殖量占饲养总量的70%,实现了草畜平衡,草原生态整体好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打好碧水攻坚战,让水变得更清。秉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先后对2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规范化建设,对水源一级保护区进行围栏保护、设置警示牌等,设置二级保护区界桩,警示牌等。山丹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容工程投入试运行,总处理规模达每天2.4万立方米,新老城区、城乡结合部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山丹河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建设任务,治理河道10公里,实现了“河清、水绿、岸美”。监测结果显示,全县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马营河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城镇集中生活污水处理率80%。\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重长效,建立健全监管机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该县在总结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建立健全环境整治监管长效机制,出实招、求实效,护航助力提升整改落实成效。县委、县政府从严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分别与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签订了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和“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对未完成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环保经费列入财政预算,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环保执法经费986万元,统筹安排专项资金10.09亿元,用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治理修复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举办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建设培训班和干部夜校10期,在中央和省、市级媒体刊载生态环境宣传稿件,营造了人人爱护环境、主动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始终把严格督查执纪问责作为倒逼整改落实的重要手段,至目前,对生态环保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的6个单位在全县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对负有重要领导责任或直接责任的25名干部进行问责。\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204838707743954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