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这篇文章时,小酌刚刚看完《长安十二时辰》周四更新出的三集(36/37/38)内容,关系到长安百姓命运的丑正时分就要到来,张小敬、李必与蚍蜉的较量迎来了高潮。《长安十二时辰》对毛顺的改编让人眼前一亮,但相对的,李必改编的形象却让人大跌眼镜。

《长安十二时辰》海报

写这篇文章时,小酌刚刚看完《长安十二时辰》周四更新出的三集(36/37/38)内容,关系到长安百姓命运的丑正时分就要到来,张小敬、李必与蚍蜉的较量迎来了高潮。

作为一名原著党,不得不夸一句《长安十二时辰》的编剧,电视剧版的《长安十二时辰》在原著的基础上做了大量亮点十足的改编,剧情脉络既保留了原著的精髓,又巧妙地打散重组,故事线中杂糅进了很多精彩的原创剧情,给了小酌一种似是而非的绝妙体验。

《长安十二时辰》龙波与毛顺

譬如,原著故事里灯楼的监造毛顺只是个受蚍蜉要挟的龙套人物,协助蚍蜉炸灯楼是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虽然这一人物在炸灯楼的过程中起到了一些作用,但匠人形象的脸谱化十分严重。

反观电视剧里的毛顺,虽仍是一副痴迷建造之术的匠人形象,却硬生生的被编剧拔高了一个层次。

电视剧版《长安十二时辰》中毛顺不再是蚍蜉胁迫的人质,他彻底成了蚍蜉的一员。一个身居高位又得圣人宠幸的官员,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叛逆之事呢?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原来,痴迷造物之术的毛顺设计灯楼时只考虑到了巧夺天工的精妙设计,对于预算毫无概念。建造灯楼期间,恰逢各地遭遇饥荒,国库空虚无钱赈灾,毛顺本以为圣人会停下灯楼的建造,将经费用于赈灾,却始终没等来停工的消息。

放着百万灾民不救,却执意劳民伤财的造灯楼,毛顺心里,饿死的灾民皆因自己的灯楼而死。于是,这位天下匠人的楷模决定亲手炸掉灯楼,杀了那沉迷享乐的圣人,让后世匠人以他为戒,切勿再做好大喜功劳民伤财之事。

如此一来,毛顺的形象瞬间变得丰满,一位匠人的“痴”成功的上升到了家国天下的层面。

《长安十二时辰》李必

《长安十二时辰》对毛顺的改编让人眼前一亮,但相对的,李必改编的形象却让人大跌眼镜。本来李必作为太子的亲信,事事为太子考虑无伤大雅,小酌本以为李必经过那段被通缉躲在贫民窟的经历,会更正自己的观念真正做到以民为先。

奈何,最新更新出的剧集中,李必在无计可施时对龙波说了这样一段话:我跟你做个交易,我帮你留下张小敬,你别杀太子!随便你想做什么,我会让张小敬不再阻拦,只要你留下太子性命。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此言一出,小酌对李必这一人物的好感瞬间全无,为了一人,愿牺牲天下百姓,这样的官员,与右相一党又有什么分别?

我们都以为右相是恶,但他也不过是想要推行法政,让大唐以法为本,太子新政虽然也卓有成效,但难说太子登基会比右相的法政优秀,说到底,右相与太子不过是权力之争,哪有什么正邪之分。

为了向太子尽忠,李必已然放弃了自己的底线,太子的安危赫然成了李必的最大软肋。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其实,李必形象的崩塌也不能全怪太子,早在提出与龙波“交易”之前,他的形象就已经在崩溃的边缘徘徊了。

审问鱼肠那段,鱼肠诱导李必为自己松绑,李必在没有守卫的情况下竟然真的松了一处绳扣,要不是徐宾恰巧进门,这位靖安司丞早就死在了鱼肠手中,这作为真的是个高智商天才的水平?

靖安司被袭,蚍蜉烧杀过后从暗道撤出,幸存下来的李必鬼使神差的尾随跟踪。此时的李必已经大致知晓了蚍蜉的样貌,坐镇靖安司稳住局势,上报朝廷并通知全城武侯、不良人搜捕才是正事,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小道士跟踪一群凶徒,真不知道李必到底在想什么。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李必跟踪蚍蜉被抓,龙波本想杀了这个绊脚石,闻染为了救当时被通缉的张小敬放了李必,李必当时答应闻染会为张小敬求情。后来,当檀棋提出希望李必为张小敬求情的时候,这位“正直”的少年却以“十恶之九不可赦”的理由义正辞严地拒绝了。

小酌当时内心的OS是:小李必是怎么做到脸不红心不跳的拒绝求情的?这年头修道之人的话都不能信了。

《长安十二时辰》李必

立场偏激(为保太子舍弃所有人)、智商堪忧(为鱼肠松绑,跟踪蚍蜉)、不讲信义(违背对闻染的承诺),这样的李必实在有些让小酌失望,对此你怎么看?

你觉得李必的人设崩塌了吗?你怎么看剧中反复提及的“舍一人救百人”那个问题问题?欢迎下方留言说出你的看法。

影视小酌帮你告别片荒,了解更多不为人知的影视资讯,关注我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