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着力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促进老年群体融入现代社会,倡导文化养老的生活方式,9月14日,由江苏省老年大学协会、凤凰网江苏频道、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联合主办的江苏省第三届“中国人寿”杯优秀文化老人评选活动在苏州老年大学正式启动。

评选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各方响应。江苏省十三个地市150多所老年大学的学员、社会上的老人纷纷报名参加。为了更好的展现文化老人的风采,组委会将于10月12日开始,从第三届“中国人寿”杯优秀文化老人的参选名单中,整理出退休老人积极践行文化养老、退而不休的故事,以飧凤凰网友。

本期“优秀文化老人”候选人推荐,是一位偏爱诗词的建筑工程师——王德将。

王德将

“不能因为年岁大了就不学习、不旅游、不去爱美,人生的任何时候都可以作为一个起点。不出发,你就永远到不了你想去的地方。”出生于1944年的王德将老人今年已经74岁了,他认为,人应该服老,但心态一定要放年轻。理工科出生的他,退休后将所有专业书当废品卖掉,案头上,换上了厚厚的唐诗宋词全集。

诗词,是旅行的最好纪念品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前两年,一封离职信红遍网络,被评为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一时间很多年轻人都想要辞职,将自己的足迹留在山水之间。对于很多退休老人来讲,旅行更是率先被提上日程。每年,王德将都会外出旅游,饱览大千世界地貌风情。为了留住旅行的美好记忆,很多人选择了举起相机不断按下快门,再买上各式纪念品带回家。而在王德将看来,文字才是最好的纪念。每次旅行,他都会写下一首诗描绘风光,即便是出国也不例外。

王德将与妻子合影

不止旅行,生活中种种事情都可能成为他的诗歌素材,与妻子的结婚纪念日、在老年大学的学习经历、“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召开……现在,他已写下超过五百首诗词,并出版个人诗集两册、佛学研究《佛·图谱》以及与妻子合作完成的《十二牡丹名品诗画册页》。

王德将自行出版的《十二牡丹名品诗画册页》等作品集

他坦言,自己多年来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及工程管理,参与了为数众多的建筑设计,并获得相关设计奖项与市劳动模范、市科技战线优秀工作者的荣誉。但从中学起,中国古典诗词的博大精深便深深吸引着他。退休之后,时间瞬间多了起来,王德将将自己的多数时间都投入到了文化研究中。

他将自己的诗册送给身边的亲戚朋友,遇到谈的来的人更是要深入探讨一番。“我一辈子不会打牌、打麻将,但即便不出门,我也可以享受充实的精神生活,这才是正确的养老方式。”

学习,让他成为了“活字典”

在王德将看来,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学习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妻子爱作画,需要印章,他就跟着央视书画频道每天雷打不动的自学篆刻。起初,没有规范的原石练习,他跑去建筑工地捡废弃的大理石材料练习刻章。磨平石材过程之初,手被反复磨出泡来,他便挑破水泡接着做。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他已刻印了印章数百枚。

王德将刻印的二十四节气印章

谈到篆刻,他表示,篆刻是书法与雕刻艺术的一种结合。“书画频道里的篆刻家都是名家,看到好的作品,我便拍下来再临摹,待空闲时慢慢品味。”经常到他家的一位朋友颇爱山水画,看到他收集的一整本篆刻图样,深受启发,平日灵感来了,便绘制些花鸟鱼虫的小样,粘贴在本子上。两人交换讨论,颇有一番收获。

随着研究的深入,王德将对篆书也了解得越来越多。有的朋友喜欢外出旅游,经常到古镇村落,看到牌匾上有字不认识,便拍张照发给他看。一来二去,他成了朋友们心中的“活字典”。

王德将的一位同事退休后爱上了收藏,一边学习文物鉴赏,一边流连于地摊淘宝,收集各种稀奇古怪的物件。每每遇上些新奇的物件,两人便一起研究上面的文字。“有时遇到我也认不出来的,便翻开专门的字典查阅,这样一来,两人都增长了知识。”

最近,王德将又爱上了声乐,专门到老年大学报了课程。他表示,退休后反而变得比以往更忙碌,比起闲在家中,他很享受现在的学习状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