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死在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文|二璐

01

前段时间,朋友圈被“今年我18岁”的标题刷屏了。几乎同时,每个人都在朋友圈发出了自己18岁的照片,评论中五彩缤纷。

有人说,没有想到眼前这个西装革履的男人也曾有过杀马特的造型;有人说,第一次觉得心中的女神原来普通似路人;也有人说,没有想过被城管追着跑的大妈竟是昔日的校花。

岁月是把刀,但却没有要所有人的命。

身边的朋友、往日的同学,有的在年华中活的熠熠生辉,而有的则成为了我们口中那些走下坡路的人。

而这其中的差距,往往就取决于一个人二十多岁的状态。

随着最后一批90后成年,不少人被贴上了不同的标签:比如佛系年轻人,比如掉发年轻人,再比如不婚族年轻人等等。

众多新颖的词汇被创造出来,试图用来形容和描述某个人的生活状态。

其实,生活中还有一批人,就像是微信里的僵尸,QQ列表里头像万年灰的好友,通讯录中一辈子都不会有通话记录的“陌生人”——他们实实在在的活着,却又实实在在的死了。

如果足够细心,你就会发现,每个人的身边都会有那么一些,死在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那些死在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02

网上有一个段子,说:

二十多岁的年纪,结婚吧,太早;恋爱吧,太晚。花钱吧,没有;挣钱吧,太难。

简单的几句调侃,便把大多数人二十多岁的现状描绘的淋漓尽致。

二十多岁是一个很尴尬的年纪。这个年龄段的人们往往要经历从不谙世事到圆滑世故的转变。

蜕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的人难免会经受不住生活的拷量,死在破茧成蝶的路上。

朋友老万就是一个。

作为北漂一族的他,来京五年,还在某个公司坐着专员的职位。作为二十五六岁的少年,这厮每天除了朝九晚五的上班,就是趴在不足十平方米的出租房里打游戏。

这样混吃等死的日子,他一过就是五年。

五年的职场生涯,不仅他的职位和薪资没有任何的长进,反而还因为刚刚毕业热血沸腾的大学生而险些丢了工作。

他向我吐槽说,为啥刚毕业的小毛孩就可以得到领导的赏识?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了五年还pk不过来了一两年的新人?

我笑笑,没说话。

别人在通宵做PPT的时候,你在打游戏;别人的钱都花在了线上培训,而你却全部砸在了装备上;别人苦兮兮,你笑哈哈。

正值拼搏的年纪,活成八十多岁的样子,的确很舒服,但舒服舒服着,就“死”了。

那些死在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03

二十多岁的死,是一种无可救药的死。

因为,相比于失去肉体而言,失去灵魂更可怕。

与众多北上广深加班到深夜不同的是,在众多三线的城市和农村,还有一批假装活着的少年。

他们往往在初中、高中就成了辍学青年,早早的在父母、七大姑八大姨的介绍下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结婚生子,然后用自己不到3000的月薪日复一日的养育着妻子、孩子以及没有任何保险的父母。

优哉游哉的生活,从小到大没有体味过任何的危机感。一天二十四小时中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躺在床上晒太阳或者是蹲在门口吃一块钱一串的麻辣烫。

他们对那些漂泊在远方的朋友不耻,认为只有自己这种吃饱混天黑的状态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他们不懂为何有人会加班到深夜,也不懂那些在清晨发布的朋友圈。

他们所有的交际,都围绕着谁家的生了男孩或者女孩,哪家的姑娘又出嫁了。

从来不会考虑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反而只会悻悻的期盼着把时间过成秒针的人们境遇什么不幸,然后故作深沉的翘着二郎腿说:“你看吧,早就告诉你像我一样。”

像。你。一。样。

活成一具行尸走肉。

像。你。一。样。

自己蜷缩在龟壳里,把生个蛋,寄托自己所有的希望。

二十多岁的样貌,八十多岁的灵魂。

别骗自己了,你只是看起来活得很好而已。

那些死在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04

小时候,老师曾问过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

每一个颜色不一的卡片,都代表了不同的人对于未来的希望。

蹲在门口吃麻辣烫的少年,也曾慷慨激昂的说过一定要当某个公司的ceo,躺在床上不停的刷剧的少女,也曾举着右手发誓说一定要混出个样子给别人瞧瞧。

只不过后来,那些一字一顿说的誓言,都被社会和现实打磨的一滴不剩,然后渐渐的飘散在市井之间。

北京有两千万人假装活着,

中国又有多少人在二十多岁就已经死了呢?

很多。

那些死在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为你埋葬的除了你的青春,还有日积月累衍生出的裹足不前。

所以,趁着还没有真正入土为安的时候,不要再浪迹在市井之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