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强提出中俄结盟的主张后,不少读者表达了反对意见,主要的论点有三个:

一是俄罗斯不可信。

俄罗斯过去对中国存在野心,特别是过去占领了中国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绝对不是结盟的对象,因此中俄只可以联手,但不能结盟。

二是无法实现结盟。

对于富强提出的首先由中俄巴三国率先发起结盟,而后动员吸引周边亚欧国家加盟的主张,有点读者认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各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以及传统文化不同,无法形成结盟。特别是有的国家之间存在领土领海纠纷,甚至有的国家对邻国存在领土领海野心,更不可能结盟。

三是结盟会引来欧美的强烈对抗乃至第三次世界大战。

认为一旦中俄等国结盟,欧盟必定认为受到强大威胁,一定会与美国走得更近,形成更紧密的联盟,与我们进行对抗,再次产生冷战,甚至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上述观点给人的直觉就是很有道理。

但都属于”本能的条件反射感想”,属于最为直接的想法。

最直接的想法,实际上就是最浅显的想法。也就是说,这是并未进行深入思考产生的想法。

富强今天就来系统回答一下。

1、因为俄罗斯曾经占领了中国领土,所以中俄不能结盟吗?

这个问题,恐怕是不少人的观点。

是的,俄国自中国清代以来,通过战争、条约、诡计占领了中国的许多领土,是占领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被俄国占领的中国领土包括(自东向西):库页岛、乌苏里江以东土地、黑龙江北至外兴安岭土地、贝加尔湖以东土地、唐努乌梁海等,总面积达到330多万平方公里。330万平方公里,真的非常非常的大!几乎等于现代中国的三分之一。

要认清这个问题,文字表述是困难的,而且是枯燥的,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中国乃至亚洲各国版图的变迁:

各位,看清了吧?

上面这些变化的版图背后,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了在二十世纪以前,世界各国的版图(也就是领土),都是依靠不断征战中不断的胜利与失败,不断的得来与失去,不断的变化中形成的。

——说明了“中国”的领土也是在不断的由小变大、由大变小、频繁变化形成的,直到今天仍未与周边国家全部划定领土领海边界。

——说明一个国家的现实版图,是由各类历史因素形成的,由实际控制达到一定时间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定并双边承认划定的。

说到中俄之间,也就是说,现代的俄国(俄罗斯联邦),绝非过去夺占了中国领土的沙俄帝国(俄罗斯帝国),也非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更非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而是前苏联解体后其15个加盟共和国中的1个。当然,它是前苏联中最大的加盟共和国,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军事力量和工业基础,但它已经绝对代表不了过去侵略占领过中国的沙俄帝国。

如果有人非要用俄罗斯代表沙俄帝国的话,那么它也能代表苏联,而苏联对于中国的支持和帮助,恐怕没有一个国家做得到。

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当初苏联的大力帮助,绝不可能有今天如此强大的中国,是苏联让中国走上了超越自己(俄罗斯联邦)的道路,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一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摘录一段苏联支持中国的有关资料记载:

“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主要集中在建国初期,1949年苏联以设备、机器和各种材料的商品形式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贷款,利息1%,为期5年。苏联的3亿美元贷款按1950年汇率折算人民币约合9亿元,在三年恢复时期中央政府总投资62.99亿元中,所占比例高达14.3%。另外,苏联政府帮助援建恢复经济急需的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机械和军工部门的50个重点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因情况变化,撤消了1个项目,合并了2个项目,实际建设项目为47个。涵盖了以下行业:一、能源工业,二、原材料工业,三、民用机械加工,四、国防军工,五、造纸工业。按国家统计局1953年3月11日的统计报告,3年累计实际进口46974万卢布,完成合同68.7%。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9月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据俄罗斯解密的档案记载,1954年9月赫鲁晓夫首次来华前主持召开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决定对华大幅增加援助作为礼物。果然,在这次来华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周年庆典期间,赫鲁晓夫改变了斯大林过去的大国沙文主义做法,废除了中苏关系中一些不平等约定,议定从旅顺撤军和交还基地,在谈及撤军时毛曾说“我认为苏联军队此时撤出旅顺和大连是不合适的”,但因赫态度坚决而作罢。对于提供常规武器,苏联也改变了斯大林时期主要提供已淘汰的旧品的做法,改为提供现役新装备样品和生产技术。

在中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援华的重点是称为“156项”的基础工业设施建设。这些项目的机器设备,主要是以货物贸易而不是以贷款交付的,而提供技术是免费的。1952年中国制定“一五”计划时,斯大林同意帮助建设141项重点工程,1954年赫鲁晓夫又追加15项并提升质量,成为奠定中国工业化基础的著名的“156项”。后来落实的工程共150项,其中44项是军工企业,包括陆海空三军各种主战装备的制造厂。赫鲁晓夫时代对中国提供的最重要的援助,是帮助建造核弹、导弹生产企业和相应技术。

据前些年已经解密的俄罗斯档案记载,赫鲁晓夫不顾军方坚决反对,决定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生产技术,帮助建立核工厂。从1957年末起,苏联开始履行协议,对华提供了P-2导弹作为中国导弹事业的起步的最早样品。翌年,苏联又向中国提供了所需核工业设备,并派出近千名专家,建成了湖南和江西的铀矿、包头核燃料棒工厂及酒泉研制基地、新疆的核实验场,中国正式进入了核工业建设和研制核武器的新阶段。”

摘录这些史料,不是为了为俄罗斯歌功颂德,目的在于让读者们认清一个原理:

——不能用两国正式划定了边界以前的领土变迁和过去一方面的历史,来作为否定今天两国发展关系的前提和依据。

人类社会的每一个阶段,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点。国家间的关系,绝非永恒的关系。连一个国家的内部形态都会在几十年甚至几年内发生颠覆性变化,我们为何要用过去的历史来要求国家间形成“永恒可靠的关系”?

2、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不同,就不能结盟吗?

不少人认为,中俄巴之间,不仅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也不同,因此绝无结盟的可能。这样的说法缺乏任何理论与现实依据。

国家间的结盟,是为了共同利益的需要而形成“强制性协约共同体”,并非统一为一个政治体制下、一个国家政权统治(治理)下、一种宗教信仰下的国家。

且不说欧盟内各国的政治体制也存在较大差异,宗教信仰也差别巨大,即便是美国,各州的法律也不一样。在这个州属于违法的事,在隔壁州却是合法的,甚至是鼓励的。但这并没有影响美国各州组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团结的内部关系、最强大的对外整体这样现今唯一的超级大国。

”军事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实际上就是结盟的两条腿,欧盟就是这样的结盟方式,并不妨碍任何国家的内政和主权。

因此,国家间的结盟,是共同利益驱动而形成的联合体。宗教信仰、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等,都不是关键因素,也不是基础因素,更不是必要因素。

3、邻国之间存在现实的领土争端,就不能结盟吗?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与周边国家存在领土领海争端的国家。我们东与日本存在钓鱼岛及领海之争,西与印度存在领土之争,南与越南、菲律宾存在领海之争。

这些问题怎么来的?

都是历史遗留问题,是上一代甚至好几代人留给后人的问题,是第三国留给相关国家的问题,是自己因素造成的问题。

比如钓鱼岛之争,并非为了那个弹丸小岛,而是因为拥有岛屿主权就能拥有周边广阔海域的主权,拥有海域的主权则是为了海域底下的资源主权。这不仅是美国给中美两国制造的问题,也是中日两国在二战结束后特殊的国内状况和国际环境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

比如中印领土争端问题,不仅是当年的大英帝国侵略扩张并殖民印度形成的,也是印度独立后中印两国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国内情况形成的“历史后遗症”。

比如中越菲之间的南海争端,是二战时期的日本和战后美国故意留下的后遗症,也是当时的中国内战留下的后遗症,还是八十年代末中国国内的政治事件阻碍了收回南海诸岛的结果。

目前国际上所有存在领土领海之争的国家间,都是各说各有理,否则也不会存在争端了。

面对这样涉及国家利益的重大争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主动放弃自己的领土领海主张。谁要是让步,谁就会成为那个国家的“历史罪人”。所以。我们永远别想通过谈判方式把自己的”主张的主权”拿回来。

那么,在当今国际大环境下,我们都需要以我们的理由打回来?

显然很不现实。今天你打回来了,明天他肯定也要设法打回去。这种循环将会无休无止存在持续下去,除非他国发生重大的政治变故。

所以,富强可以这样说:我们即使有能力以武力夺回藏南地区以及其它“我方主张的但却被印度占领控制的领土”,我们也有绝对把握夺回南海所有岛礁,我们也能够占领钓鱼岛,但在当今以及未来的国际大环境下,我们能不能去做?显然不太可能。

所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主权争端,就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那么,如果我们与周边国家成为一个结盟体,边界意识就会淡化,如果中印双方的任何老百姓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到对方国家任何地区旅游旅居、投资开发、经营业务,就像欧盟国家间一样,撤出了部署在边境线的重兵,欧盟内部居民自由往来,来欧的外国人无论从哪个国家入境也可以在欧盟成员国内自由往来,我们还有必要通过战争手段“夺回领土”么?

因此,不仅不是因为邻国之间存在主权纠纷就不能结盟,恰恰相反,结盟才是解决这种“无解问题”的最佳方式。

4、中俄结盟以及最终目标的”亚欧非联盟体”,会导致第二次冷战甚至第三次世界大战吗?

很显然,持这种肯定观点的人,思维还是停留在美苏冷战时代的陈旧认识。

中俄结盟的动机,绝非为了形成对抗,更非为了冷战,而是为了消除对抗和冷战。之所以提倡首先是中俄联盟,是因为这两个国家一旦联盟,感召力将会是巨大的,形成“亚欧非联盟体”的可能性更大,步伐将会更快。

这与当年的“华约”、“北约”完全不一样。不仅是动机不一样,历史背景也不一样,时代形态不一样,世界格局不一样,结盟的方式也不一样。

中俄结盟的目标是建立“亚欧非联盟体”,核心是建立一个“以外交一体化和军事一体化保障之下的经济一体化”联盟体,本质就是一个“全球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只要这个联盟体的章程里充分体现出绝非扩张的原则,体现出绝非具备进攻性的发展目标,完全着眼于联盟体内自身和平、合作与发展,并展现出吸收任何地区新成员的开放包容性,那么这个联盟体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和平力量。

面对这样一个不以侵略为手段的最强联盟体,欧盟和日本有什么理由要对抗?有什么理由要和美国抱得更加紧密与之对抗?有什么理由和胆量与之开打”第三次世界大战”?

我想,不仅不会,恐怕还会有欧盟成员国加盟进来。

至于那种必须结盟了就必须有盟主,谁当盟主?必定带来盟主之争的观点,更是一种穿越到古代的“武侠小说观”,不值一提。看看存在了几十年的欧盟,有没有所谓“盟主”就明白了,研究一下欧盟运行体制就懂了。

5、有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就不用建立结盟关系了吗?

有人说,我们有了”金砖国家”,有了”上合组织”,有了那么多的”合作伙伴”就足够了,完全可以制约和抗衡美国的挑衅,这是非常可笑的。

一个没有结盟性质和实际行动的”意向性伙伴合作关系”是毫无意义的,没有强制性和约束力,任何“组织”等同于虚设协议。

这一点不用多说了,中美之间不是发表过“合作伙伴关系”关系的联合声明、至今不也还是所谓”合作伙伴关系”么?但实际上是“没有硝烟的全面对抗战争关系”。

最后,关于俄罗斯是否愿意结盟,我想这不用多说了,不仅普京多次表达过这种想法,俄罗斯政要以及不少民众也有这种想法,上网搜搜就能得到答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