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朋友聊天,说起他家儿子,这可打开了话匣子,朋友在那说个不停:

冲牛奶非要我冲的才肯喝,他爸冲的就死活不喝

家里吃饭必须吃完一盘才能吃下一盘

我和他爸互换了位置睡觉,结果半夜被娃闹醒,非要我俩换回

。。。

你说这孩子怎么这么能折腾呢?你们孩子也这样吗?

熊孩子都是相似的,我家儿子之前也是这样,电梯按钮非要自己按,我按还生气,明明个子也够不着,非要我抱着他按。

后来我翻阅了育儿书,意识到孩子是进入秩序敏感期了。

敏感期这个词最早是蒙台梭利提出来的,指的是孩子在0-6岁阶段,会经历语言、动作、秩序感、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学习和飞跃。

秩序敏感期是其中的一种,2-4岁是儿童重要的秩序敏感期, "秩序"不仅是指物品放在适当的地方,还包括遵守生活规律, 理解事物间的时间、空间关系,以及对物体进行分类,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对事情的发展过程、物品摆放的顺序等拥有自己的一个秩序观,他们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事物上,并对事物的发展过程和结果有所期待。一旦事情的发展偏离预期,孩子就会失去对心理外界的掌控感,他会觉得很不安全,于是会用哭闹、撒泼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安和不满。

中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与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提到秩序的敏感期,会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

1、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

2、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3、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


如果大人们因为觉得孩子事多,麻烦,无理取闹,而不理睬孩子的需求,那么孩子就容易叛逆,不听话。

相反,如果大人们正确引导并且言传身教,孩子的这些秩序很大可能会被发展成良好的习惯。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 包括艺术、宗教和道德活动的最终源泉,是心灵的某种秩序或结构。

因此维护孩子内心的秩序尤为重要。

那么当孩子进入秩序敏感期,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言传身教,为孩子建立一个有序的环境。

家长首先自己要是有序的,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告诉孩子自家家里东西如何摆放,用过的东西要放归原处等等。

2.尽量尊重孩子的秩序

就像上文中提到的那些小事,孩子可能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还会重复去做,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可以顺着孩子的想法来。大人们多一点耐心,接纳孩子内心的小固执,配合孩子“再来一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