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湛江市赤坎区民主街道和南桥街道相继发现了一些登革热病例,距离我校较近,我校登革热防控形势严峻。为防止师生被感染,学校门诊部特向全体师生提出如下防控建议:

伊蚊(花斑蚊)飞行距离一般在50-100米,最远不超过200米,目前校内相对安全。10-11月底前请全体师生尽量留在校内活动。不是必须尽量不出校门。如果必须要出校门办事,一定穿长衣长裤和袜子。请师生做好宿舍室内外卫生,及时清除垃圾和瓶瓶罐罐积水,消灭蚊虫孳生地。带毒的伊蚊(花斑蚊)主要在白天活动,请师生白天尽量不在草地树下活动,防止被叮咬。为防蚊虫叮咬,请师生到学校超市购买灭蚊喷剂,隔2天喷洒宿舍一次,消灭蚊虫。主要对着角落、卫生间喷洒,不能对着食品食具喷洒。房间喷四个角落一次即可,不要喷太多。师生如果出现高烧(体温超过38°),没有咽痛、咳嗽等上感症状,可能疑似登革热,要及时就诊。以免耽误病情。师生们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除了上述的防控措施,还有一些基本的预防“登革热”小知识也不能少哦!赶紧跟着岭南君一起学习了解一下以下防控小知识,远离花蚊,防控登革热!

登革热预防小知识

9-11月是我省登革热高发季节,近段时间高温多雨,给蚊虫提供了大量适宜的滋生场所,特别是降雨导致的各类小积水更是给传播登革热的伊蚊(花斑蚊)提供了最爱的繁衍之地,为避免师生员工感染登革热疾病,请每位师生员工现在从我做起,共同来防蚊灭蚊,清除积水,消除蚊媒滋生地。现在跟着岭南君一起了解下登革热预防要点吧~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如被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一般3-15天(通常5-8天)发病。

二、登革热的传播媒介

我国能传播登革热的蚊虫主要是伊蚊。登革热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与患者接触不会被传染。

三、伊蚊主要孳生场所

伊蚊主要孳生于有清水的盆、罐、竹节、树洞、废轮胎、花瓶、壁瓶、建筑工地等一些小积水中;还有水缸、水池和各种积水容器内。伊蚊数量多了,一旦有病人,在居民区就会发生登革热疫情。

四、感染登革热后有什么症状

突发高热(发热≥38℃):即起病急,发热伴畏寒,可以24小时内达39℃以上。

“三红症”

即面、颈、胸部潮红,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鼻和牙龈出血。

“三痛

即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和骨骼疼痛,患者出现全身乏力、皮疹。有的还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师生一旦出现发热或伴皮疹或伴头痛、骨关节疼或伴酒醉貌(面红、颈红、胸部潮红)等症状,及时就诊。

怎样预防登革热:

1.清除或倒置室内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楼顶天台闲置废弃的花盆、缸罐、轮胎、可积水容器等。

2.室内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应每隔5-7天洗瓶换水、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应避免种养水生植物,如必须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

3.保持室内外花盆托盘无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理干净。

4.大力整治室外环境卫生,疏通下水道,铲除杂草,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等。

5.伊蚊(花斑蚊)常在白天活动,在户外侵袭人体的吸血高峰在下午4-5点,次高峰在上午9-10点。伊蚊的活动范围一般在滋生地附近50-100米范围左右。大家白天不要在树阴、草地和蚊子多的地方逗留。

6.午睡或晚上休息应挂蚊帐,到公园、街边等露天场所活动最好穿浅色长衫长裤,身体裸露部位要涂上防蚊水、花露水等防蚊产品,防止蚊虫叮咬。一旦有上述发热、皮疹、头痛、身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以免传染给家人。

7.目前,登革热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对登革热也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治疗。因此,最简单的办法是灭蚊子,清积水;避免白天被蚊子叮咬,发病时及时就医。

六、哪些国家登革热疫情较重,到这些国家旅行应注意些什么?

东南亚与我省气候相近,如泰国、越南、缅甸、新加坡等地也有登革热疫情。国庆假期尽量不去这些地方旅行,如到这些地方旅行应做好预防登革热的措施,防止被蚊子叮咬,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到登革热流行区旅行时宜穿长袖衫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喷涂蚊虫驱避药物。

(2)避免在树阴、草丛等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

(3)旅游选择有空调或有蚊帐、防蚊纱窗的宾馆。

(4)旅行结束后半个月内如出现发热,应尽早就医治疗,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