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因为此朱棣决定,让张辅长期驻守安南。当即朱棣再次任命三十一岁的张辅为新的总兵官,继续率军征伐安南。

古代的越南又被称作安南或是交趾。自汉唐时期开始,安南便是我国管辖的一座郡县。直到五代十国时期,安南才再次独立成国。明朝永乐年间的军事将领张辅,被定义为明朝最后的一位名将。其一生更是有过四次征讨安南,让安南君主胆寒的辉煌战绩。

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基称帝以后。安南遣使者前来祝贺。这时候的明朝君臣,才得知安南国内朝局发生了巨大变动。原本的国王及其陈氏宗族子孙,被权臣黎季犛相继杀害。随后的黎季犛便自立为安南国国王。安南皇族中,幸免于难的陈天平,逃到了顺天府向朱棣请求出兵,帮助自己讨伐叛逆。刚刚登基称帝的朱棣,为了彰显明朝国威,便命令5000明军士兵护送陈天平返回安南。

不曾想明军刚到安南境内就被黎季犛率兵伏击,随之安南皇族后裔陈天平被杀。在明军被伏击的消息传到京师以后。震怒中的朱棣,随即下旨:出兵征讨安南。公元1403年7月,朱棣命成国公朱能为总兵官,统帅三十万大军征讨安南。不曾想,到了十月,还没有抵达安南的朱能,便因病去世于军营之中。当即朱棣再次任命三十一岁的张辅为新的总兵官,继续率军征伐安南。

张辅字文弼,其人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麾下第一战将张玉的长子。十月初张辅率明军自广西,进入安南境内。为报仇而来的明军,一路长驱直入,打的安南军节节败退。最终安南军无奈只得退守多邦城,固守抵御明军。

古时候的多邦城就是今时今日的南谅山。此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面对张辅统帅的明军。安南军在多邦城内,深挖壕沟,构建起了防御工事。张辅在勘察过地形后,对身边的士兵说道:此地险要,一旦破城,我军定会势如破竹。大丈夫报国立功,就在今日。说完后,张辅亲率士兵,趁夜攻城。安南大军因仓促应战,只得驱赶大象冲撞明军。明军在猝不及防下,死伤无数。

面对敌人的大象,张辅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破敌之策。随后张辅命令麾下将士,描绘出大量狮子的画像,并披在战马身上。双方再次交战,象群和安南军被明军冲的乱成了一团。明军趁机碾杀,一战过后,明军歼灭安南军十多万人,多邦城被攻破。

次年五月,明军在活捉了黎季犛父子以后,将其押送到京师向朱棣献俘斩首。此战张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拿下了安南全境。在明朝大臣的建下,朱棣将安南纳入我国版图,并昭告天下,安南今后为明朝的一个省份:交趾郡。

但可惜仅过去半年的时间,安南便开始反抗明朝的统治,企图重新立国。永乐六年三月,张辅班师回朝。到了八月,陈氏宗亲,陈简定以思念陈氏为借口,煽动安南百姓情绪,敌视明朝。同时陈简定拥立陈季扩为安南王,并集合重兵袭扰大明边境。面对陈简定的无理,朱棣再次任命张辅为征夷将军,统领20万明军讨伐安南。

五月中旬,张辅率领明军抵达安南,这次的张辅并未急于进攻。而是选择张贴告示,安抚安南百姓的敌对情绪。正当张辅准备再度平定安南叛乱时。永乐八年,朱棣下急诏,命令张辅马上班师,支援明军与蒙古本雅失里的作战。就这样张辅第二次征讨安南的战役草草结束。

因张辅的率军支援,朱棣的北伐取得大胜。高兴中的朱棣,决定恩威并用,施恩于安南叛军。可是安南叛军却并没有接受朱棣的好意,继续与明军作战。随后在安南驻守的沐晟所部,大败于安南叛军之手的消息传到了京师。

朱棣当即决定,要彻底平乱安南。永乐九年,张辅再次领军前往安南平乱。十二月,张辅和沐晟于爱子江一带,与陈季扩所帅安南大军交战。交战中的陈季扩再次使用出象阵来冲击明军。面对象阵,张辅命令明军士兵,利用箭支来射杀象奴和大象的鼻子。随后明军更是动用了火器营。就这样明军再次大破象阵。

陈季扩见势不妙便带着亲信向老挝逃窜。张辅派出大量明军去捉拿陈季扩,最终次年三月明军终于将陈季扩及其亲信于老挝境内生擒,并班师京师。自此,张辅第三次征讨安南大获全胜,安南叛乱被再次被平定。

可是当张辅走后,安南人再次生事。正因为此朱棣决定,让张辅长期驻守安南。永乐十三年四月,张辅再次平定了安南境内陈月湖等人的叛乱。安南多次发生叛乱,究其根源,还是朱棣派遣的宦官马琪在此地横征暴敛,弄得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所造成的。到了宣宗时代,因为安南境内反复发生叛乱。宣宗便决定撤消安南郡,并册封黎利为安南国王。

张辅一生历经四朝,对大明可谓是忠心耿耿。到了正统十四年,也就是1449年,张辅随着英宗远征土木堡。时年75岁的张辅,却不幸在此次战役中战死沙场。随着土木堡之变,在大明朝最后一位名将,张辅身死的同时,明朝更是损失了无数能征善战的将士。明朝也由此开始从兴盛走向了衰败。

{参考资料《明史》}

{图片来自网络与文章内容无关,侵权删除}

撰稿者:月光下的怀草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