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是现在很常见的一种肠胃疾病,对人体健康及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多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如果怀疑患有胃溃疡,请注意观察你的腹部疼痛症状。溃疡疼痛通常表现为灼痛,刺痛或疼痛,可持续几分钟到几个小时。还可能会伴随其他症状,如腹胀,轻度恶心,疲劳感,食欲不振或体重减轻。严重的溃疡可能会导致呕吐,有时会出现呕血,黑便或血便。

一、识别胃溃疡的症状

1.注意胸骨和肚脐之间的腹部疼痛。

疼痛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持续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可表现为灼痛,刺痛或疼痛。它通常发生在两餐之间,因为此时你的胃空了。通常食用能冲淡胃酸的食物,或服用非处方的抗酸药物(如达喜),可以暂时缓解由溃疡引起的疼痛。如果胃痛是由溃疡引起的,那么夜间和饥饿时可能会出现眩晕症。

2.留意伴随症状。

这些症状不会都发生在所有人身上,但可能会出现其中任何一种或多种症状。反复打嗝或嗳气、腹部饱胀感和进食饱胀感、吃完饭后很快就饿了、轻度恶心,早晨醒来时最常见、感觉疲惫不舒服、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3.认识严重胃溃疡的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胃溃疡会导致出血和其他问题,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呕吐,尤其是呕血时,可能是胃溃疡严重的症状;黑色,柏油样或黑糊状大便也可能是严重胃溃疡的征兆。

二、为什么会得胃溃疡?

1.精神紧张:

长期紧张的生活会令胃酸分泌量增加,刺激胃黏膜,形成溃疡。

2.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能分泌细胞毒素和尿素酶,使胃黏膜屏障受损,这就像屋顶有漏洞一样,一旦下雨(分泌酸性胃液,比喻为下酸雨),房间里的家具就会遭到雨水损坏,有如胃发生溃疡一样。

3.吸烟:

香烟中的尼古丁可直接刺激或损伤胃黏膜。

4.饮食不规律:

吃饭既不定时也不定量,要么暴饮暴食,要么零食不断,扰乱了胃的正常节律,使胃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久之易发生溃疡。

5.刺激性食物:

如果经常食用诸如酒类、咖啡、浓茶、辛辣及坚硬难消化的食物,会持续刺激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长此以往会损伤胃黏膜。

6.药物的作用:

许多药物都对胃黏膜有刺激或损伤作用,尤其是阿司匹林、消炎痛等,长期服用会使胃肠黏膜产生溃疡。

三、胃溃疡的饮食调理六原则

1.加强营养:

应选用易消化、含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稀饭、粥类、细面条、牛奶、软米饭、豆浆、鸡蛋、瘦肉、豆腐和豆制品;富含维生素A、B、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这些食物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组织和促进溃疡愈合。反酸重的患者应尽量少饮用豆奶和牛奶,避免刺激胃酸过多。

2.限制多渣食物:

应避免吃油煎、油炸食物以及含粗纤维较多的芹菜、韭菜、豆芽、火腿、腊肉、鱼干及各种粗粮。 这些食物不仅粗糙不易消化,而且还会引起胃液大量分泌,加重胃的负担。但经过加工制成菜泥等易消化的食物可以食用。

3.忌食刺激性食物:

禁吃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肉汤、生葱、生蒜、浓缩果汁、咖啡、酒、浓茶等,以及过甜、过酸、过咸、过热、生、冷、硬等食物。 甜食可增加胃酸分泌,刺激溃疡面加重病情;过热食物刺激溃疡面,引起疼痛,致使溃疡面血管扩张而引起出血;辛辣食物刺激渍疡面,使胃酸分泌增加;过冷、过硬食物不易消化,可加重病情。

4.食物烹调方法:

烹调要恰当以蒸、烧、炒、炖等法为佳。煎、炸、烟熏等烹制的菜不易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影响溃疡面的愈合。

5.合理饮食制度:

制订合理的饮食制度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少说话,不看书报,不看电视;保持思想松弛,精神偷快。在溃疡活动期,以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为好。 溃疡活动期以少量多餐为宜。平时以三餐规律饮食为宜。少量多餐主以避免过饱或过饥。

但是近年来有学者发现,虽然进食可暂时缓解疼痛,但少食多餐不断地刺激胃酸分泌,使胃酸分泌整日处在活跃状态,对溃疡愈合不利。建议溃疡急性发作期并发出血、呕血时短期少食多餐外,平时应坚持一曰三餐规律进食。

6.溃疡病较严重时:

当消化道少量出血时,饮食应以牛奶、豆浆、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为宜,尽量少加糖或不加糖,以免胃酸过多。若出血量大,出现呕血或黑便时应禁食,采用静脉补液的方法供给必需的能量和营养,待病情稳定后,逐渐由半量流质、全量流质过渡到软食,直到正常饭菜。若发生溃疡穿孔应立即停止饮食,并住院手术处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