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接触这个观点时,小编也有点懵!

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

这个观点是有道理的!


奶奶的怕脏,杀死了孩子的主动性


【贝迪分享】智慧的父母,都把孩子“脏”着养


就像上个星期我带着孩子到早教中心去上课,碰到的一位奶奶。

那个月的课程主题是火车,一上课,老师在所有小朋友的惊呼声中,请出了当天课程的主角 —— 长得很像小火车的千足虫(考虑到大家的小心脏这里就不放图了)。

简单介绍过之后,老师邀请小朋友都围过去,看看千足虫的身体摸上去是什么感受,是硬的还是软的,是温的还是凉的,是干燥的还是湿润的。

小朋友们自然都兴奋得很,一个一个迫不及待的样子。

轮到我们的时候,坐在后面的奶奶及时拉住了旁边的那个小男孩,对他说,“多脏啊,有细菌的,我们不摸,我们就看看。”

看小孩还是忍不住伸出了手,奶奶又神色凝重的加了个码:“摸了会生病的,到时候就要去医院打针。”

很好,7个小朋友里头,就他们家小孩默默缩回了手。

到动手操作环节,看老师把大桶的颜料搬出来,挤到盘子里分发给下面的小孩,奶奶再次坐不住了。

“你小心一点啊,千万别弄到衣服上。”

“哎呀,我不是提醒过你吗!怎么还是弄身上了,这多脏啊。”

“算了算了,你把东西放下,奶奶帮你画吧,奶奶给你画个最漂亮的。”

老师有些看不过去,告诉奶奶颜料都是可以水洗的,弄脏了不怕,实在担心的话还可以穿一件罩衣。

结果奶奶大手一挥说:“没关系,我来替他画,都是一样的。”

小孩果然不再吱声了。

画完画,老师领着小朋友们排队出去洗手,只有他们家不需要。

洗完手回来是最后的分享展示环节,所有小朋友捧着自己歪歪扭扭的画,一本正经的给大家介绍。

只有那个小男孩,拿着一张整洁漂亮的画,怯生生的站在那里,下面坐着一脸自豪的奶奶。

只是奶奶可能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这节花了300块钱的课,活生生被上成了30块钱的效果。

就因为她怕脏。

妈妈的怕脏,杀死了孩子的活力


【贝迪分享】智慧的父母,都把孩子“脏”着养


刚开始看动画片《小猪佩奇》时,我最怕看到佩奇和乔治踩泥坑的场景,因为孩子们看了后,也跟着学,下雨的时候最喜欢去踩水坑,还乐此不疲!

渐渐的,这个场景却开始成为我感触最深、也最喜欢的场景。

猪爸爸猪妈妈不仅不会拦阻佩奇和乔治踩泥坑,有时还会跟着一起跳。

一家人弄得全身上下脏兮兮的,然后倒地哈哈大笑。

海桑在诗中写到:

“一个小小孩,如果他干干净净衣帽整齐;如果他规规矩矩,这可并非一件多好的事。 …… 一个小小孩,应该是满地乱滚满街疯跑;脸和小手都脏兮兮的还应该有点坏,有点不听话;他应该长时间玩着毫无目的的游戏。”

这才是孩子应该有的真实模样啊!

事实上,这样的日子也不会太久,不过短短几年。

孩子渐渐长大,自然就会告别满地乱滚、喜欢脏乱的阶段,我们不用太着急,太担忧,只需要陪同孩子一起享受这个探索的过程。

但如果因为妈妈怕脏,孩子就会有很多地方不能去,很多东西不能摸,很多事情不能做,很多时候,在心里的兴趣和冲劲刚刚冒出来的那一刻,就要努力的把它们全都摁下去。

时间长了,孩子身上的活力,好像连同那些细菌一起,全都被妈妈杀死了。

【贝迪分享】智慧的父母,都把孩子“脏”着养

“脏”的地方,藏着孩子的探索欲

允许孩子“脏”,意味着,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

不打断孩子的行为,是对孩子探索力的守护。

一个在不自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的很多心理需求与身体需求是无法得到满足的。而孩子心理上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孩子的智能和道德精神的发展。

——蒙特梭利

对于孩子来说,被允许“脏”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

当孩子自由的活力被释放,他们的双手开始感受,他们的眼睛开始探索,他们的大脑正被快乐与幸福滋养。

鼓励孩子自由地去探索,只有“脏”这一个缺点,但收获的却是孩子最宝贵的成长。

“脏”孩子,更有创造力


【贝迪分享】智慧的父母,都把孩子“脏”着养

创造力从实现与思考中产生,而实现力,正是孩子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一步一步形成的能力。

实践产生思考,而思考产生求知欲。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那些灵光一闪的时刻,正是他们创造力肆意生长的时刻。

父母的“放任”和支持,能给孩子更广阔的自由,也让他们自我的探索中发挥出了强大的创造力。

【贝迪分享】智慧的父母,都把孩子“脏”着养

“脏”孩子,更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不允许”,并不是孩子真的不可为。

过多的限制,只会让孩子失去解决问题的良机。

因为怕孩子脏,这不让做,那不让碰,包办孩子的一切,那孩子只能永远是襁褓中的婴儿,学不会独立,学不会自己解决问题,到头来,累的也是父母。

孩子太干净,反而容易生病

“脏,不能乱摸!”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训斥的话。不仅这样,带孩子去医院必须给孩子戴口罩;公共场所不能碰东西;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给孩子喷消毒液......

“过度爱干净的儿童,反而容易患上哮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刘春涛解释,人的免疫系统需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才能逐步发育稳定。生活在父母创造的“真空”环境中,儿童易形成过敏体质,患上过敏性疾病。

——据成都晚报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如果宝宝幼年时被过度保护,没有接触到自然环境里的寄生虫、细菌和病毒,那么长大后患免疫系统疾病的几率就会更高。


童年不重来,“脏”才是孩子的保护色


在同一片草地面前,被允许草地上奔跑、放肆摔跤、打滚的孩子,他弄脏的只是他的衣服,但收获的是鲜草的触感、是对草地美妙的认知,是自由奔跑的快乐。

在这一刻,他爱上了草地,也许正因此,他爱上了风景,爱上了自然,他的心开始广阔。

而相反,被时刻要求整洁的孩子,这种自由与放肆成为了一件“错事”。

他失去了躺在草地上看天空的机会,失去了在沙堆里打滚的美妙、失去了水流通过指尖时温柔的体验,他过早地活得像一个“标准”的大人,失去了童年的天真。

亲爱的孩子,快乐是人生最美妙的滋养,童年只有一次,愿你的每一刻都不负当下。

欲了解更多育儿资讯,请持续关注贝迪堡国际早教天津站,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